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是一个九十度垂直爬升,紧接着猛然侧转机身,将速度势能转换成水平机动能力,机腹朝向天空,机背正对地面。
一道道明亮的干扰弹和细碎的箔条云从机翼后方被抛射出去。
一枚拖着长长烟柱的导弹精准地跟随着他完成了爬升和转向,它尖锐的弹头在画面中已经清晰可见,甚至能分辨出弹体上的细节!
就在导弹即将撞上的零点几秒内,王威做了一个所有人,包括黄旭这个外行都完全无法理解的动作。
飞机的速度在高速飞行中骤然一顿。
导弹的战斗部和主动雷达导引头按照预判轨迹提前锁死了前方空域。
这一刹那的停顿彻底打乱了它的逻辑。
轰!
导弹贴着歼-20的座舱一侧呼啸而过,掠过了原本应该存在飞机的位置,在它前方几十米的空域被自身的近炸引信引爆。
一团夹杂着无数钢珠和破片的巨大火球凭空炸开,无数预制破片呈扇形高速射出。
强大的冲击波让整架飞机剧烈地颠簸了一下,王威的视角也跟着疯狂摇晃。
然而,危机并未解除。
更多的导弹从不同的角度包抄而来,在歼-20的编队之间拉出了一张致命的天罗地网。
整个交战过程,仅仅持续了不到九十秒。
当最后一枚导弹因为失去目标,或者被电子干扰和机动动作耗尽了燃料,在空中自毁后,天空中只剩下几十团缓缓飘散的黑色硝烟。
王威重新稳住飞机,召集编队,掉头返航。
胶片转动到尽头,指挥室里响起咔哒一声,重新陷入了寂静。
黄旭重重地呼出一口浊气,他现在才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一层冷汗浸湿。
他看着墙壁上那最后定格的白色光斑,嘴唇蠕动了几下,半晌才找到自己的声音。
“这……这是什么东西?火力……太密集了。”
余宏一言不发,转身走过去,娴熟地倒回胶片,又将导弹扑向王威座机那一段反复播放了两遍。
他的脸色很平静,没有任何惊慌失措。
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这种极致的平静下,是他的大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分析。
“RIm-66。”余宏关掉放映机,指挥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他吐
出了一个代号:“标准-2型中远程舰载防空导弹,鹰酱海军现役的绝对主力,也是这个时代最强的防空导弹之一。”
“AN\/SpY-1相控阵雷达提供远程预警和多目标引导,采用中段指令加惯性制导、末端半主动雷达寻的。”
“这种模式很聪明,导弹在飞向目标的绝大部分航程里都是静默的,依靠后方舰船的大功率雷达给出飞行指令,我们飞机的雷达告警器根本收不到信号。”
“只有到了最后几秒的冲刺阶段,它的末端主动雷达才会开机,那个时候留给飞行员的反应时间已经极度压缩。”
“你看这次的导弹数量,至少超过四十枚,这不是一个单一阵地能做到的,是嘉手纳周边的伯克级驱逐舰和地面部署的导弹部队进行了一次协调同步的饱和式攻击。”
“这是一张织好的网,等着我们钻进去。”
“这个标准-2的威胁,很大。”余宏下了结论:
“歼-20强大的中央运算电脑能在末端雷达开机的瞬间,结合来袭导弹的参数,计算出最佳的规避路径。”
“加上本身矢量推力和非凡的过载能力,才能在毫秒之间躲过去。”
他扭头看了一眼黄旭。
“但如果是我们的歼-10编队闯进这张网,今天这个时候,东海舰队指挥中心收到的就不是录像带,而是五份阵亡通知书了。”
黄旭的心重重一沉。
他听懂了余宏的言外之意。
鹰酱不是被动挨打,他们的反击虽然看起来毫无还手之力,但是有预谋有层次,而且招招都冲着他们的软肋来。
余宏慢慢地在狭窄的指挥室里踱步。
“用这么多价值昂贵的标准-2导弹,打一场几乎肯定打不中的伏击战,只为了消耗我方飞行员的精力和飞机寿命?看上去很亏。”
“鹰酱的高层不会这么愚蠢,这不符合他们的成本交换逻辑。”
“这么大张旗鼓,动用海陆协同的火力伏击,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示威。”
“但越是这种大张旗鼓的行动……”余宏停下脚步,他的眼睛慢慢眯起,目光锐利,似乎想穿透这个铁皮箱子,看到太平洋对面白房里的那场秘密会议。
“就越证明他们在掩饰什么。”
“他们用一场精心组织的火力秀,把我们的目光牢牢地吸引在了标准-2这张明面上的牌。”
“这反而说明,他们一定还有另一张更致命藏在水面之下的底牌。”
“这绝对不是他们的全部手段。”
余宏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数种可能性。
超低空渗透的战略轰炸机?
前沿部署的常规弹道导弹?
甚至是某种专门针对飞行员生理极限的声波或者定向能武器?
不行。
他拿起桌上那顶满是油污的安全帽,重新戴回头上。
他必须把鹰酱所有可能的反制手段,都在脑子里预演一遍,找出那个被这场导弹雨掩盖住的真正致命威胁。
他决不能让王威,不能让那五架集全国心血于一身的歼-20,不明不白地折损在某个他未能预料到的阴谋里。
巨浪的工期不能放松,但那个看不见的对手,已经递出了新的战书。
他得接招了。
……
一座平面呈六角形的宏伟建筑,静静伫立。
这里是被称为六角大楼的军事中枢。
国防部长哈罗德的私人放映室内,唯一的亮光来自墙壁上那个十六毫米放映机镜头投出的方形光束。
光束穿透昏暗的空气,将一段满是雪花点的黑白影像打在正前方的白色幕布上。
哈罗德双臂抱在胸前,高大的身躯完全陷在柔软的沙发椅里,一言不发。
他的右侧,坐着整个空军参谋部最精锐的战术分析团队。
他们之中,有亲手主导过F-15鹰战斗机高空突防测试的项目主管,有来自通用电气、专门研究战斗机引擎与向量推力的总工程师,更有曾在模拟器中击落过二百多架敌机的王牌教官。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熟知人类航空器能做到的每一个动作的极限。
但是此刻,这群位于知识金字塔顶端的人,集体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