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掌柜:
“诸位,朝廷这一招‘折色新政’,是想用银子逼我们就范。但咱们铁林商会,偏要让它变成咱们整合北疆粮道的契机!单靠一条路子,风险太大,咱们必须多线并举!”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
“第一路,稳住传统渠道。周掌柜,你经验最老道。明面上,商会要立刻派出得力人手,持足额银两,大张旗鼓地去江南、两湖等传统产粮区采购。价格高点也无妨,关键是做出姿态,让朝廷和那些暗中窥伺的人看到,我们遵守新政,正在按规矩办事。”
周掌柜立刻领会,点头道:“大人高明!虚则实之,小的亲自带队,定不负大人所托!”
林川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路,开辟新粮源。陈掌柜,你熟悉西域商路。可知再往西的高原之地,盛产耐寒的青稞?李掌柜,你常跑关外,女真各部除了皮货,他们的肉干、奶制品能否大量购入?这些都可作军粮补充。我们要避开被藩镇和巨商把持的传统区域,向这些边缘之地要粮食!此路关键在于隐秘!”
陈掌柜和李掌柜对视一眼,齐声应道:“小人明白。”
林川伸出第三根手指:
“第三路,广开代粮,务实应变。军中口粮,未必全需精米白面。王掌柜,你与工坊几位掌柜,组织人手,加大炒面、肉脯、鱼干、干菜等易储存的干粮生产。刘掌柜,你联络沿海船队,看看能否从海外购入些耐饥之物。咱们要解放思想,凡是能填饱肚子、补充体力的,皆可入粮册!此举可极大缓解主粮压力。”
被点到的几位掌柜茅塞顿开,连连称是。
最后,林川伸出第四根手指:
“第四路,也是根本之策,屯田增产,自力更生!靠买,终是受制于人。价格起伏、商路通阻,乃至他人一念之间,都可能让我数万大军陷入绝境。唯有自己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众人。
“诸位或许觉得,北疆苦寒,地瘠民贫。但我要告诉诸位,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包括青州、孝州,乃至西梁周地、北疆边缘的河谷地带,本该是潜力巨大的粮仓!”
众人闻言,皆露疑惑之色。
北疆能称粮仓?这似乎与他们多年的认知相悖。
林川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了然。
这正是他作为穿越者的优势所在!
他清楚地知道,在后世的历史中,山西尤其是太原盆地周边,通过精耕细作和水利建设,完全可以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
这里的光照、土壤潜力远未被发掘,所谓的贫瘠,更多是因为战乱频繁、水利不修、耕作技术落后导致的恶性循环。
“咱们这里可以开垦的荒地不下百万亩,如今土地荒废,非地利不足,实乃人祸连绵!”
他叹了口气,说道,“北疆崩乱几十年,百姓流离,水利尽毁。本朝的重心又在南方,对此地经营不足,加之西梁王割据,战火复燃,才使得良田抛荒,民生凋敝。”
他话锋一转:“然而,乱世已渐平息,正是我们重振此地的大好时机!眼下,咱们的青州技术学院已初具规模,正在大量培训工坊、农事的学子。这些人才,就是我们开荒的根基!所以,我打算以铁林商会为基础,推行军屯商助!”
“军屯商助?”众人听了一愣。
“所谓军屯商助,并非简单的军队种地。而是要将军事化的组织效率、商会带来的资金、铁林谷的技术、技院的人才,以及大批流民渴望安居乐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他语气坚定,心中一片澄明。
来自后世的庞大经验库,让眼前这道看似无解的难题,变成了一个可以尽情施展的舞台。
那些关于土地、组织与生产的深刻记忆,尤其是另一个时空里一个新国度在废墟上解决粮荒的宏大叙事,为他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那时的核心无外乎几点:高效的组织动员、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技术赋能与合理的分配制度。
此刻,他只需将这些经过验证的理念,与此地的现实条件相结合即可。
即便是他只能实现十分之一,也远比这个时代先进。
他的想法非常直接——
首先在青州以西、西梁以东以及北疆草原边缘那些无主但潜力巨大的荒地,划定百万亩级别的军管垦区,保障开垦环境安全。
然后由商会出资成立农社,铁林谷农稷房和技院提供规划与人才,大规模兴修水利,开挖渠、建水库、推广新式曲辕犁、耧车等高效农具。
广泛招募流民,以“屯田户”的形式组织起来。由农社提供种子、农具、指导,并预先借贷口粮;收获后,粮食按比例上交军仓,余粮可由农社统一收购,或由屯田户自行支配。凡屯田户,垦荒之地,五年内赋税减半,十年内拥有优先租佃权,子弟可优先入技术学院。
这几套组合拳下来,短期可解粮荒,长期则可打造一个稳固的、不受制于人的战略后方。
一旦百万亩荒地变成良田,北疆军粮便可自给自足大半!
届时,无论朝廷折色如何,外部粮价几何,青州卫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这不仅是解决粮食问题,更是在这乱世中,打下千秋基业!
听了林川的介绍,诸位掌柜这才恍然大悟,林川的目光何其长远!
他不仅要应对眼前的折色危机,更是在布局未来,要将这北疆之地,真正经营成铁桶一般的家园!
“大人深谋远虑!”周掌柜率先起身,激动道,“若真能如此,我北疆何愁不兴!”
“我等愿追随大人,共创此基业!”众掌柜纷纷响应。
林川点点头。
在他勾勒的宏大粮草方略中,还有一条更为隐秘、着眼长远的线,由他最为信任的王铁柱亲自负责。
这件事,林川甚至没有在刚才的议事中过多提及。
但其在他心中的分量,却丝毫不亚于那百万亩的屯田计划。
那就是——
派遣王铁柱,携带重金和明确的指令,秘密联络那些偶尔在沿海港口出现的的番商船队。
林川给王铁柱的任务非常具体,甚至可以说有些奇怪:
不惜代价,寻找几种特定的种子。
尤其是两种被林川反复强调、名字听起来颇为陌生的物种——
玉米和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