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宸回家休息了半个月就被李世民叫进了宫里。
“怎么样这段时间休息的怎么样?”
“休息的挺好的陛下,现在这个时间陛下把我叫进宫里是有什么事情吗?”
“承乾长大了想出去看看大唐。”
李世民的话让王宸一愣“陛下别开玩笑了,太子是国本跟我出去打仗文官就要吃掉我了,怎么可能让他出长安呢。”
“就是因为承乾是国本所以才要让他出去看看,你小子带着他出去看看大唐百姓的疾苦。
承乾一直活在长安,虽然跟你出去见过百姓的疾苦,但是对于他来说还不够,在宫里他最起码每天能吃上肉,而大唐百姓以前一年到头就是过年能吃上肉的也没几家,现在因为有你逢年过节百姓也能吃上肉了,用你的话来说光吃饱不行,要吃上肉吃好才行。
他一直想出去看看大唐现在的样子,奈何大唐一直在对外战争,没有靠谱的人朕也不放心他出去,现在你小子休息的差不多了,这段时间也没有仗打,正好现在这段时间你就带承乾和朕几个儿子出去转转。”
王宸吓了一跳“光太子还不够二哥还要让我带上你的其他儿子啊?”
“怎么?你怕了?”
“那能不怕吗?这么多皇子我一个人怎么敢带他们出去啊,要是人多了其他官员先得到消息肯定就看不到百姓真实的样子了。”
“所以你带着你的亲卫去就行了,你小子本事又多能藏东西,所以不需要后勤,你的亲卫带上几十个人拿着你的枪炮大唐哪里你去不得?”
王宸无奈只能点头答应,毕竟李承乾要想当个好皇帝就必须跟百姓有接触,不然体会不到百姓的苦,只听官员说是没用的。
“那陛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
“明天?这么急?”
“不然等百官知道太子要出长安又要来阻止了,你今晚回去就跟你的亲兵说一下,明天一早就出发。”
“明白了陛下我这就回去准备。”
李世民挥挥手,王宸回到家后找来了二狗。
“怎么样,身体好些没有?”
“早就没事了大少爷,你这是怎么了?”二狗看王宸愁眉苦脸的有些不解。
“太子要出长安要游历天下,去叫30个兄弟准备一下明天带着太子和陛下的几个儿子一起出去看看。”
二狗没有多问下去安排人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李承乾就带着几个弟弟骑着马来到了王宸家里。
“师父,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王宸扭头看着李承乾和他身后的一个少年。
“这是?”
“师父这是我三弟李恪,快老三见过大将军。”
“大将军好。”
“三皇子好。”王宸很是意外,本来以为要带一群人出去,结果只有李承乾和李恪。
李承乾可能看出了王宸的想法“师父,老三年纪大点,文武双全,至于我的其他几个弟弟我母后不放心,父皇也觉得他们还小,也爱捣乱,毕竟出去了安全上都要靠师父。
他们要是不听话到时候会很麻烦。”
王宸心里放松不少,还好李世民没老糊涂。
“二狗,城门还有多久开?”
“约莫半个时辰,咱们在家里吃点东西刚好出去,到城门口刚好开门避开百官。”
王宸点点头“叫兄弟们过来吃饭,吃完饭后马上出发。”
“是,大少爷。”
二狗走后家里的下人马上抬了一桌子早餐上来,王宸看着李恪有些味同嚼蜡,这个三皇子历史上很是可惜。
“师父你怎么了?”
“哦,没什么,赶紧吃,吃完咱们就出发。
对了,三皇子以前一直在宫里读书吗?怎么从来没见过。”
李恪抬起头来“没错大将军,我一直在宫里读书,姨娘也不给我出来露面,昨晚是父皇过来跟我说让我跟大哥还有大将军一起出去走走。
等明年让我跟大将军一起出去打仗。”
王宸点点头,在大唐所有后宫的女人生的孩子都得叫皇后娘,叫自己娘则是叫姨娘。
李恪这家伙一直没出现过王宸还以为这家伙在这个时空因为自己的到来没有出生。
没想到是一直被藏在了深宫里。
“师父,我两个亲弟弟他们不敢跟您去,母后也不让,青雀自从上次跟您从高句丽回来会像变了个人。
不在打杀家里的侍卫了,不知道师父让他经历了什么让他变了一个人。”
“还能什么,不都是战场上那套吗,把他皇子的名头踩在了泥土里。
本来我还担心他会回来给陛下告状,没想到他回来就这么老实了。”
李承乾莞尔一笑“师父多虑了,青雀要是敢跟父皇说你欺负他,父皇不但不会帮他还会揍他。
这样的软蛋也配当皇子?还想当王爷?”
“毕竟是你亲弟弟你也别这么说他,他年纪还小,现在还能纠正过来,经历一次战争他也长大了不少。
快吃吧,吃完咱们就出发,三皇子会骑马吧?”
“大将军放心我在宫里都学过,只是可能不如大哥。”
“师父放心吧他这是谦虚呢,这家伙比我优秀多了,只是他不显山不露水的,师父到时候就知道了。”
王宸没有多说迅速解决完桌子上的食物,出去集合好了人马带着李承乾和李恪从家里策马出城。
“哎,大将军这是又要去打仗了?怎么还带着两个孩子?”
”嘘,我可跟你说别乱说话啊,上次我远远见过太子一面,大将军旁边的是太子,在后面那个年轻人我不知道。
咱们只是守门的,别话多也别跟上面说,上面不想让咱们知道咱们就当没看见,可别给自己惹祸上身。”
“有那么邪乎吗?”
“我可跟你说了你要是想死别带上我,我还没活够呢。”
城门口的两个士兵在交头接耳的说着王宸这一行人,王宸则是没做停留带着众人一路从东南方向急行。
王宸在家里就想好了,要让他们两个看看这一路上百姓的艰难最后再到江南看看那边的繁华,两边百姓的对比是最有冲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