拿下白石城的捷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唐军主力行营。
李世民览报后,龙颜大悦,对侯君集、苏定方的果断进击以及薛仁贵的出色配合再次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允准了他们后续的作战方略。
白石城内,唐军正在紧张地打扫战场、修复城防、安抚降卒与百姓。缴获的军械粮秣被登记造册,补充损耗。
阵亡将士的遗体被妥善安葬,伤兵得到救治。空气中虽仍弥漫着硝烟与血腥气,但秩序已逐渐恢复。
城主府内,临时帅堂之上,侯君集与苏定方对着巨大的辽东山川地理图,面色沉凝。虽然连战连捷,但他们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
“苏将军,我军自登陆以来,连克卑沙、木底、白石三城,虽斩获颇丰,士气高昂,然连续作战,士卒疲惫,伤亡亦需时间消化补充。
目前我水陆两军合计,可战之兵约五万。”侯君集手指点在地图上高句丽腹地的方向,“然高句丽核心之地,城坚池深,守军主力犹在。
我军若此时贸然深入,一旦顿兵坚城之下,北路大军未能及时呼应,则恐有孤军深入之险。”
苏定方虽性傲,却也知兵事凶险,闻言点头赞同:“侯大将军所言极是。五万兵马,守成有余,进取高句丽腹地则显不足。
那高延成、高惠真率领的高句丽主力十余万,如今正与李靖大将军对峙于辽水,若闻南线失利,分兵来援,我军压力巨大。”
他顿了顿,手指滑向地图东南方向:“相比之下,另一事更为紧迫。
陛下此前曾言,新罗遣使告急,高句丽与百济勾结,屡犯其境,形势岌岌可危。
新罗乃我大唐藩属,若被高句丽、百济所灭,则我在辽东半岛将失去重要奥援,高句丽亦可无后顾之忧,集中力量于我。
于公于私,都不能坐视新罗覆灭。”
侯君集眼中精光一闪:“不错!与其在此等待北路消息,不如趁此休整间隙,主动出击,打通与新罗的陆路通道!
此举一可解新罗之围,彰显大唐宗主国之义;二可拓我军侧翼,获得新罗粮草兵源补充;三可对高句丽形成南、西、北三面夹击之势,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两位大将意见一致,战略方向立刻明确。当下,侯君集执笔,苏定方副署,共同起草奏报,将目前军情、自身判断以及下一步“暂缓北进,休整兵马,同时出兵东南,打通与新罗联络,稳固侧翼并解新罗之危”的方略,快马呈送皇帝行营。
同时,下令全军在白石城及木底、卑沙一线转入防御休整状态,抓紧时间补充兵员、修缮器械、囤积粮草,并派出大量斥候,向北警戒高句丽腹地方向,向东探查通往新罗的道路及敌情。
薛仁贵所部因在前段作战中表现出极高的机动性和独立作战能力,再次被委以重任。
侯君集命其率领扩充至三千人的轻锐步骑,作为东向行动的先锋,负责扫清白石城以东至鸭绿水下游沿岸的高句丽据点,探查道路、军情,并为后续主力打开通道。
薛仁贵领命,稍作准备,便率军出发。这一次,他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骚扰和阻击,而是实打实的攻城略地,清除障碍。
他充分发挥部队擅长奔袭、野战的特点,避开坚固城池,专挑守备薄弱的后方屯堡、哨卡、渡口下手。
或强攻,或智取,或劝降,一路势如破竹,连破十余处高句丽军据点,缴获不少船只,控制了鸭绿水下游南岸相当长的一段区域,兵锋直指高句丽与新罗的交通枢纽——泊灼城
泊灼城虽不及白石城雄伟,但地处要冲,控扼水陆,城防亦是不弱。
薛仁贵没有贸然强攻,而是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一面做出围攻姿态,一面分出兵力,伏击了几支从周边赶来增援的高句丽部队,削弱了泊灼城的外援。
同时,他派人将泊灼城的详细布防情况及周边地形绘成图本,快马送回白石城。
……
就在侯君集、苏定方在南线连战连捷,并着手东向打通与新罗联系的同时,北线战场,一场更大规模的风暴也在酝酿。
怀远镇唐军大营,旌旗蔽空,刀枪如林。
李靖,这位被誉为“军神”的大唐卫国公、行军大总管,虽已年过六旬,但精神矍铄,目光锐利如鹰。
他坐镇中军,不动如山,却已将辽水对岸高句丽军的虚实动向摸得一清二楚。
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延成、高惠真,集结了包括本部精锐及靺鞨兵在内的十五万大军,凭借辽水天险,连营数十里,深沟高垒,企图阻止唐军北上。
他们打的如意算盘是,利用辽水消耗唐军锐气,待其久攻不下、师老兵疲之际,再发动反击。
然而,他们的对手是李靖。
李靖并未急于发动渡河作战。他一方面命令前锋部队在辽水西岸多立营寨,广布旗帜,日夜擂鼓呐喊,制造大军即将强渡的假象,吸引高句丽军主力注意力;
另一方面,则派遣大量精干斥候,寻找上下游可以迂回渡河的地点,并秘密调集船只,训练水军。
同时,南线侯君集、苏定方连战连捷的消息也不断传来。
李靖深知,南线的胜利极大地牵制了高句丽的兵力与注意力,尤其是白石城失守,唐军兵锋直指辽东半岛南部核心区,迫使高延寿不得不分兵防备南线,这为他北线的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时机已然成熟。
这一日,李靖升帐议事,诸将肃立。他目光扫过帐下如牛进达、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一众骁将,沉声开口:
“高延寿、高惠真,拥兵十五万,凭辽水而守,欲老我师。然其军虽众,分属不同部落,号令不一;其将骄横,轻视我军;其卒多征召而来,士气不固。
更兼南线侯大将军连战皆捷,已克白石,其腹背受敌,军心已摇!”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重重点在辽水一处河道曲折、水流相对平缓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