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带着冬日的清冽,漫过蓟州的 “冬麦越冬复盘区”。王阿福站在样田中央,手里捧着《冬麦越冬管护总册》—— 按北宋 “农管年度总结规范”,需对冬麦越冬措施成效、苗情现状、来年返青计划进行全面复盘,这是确保 “冬稳春发” 的关键。此刻,汉契农户代表、农技师林小满已在田边列队,耶律石推着 “苗情监测车”(装有土壤温度计、苗情尺的木车)赶来。
“陈叔,你汇报‘积雪保墒’成效;耶律娜,你说‘秸秆覆盖’的实际效果;林技师,你分析当前苗情数据,” 王阿福翻开总册,晨雾中,复盘工作有条不紊展开。陈老栓蹲在麦垄旁,拨开积雪露出麦苗:“积雪厚度平均三寸,土壤含水量达六成五,比去年同期高一成,” 他捏起一把湿土,“积雪像天然水库,既能保温又能保水,麦苗根系没冻伤。”
耶律娜则展示秸秆覆盖的成果,她掀开覆盖的秸秆,麦苗叶片翠绿,无枯黄迹象:“秸秆覆盖区的麦苗冻伤率仅 2%,比无覆盖区低八成,” 她指着秸秆下的土壤,“秸秆腐烂了三成,已开始释放养分,明年返青不用多施肥。” 林小满则用数据说话,他指着监测车上的记录:“当前壮苗率 95%,根系长度平均五寸,土壤温度零下 1.5 度,全部达到越冬优良标准,” 他对王阿福说,“返青前需做三件事:惊蛰前浇‘返青水’,春分前施‘提苗肥’,清明前防治蚜虫,已列入《来年春管计划》。”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复盘区的 “成效公示牌” 上。牌上用汉契双语标注着 “越冬措施达标率 98%,壮苗率 95%,来年预计返青率 97%”。王阿福召集众人:“复盘不是结束,是为了来年更好,咱们把经验整理成册,六州推广,让所有冬麦都能安稳越冬。” 农户们纷纷点头,晨雾中的冬麦田,积雪下的麦苗仿佛已嗅到春天的气息。
午间的日头渐暖,居庸关的 “联盟年度议事厅” 庄严肃穆。李二郎与萧哈里、耶律哈里、周巴图三位部落首领,以及联盟核心成员齐聚一堂,召开 “汉契联盟年度议事会”—— 按北宋 “部落联盟议事制度”,需总结年度联防成果、协商来年合作规划、修订联盟公约,这是将联盟从 “应急协作” 升级为 “长效共同体” 的核心环节。
“年度联防成果:成功驱离辽军袭扰七次,防御工事完好率 100%,情报传递及时率 98%,无一人伤亡、无一处物资损失,” 李二郎宣读《联防年报》,议事厅内响起掌声。萧哈里部落首领率先发言:“联盟让我们部落有了安全感,今年互市赚了不少钱,还学到了农耕技术,来年我们愿出三十名骑兵加入联防队,再开垦两百亩荒地种粟米。”
耶律哈里部落则提出 “深化互市合作”:“希望能与大宋共建‘联合农具坊’,部落出马匹,大宋出技术,利润五五分成;还要派牧民子弟去幽州学农耕,回来教更多人。” 周巴图部落也响应:“我们部落靠近辽境,愿增设三个情报站,帮助联盟监视辽军动向,只求联盟能多提供些防寒毡和种子。”
午间的阳光透过议事厅的窗棂,照在众人脸上。经过商议,最终确定来年三大规划:“一是共建‘汉契联合产业区’,包含农具坊、粮仓、互市点;二是推行‘技术互学计划’,汉人教农耕,牧民教畜牧;三是升级‘联防体系’,联盟兵力增至五百人,情报站覆盖辽境周边部落。” 李二郎将规划写入《联盟新约》,各首领依次签字按手印,新约在阳光下泛着庄重的光泽。
黄昏的风带着暖意,蓟州的 “年终民生保障点” 人声鼎沸。王晏之带着周仓与志愿者们,正在进行 “年终民生盘点与保障”—— 按北宋 “年终民生盘点流程”,需走访老弱孤残家庭、发放年终慰问物资、解决遗留民生问题,让百姓在岁末感受到治理的温度。
“张婆婆,这是年终慰问品:五斤粟米、两斤腊肉、一块防寒毡,还有件新做的棉袄,” 王晏之亲手递过物资,张婆婆摸着棉袄的棉絮,眼泪直流:“去年冬天我还穿着破单衣,今年官府给了棉袄,暖到心里了。” 耶律老汉则领到了 “牲畜过冬补贴”:“给我家两头牛发了十斤草料补贴,还派兽医来检查过牛的身体,” 他笑着说,“明年我要多种两亩地,多养一头牛,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保障点还设了 “问题解决台”,百姓可现场反映问题。契丹牧民耶律小巴图反映 “冬季孩子上学冷”,王晏之立刻记下:“明年开春就在部落旁建‘暖棚学堂’,用炭火取暖,让孩子能暖和上学。” 黄昏的余晖中,慰问物资发放完毕,问题记录了三十多条,王晏之对周仓说:“所有问题要在腊月十五前解决,不能让百姓带着问题过年。”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王阿福围坐沙盘旁,复盘全年治理成果,展望来年规划。“农业上,粮食总产达十七万石,较去年增长三成,冬麦越冬成效优良;互市上,年度交易额突破五十万贯,联合产业区即将动工;边防上,联盟稳固,辽军不敢轻易袭扰;民生上,解决百姓难题两百余件,老弱孤残全部得到保障,” 范仲淹逐一盘点,眼中满是欣慰。
王阿福提出来年农业计划:“推广‘抗倒伏粟种’五千亩、‘耐寒冬麦’三千亩;新建望川渠支渠两条,灌溉面积增加五千亩;培训农技师五十名,覆盖六州所有村落。” 王晏之则规划民生升级:“建‘汉契融合社区’,让汉契百姓同住一村;开‘双语学堂’,孩子一起读书;设‘联合医疗点’,郎中汉契各半。”
李二郎补充联盟深化:“春季组织‘联盟大阅兵’,震慑辽军;夏季开展‘草原联合巡逻’,与辽境友好部落共建安全区;秋季举办‘联盟丰收节’,共享丰收成果。” 范仲淹看着沙盘上标注的 “联合产业区”“融合社区”“联防带”,感慨道:“燕云一年的变化,胜过过去十年。从战后废墟到如今的‘仓廪实、民心齐、边关靖’,靠的是汉契百姓的同心同德。这份同心,就是燕云长治久安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