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贵高原连绵的群山深处,藏着一个叫“阿细”的彝族村寨。这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靠着山脚下的几块薄田过日子。日子虽不富裕,但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也安稳。
村子的安宁,全靠寨子中央那面巨大的神鼓。这鼓不知传了多少代,鼓身是用整段的千年古木掏空而成,蒙着一张厚实的牛皮,鼓面比磨盘还大。据说,这是山神的耳朵,也是村子的心脏。每逢节庆或祭祀,德高望重的毕摩(彝族祭司)就会敲响它,那“咚——咚——”的声音,雄浑、深沉,能传出几十里地,震得山林嗡嗡作响,也震得村民们心里踏实。大家相信,只要神鼓的声音还在,山神就会保佑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一年,天公不作美。开春就遇上了大旱,接着又是蝗灾,到了秋天,眼看就要颗粒无收。村民们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连哭声都显得有气无力。毕摩带着大家祭天祭地,敲响了神鼓,可鼓声再响,也唤不来雨水,更变不出粮食。
就在全村人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闷热的午后,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刺眼的闪电像一条银龙,从天上直劈下来,不偏不倚,正好击中了村中央的神鼓!
“轰隆!”一声巨响,震得所有人耳朵嗡嗡作响。等大家回过神来,跑过去一看,全都惊呆了。那面陪伴了村寨几百年的神鼓,从中间裂开了一道大口子,仿佛被巨斧劈开一般。鼓面破了个大洞,里面的木屑和灰土散落一地。
完了!神鼓被天雷劈坏了!村民们脸上血色尽褪,觉得这是山神发怒,要抛弃他们了。许多人当场就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毕摩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鼓前,他是最心疼这面鼓的。他俯下身,想从裂缝里看看鼓的内部结构还能不能修复。可这一看,老人家也愣住了。他揉了揉眼睛,凑得更近,只见那黑暗的鼓腔深处,并非空无一物,而是……竟然藏着一片微缩的风景!
那是一座小山,青翠欲滴,山上长着绿树,开着野花,甚至还有一条银色的小溪,正从山顶潺潺流下。整座山景,不过一尺见方,却精致得如同神仙的盆景。阳光从鼓面的破洞照进去,给这座微型山峦镀上了一层奇异的光晕。
“山……山在鼓里!”一个眼尖的孩子叫了起来。
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看着这不可思议的景象,全都忘了哭泣。这鼓里怎么会藏着一座山?难道神鼓本身就是一座山变的?
这时,一个胆大的年轻人,看着那裂开的鼓面,心里冒出一个念头。他小声对毕摩说:“毕摩,神鼓以前是敲了能保佑我们的,现在它裂了,里面又多了座山,我们……我们再敲敲看?”
毕摩沉吟不语。这太冒险了,可看着村里一张张饥饿的脸,他又觉得,或许这是山神在绝境中给村寨指的一条新路。他最终点了点头,从年轻人手里接过鼓槌。
毕摩没有敲那完好的鼓面,而是小心翼翼地,对着那道裂缝旁边还算结实的鼓边,轻轻敲了一下。
“咚。”
声音不大,有些沉闷。但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鼓中的微型山景里,一个只有巴掌大小、穿着彝族服饰的小人儿,从山脚的一间小茅屋里走了出来。他肩上扛着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口袋,迈着小短腿,一步步走到鼓的裂缝边缘,然后,他把那个小口袋轻轻往外一推。
口袋“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瞬间变大,成了一个装满了大米的大麻袋!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那个鼓里的小人,则转身走回他的小茅屋,消失不见了。
“天哪!是山神显灵了!”村民们欢呼起来,他们冲上去,打开麻袋,里面是白花花、香喷喷的大米!
有了粮食,村子里的愁云一扫而空。毕摩又试着敲了第二下。很快,又一个小人扛着一袋玉米走了出来。再敲一下,出来的是一袋土豆。
村民们欣喜若狂,把鼓奉若神明。毕摩规定,这鼓是救命鼓,每天只能由他亲自敲击三下,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只取一份粮食,够全村人当天吃就行。绝不能贪心。
就这样,在神鼓的帮助下,阿细村寨度过了最艰难的灾年。大家虽然还是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但至少不用再饿肚子了。村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甚至比以前更有生气。
然而,人心是个无底洞。时间一长,有些人就开始不满足了。
“每天就那么点粮食,刚够糊口,什么时候才能吃上肉啊?”
“是啊,那鼓里明明有座山,山里肯定还有好多好东西,为什么不多敲几下,多取点出来?”
“毕摩太小心了,山神既然肯帮我们,肯定不会在乎多给一点。”
这些话像野草一样,在村子里悄悄蔓延。一个叫阿黑的年轻人,脑子活络,胆子也大。他总觉得毕摩老古板,守着宝山要饭吃。他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自己敲那面鼓。
一天夜里,阿黑趁着大家熟睡,偷偷溜到神鼓旁边。月光下,那面裂开的鼓显得神秘又诱人。鼓里的微型山在月色下如同仙境。阿黑心想,我就多敲几下,取点金银财宝,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毕摩肯定也会夸我。
他拿起鼓槌,对着鼓面,重重地敲了下去。
“咚!咚!咚!咚!咚!”
他一口气敲了十几下,心里满是期待。果然,鼓里的小人一个接一个地走出来,扛出来的不再是粮食,而是一块块闪着光芒的宝石,一锭锭沉甸甸的金银。阿黑看得眼睛都直了,他更加兴奋,继续用力地敲。
“咚!咚!咚!”
可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他每敲一下,鼓里的那座微型山,似乎就微微膨胀一圈。起初不明显,但敲得多了,那山就肉眼可见地变大了。山上的树木在疯长,溪流在变宽,原本只有一尺见方的山景,很快就占据了半个鼓腔。
阿黑没注意到这个变化,他只顾着把那些金银财宝往外扒。直到他敲下第二十下时,整个鼓身突然剧烈地颤抖起来,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鼓里的山,已经长得和鼓一样大了!那座山不再是静止的盆景,它仿佛活了过来。山体在挤压鼓壁,鼓身的裂缝被撑得越来越大。突然,“轰”的一声,神鼓彻底炸裂开来!
但这还不是结束。那座从鼓里挣脱出来的山,并没有停止生长。它像一头从沉睡中苏醒的巨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向外猛长。山脚下的土地在开裂,村民的房屋被巨大的山体瞬间挤垮、压碎。
“山……山活了!快跑啊!”
睡梦中的人们被惊醒,他们惊恐地看到,一座大山正从村子的心脏位置拔地而起,吞噬着他们熟悉的一切。哭喊声、尖叫声、房屋倒塌的轰鸣声混成一片。
阿黑吓得魂飞魄散,他手里的鼓槌掉在地上,腿软得站不起来。他眼睁睁看着那座由他亲手“喂”大的山,把他的家、他的邻居,连同他自己,一点点地吞没。
毕摩冲出屋子,看着这末日般的景象,老泪纵横。他仰天长叹:“是贪心啊……是贪心毁了我们的村寨!”
天亮时分,曾经的阿细村寨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巍峨、陌生的大山。山脚下,只有几个侥幸逃生的村民,望着那座沉默的山峰,失声痛哭。
那座山,后来被人们叫做“鼓鸣山”。据说,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如果你凑近山体仔细听,似乎还能听到从山体深处,传来一阵阵沉闷的、如同敲鼓般的声音。那声音,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神鼓、小人和贪心的古老故事,提醒着后人:山有灵,物有性,人心不足,终将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