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比是个极其称职的导游。
他没有带林观潮去圣萨那些游客扎堆的热门景点,反而熟门熟路地领着她钻进了老城区纵横交错的小巷。
那些藏在繁华表象背后的市井角落,没有精致的橱窗,没有喧嚣的叫卖,却藏着这座城市最鲜活的灵魂。
他们走过铺着青石板的窄巷,墙壁上爬满了紫色的三角梅,花瓣落在肩头,带着淡淡的清香;路过一家开了三十年的面包店,店主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
林观潮背着帆布包,手里拿着相机,时不时停下脚步,按下快门。
她拍下巷口下棋的老人,他们皱着眉头思考的模样格外认真;拍下市集里给孩子买糖果的母亲,眼神里满是温柔;拍下墙角晒太阳的猫,慵懒地蜷缩着,尾巴轻轻晃动。
林观潮不停地按动快门,这些细碎的画面,没有刻意的构图,却满是圣萨最真实的模样——不是旅游手册上的精致,而是市井生活里的烟火气。
“你好像很喜欢拍照?”托比看着她不停按快门的样子,好奇地问。
他很少见有人会对这些“不起眼”的场景如此着迷,大部分游客只会对着纪念碑和网红建筑拍照。
“嗯,我觉得摄影和绘画是相通的,”林观潮笑着说,调出刚才拍的照片给他看,屏幕里的画面鲜活而生动。
“有时候看到喜欢的画面,会先拍下来,等回去再慢慢琢磨怎么画进作品里。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比任何灵感都更有力量。”
托比看着照片里的画面,又看了看林观潮眼里的光芒,心里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契合感。
他在市井里摸爬滚打,所以熟悉这里的每一个摊位、每一条小巷,而林观潮,总能精准地捕捉到这些场景里最动人的细节,仿佛她也早已融入了这里的生活,能看懂这些市井画面里藏着的情绪。
逛到中午,托比带林观潮去了一家藏在巷子里的中餐馆。
餐馆的门脸不大,红色的招牌上写着“好运来”三个中文大字,旁边用英文标注着“chinese Food”。
推开门,暖黄的灯光扑面而来,墙上挂着几盏红灯笼,角落里的音响播放着轻柔的中文民谣,空气里弥漫着酱油和香料的味道,瞬间驱散了陌生城市的疏离感。
店里只有五六张桌子,大多空着。
等待上菜的间隙,林观潮忍不住问起托比的过去:“你好像对这里特别熟悉,你是从小就生活在圣萨吗?”
托比握着水杯的手顿了一下,眼神渐渐飘向窗外,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不是,我老家在圣萨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叫威斯特维尔。那里全是工厂,空气里永远飘着煤烟味,我爸妈都是工厂里的工人,一辈子都在流水线前重复同一个动作。”
“家里孩子多,五个兄弟姐妹,我是老三。你知道的,那种小地方,‘红脖子’家庭都这样——男人靠喝酒发泄压力,女人靠隐忍维持家庭。我爸脾气不好,每次发工资或者喝醉了,就会打骂我妈,有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劝架,也会被他一起打。我妈性格软弱,只会抱着我妹哭,从来不敢反抗。”
林观潮静静地听着,心里泛起一丝复杂的感受。
她知道“红脖子”在西方语境里的含义——指那些生活在乡村、教育程度不高、经济条件差的白人,他们往往被困在世代相传的贫困里,看不到未来。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我从小就觉得家里待不下去,所以十五岁那年,偷了家里的钱,一个人坐火车来的圣萨。”
他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可林观潮能听出其中的苦涩。
她没想到,看起来开朗的托比,竟然有着这样沉重的过往。
“刚来圣萨的时候,我睡过公园的长椅,捡过别人剩下的面包,后来在餐馆洗盘子,在工地搬砖,慢慢才站稳脚跟。虽然辛苦,但至少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也不用再害怕家里的打骂。”托比抬起头,看向远处的天空。
“有时候觉得挺难的,但看到这些小巷里的人,大家都在努力生活,就觉得自己也能再撑撑。”托比继续说,嘴角却勾起一抹释然的笑容。
“对不起,不该问你的过去。”林观潮轻声道歉。
她忽然明白,托比之所以对圣萨的市井角落如此熟悉,是因为他曾在这里跌跌撞撞地长大,这些地方藏着他的青春与挣扎。
“没事,都过去了。”托比摇摇头,看向林观潮,眼神里带着真诚。
其实他很少跟别人说这些,不知道为什么,却愿意对她吐露所有的心声。
林观潮认真地说:“你很勇敢。靠自己在陌生的城市站稳脚跟,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托比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略显腼腆的笑容。
他从未被人这样评价过,在别人眼里,他或许只是个没学历、没稳定工作的“混混”,可在林观潮眼里,他看到了自己的努力与坚韧。
那一刻,他们之间的距离仿佛又近了些,不再是萍水相逢的“被帮助者”与“帮助者”,而是能分享心事的朋友。
托比反问:“你呢?你的成长经历是什么样的?”
林观潮听到这个问题,心里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她的记忆里,母亲早逝的画面、父亲再婚的场景、在画室里画画的日子,都清晰得仿佛就在昨天,可这些记忆却像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薄膜,总觉得隔着一点距离。
她不想让托比感到压力,也无法过多描述那些模糊的记忆,只能简单地说:“我的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后来再婚,继母对我不算差,却也不亲近。我的大半人生都在读书、画画,大学读的是美术专业,毕业后就一直靠画画和写作谋生。”
托比眼睛亮了一下,语气里带着一丝羡慕:“读书?我听说过,你的国家似乎是一定要每个人都读书的国家。”
林观潮笑了笑:“是这样的。”
托比继续问:“所以,来到圣萨,也是你第一次出远门?”
林观潮仔细想了想,记忆里确实没有其他出国的经历,她点了点头:“算是吧,这是我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国家,来这么远的地方。”
托比也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那我们还挺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