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川吃完饭送黄明袂他们回宿舍楼,趁着午休时间还没结束,他打电话叫刘骁提前下来。
他们下午一二节体育课,所以刘骁下来的时候穿了一身运动装。
还不错,人看着挺阳光、挺结实的,至少说没因为在家的几天闹什么别扭。
两人边往网球场方向走边聊天。
“这几天除了过年吃饭,我爸都尽量绕着我走。”刘骁无奈抿嘴道。
宁川也哭笑不得道:“那也不是个事儿啊。”
“我跟我爸说了不怪他,但他就是搞不明白,所以干脆不再参与我的生活了。”
好吧,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毕竟刘骁也成年了,打地基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后续再努力什么也不一定有效果,倒不如让他把控自己的人生。
正在宁川瞎琢磨的时候,刘骁突然道:“我听了学长的,晚上跑五公里再回去睡觉,果然睡眠质量变好了,每天心情也好很多。”
宁川直接立定在了路上。
他就没明白,“你听哪个学长说的?”
“学长?”刘骁看着宁川疑惑道,那意思很明显了。
“我?我?!跑五公里?!”
哪来的谣言?就他这身板子看着能跟五公里挂上钩吗。
出门有一公里他就打车了,还五公里呢。
谁给他假传圣旨了?
“不是吗?大概是我记错了吧?但我看学长睡眠质量很好。”
“oi,你知道什么叫贫血吗?”
太冒昧了,他那是打小吸收不好,缺铁。
知道王阿姨用了多久才给他养得白胖吗。
但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养成的睡眠习惯却没能因为他身体素质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他才会随地乱睡,叫又叫不醒。
跑哪门子的五公里,对他滤镜也太厚了吧。
宁川跟他在网球场的椅子上坐了一会儿,没一会儿他舍友也到了,该上课了,宁川自然就走了。
宁川回宿舍附近取车,顺便喂了喂猫。
再路过网球场的时候停了一脚,又隔着网悄悄看了一会儿的热闹。
刘骁从小受所谓精英教育长大,像网球、马术、钢琴这种技能他都是会些的。
要不是当年老人病重,说不准刘骁就被送到伊顿公学去培养了。
最后还是留在国内也差不太多的私立国际学校学习。
相比刘骁来讲,宁川小时候幸福太多了。
他家小澜虽然会削他,但真的对宁川没什么要求,能吃能睡不死就行。
更多的是以身作则型的引导。
宁川现在才知道他当年五、六岁坐许书澜怀里看的是他中学的物理课本。
所以他就应当入这行,启蒙得多早。
说回刘骁这边,虽然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但刘骁挥拍这几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高手。
体育老师把刘骁叫上来,让他帮着喂球方便教学。
大学中这种显眼崽子都是获得优先择偶权的,尤其刘骁个子又高,体态也好,一解散好多小姑娘都过来让他教。
这不是为难他家哑巴吗,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的笨蛋小子,让这些大方的姑娘逼得面红耳赤,攥着球拍跑到另一边去演示了。
宁川隔着围网笑了笑。
他觉得自己也没出声,但不知道怎么就引起刘骁的注意了,他拎着球拍就往宁川过来了。
吓得宁川一路小跑上车后赶紧溜了。
还真是大哥别说二弟,到底谁更怂,嗯,不好说。
第二天,周娜上班的时候推了推宁川办公室的门。
“这就不来了?总共上了四天的班。”
李云皓路过,随嘴道:“可别让他听见,不然哭得呜哇呜哇的。”
刚坐电梯上来,握着书包带站在两人身后的宁川:……
什么叫怕啥来啥,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宁川不嚎一嗓子对得起谁。
宁川盘腿在沙发上,光打雷不下雨,废了半天力气才挤出几滴眼泪下来。
哎呦累了,吃会儿。
宁川一伸手,周娜翻了个白眼把糖饺递给宁川让他咬一口。
她真是多余给宁川买。
周娜开车路上看见路边的移动摊子,她是真有阵子没吃了就说给自己买一个。
掏钱的时候琢磨给宁川也带一个好了,不在她就把两个都吃掉,中午饭就省了。
谁承想平时来得最早的宁川他迟到了,迟到就算了,还就慢他俩一步,真是让宁川又抓到把柄了。
对,从正常来说,宁川来得是早的。
他家每天固定的七点吃早饭,宁川要吃的话,肯定就定闹铃爬起来吃了。
不吃一般就是直接睡过去了,王阿姨九点还看不见他,也就给收了。
所以,宁川的习惯就是有事七点起,简单刷个牙先下楼吃饭,再回来洗洗脸,收拾一下出门。
他一个男孩也不化妆,再磨蹭八点之前也出门了,他又不像李云皓住那么远,开车二十分钟到了。
跟李云皓比起来不好说,那家伙好像每天在凌晨在外面捡垃圾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了。
但肯定是比周娜这个天天踩点上班的来得早。
但今天宁川起来后先改了改论文,整理了些资料,吃饱喝足才出门的,自然就比平时晚了……二、三十分钟吧。
刚刚好在周娜后边。
“我跟你说,最后两口了,你小口一点别咬我手啊。”
不说还好,越说宁川越故意,他嗷呜一大口,叼走了周娜手里的最后一口。
“我!”周娜抬手假装要打,宁川这时候又跑飞快,眨眼就冲出了周娜的办公室。
讨过嫌之后,宁川变得格外有精神。
虽然他跟他临时助理小张同志开玩笑说是为了让他忙起来才来上班的,实际上也有这部分原因吧。
他可以忙,但绝对不会让对方没事干的。
除此之外,就是公司新成立的几个高精尖类的厂子,虽然已经布局了一段时间,但毕竟是东边买一厂、西边建一厂。
新装配的厂子还好,基本上是根据公司生产标准执行,但原来就存在的厂子无论是在合规性还是准确性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时候不是说他们做的不对,毕竟都是在外经营了很久的厂子。
但现在并进一个集团了,肯定得统一标准公司才好管理。
这两天宁川一直在捡这些差异,顺手对公司之前已有工厂的相关文件做个一致性检查。
对,话是这样说没错,但他之前没觉得鸣洲旗下自营的厂子很多啊,怎么一下子就冒出18家了。
这一天天看文件看得他和助理小张脑袋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