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边界仍在灰白,沈逸的手指悬在输入框上方没有落下。终端屏幕的光映在他镜片上,像一道未合拢的门缝。他没有启动训练模块,而是将那张旧拍卖行截图拖进分析界面,标记点旁那行小字被放大:**线索始于无人在意的角落**。
系统响应瞬间激活,地理溯源模型开始交叉比对。过往交易链、异常资金流向、服务器负载波动一一叠加,最终与一处偏远区域的能量信号产生共振。坐标锁定——西南边境,群山环抱中的废弃科研站遗址。
“找到了。”沈逸低声说。
林悦立刻凑近主控台,视线落在三维地形图上。那片区域被多重等高线包围,入口隐蔽,外围没有任何民用设施痕迹。陈宇也走过来,盯着能量读数不语。数值显示该地点持续有规律供电,远超普通废弃建筑应有的水平。
“这地方在游戏里是禁地。”林悦皱眉,“连Npc都不会靠近。”
“正因如此,才适合藏东西。”沈逸调出热力分布图,几处红点集中在地下结构深处,“有人在里面活动,而且不是短期驻留。”
他启动“天选系统”的碎片收集兑换功能,界面上弹出可选项列表。片刻后,一张泛着微光的卷轴图标浮现——全域透视卷轴,一次性使用,穿透虚拟屏障查看真实建模。
确认兑换。
卷轴虚影在空中展开,系统开始重构目标区域的完整结构。墙体厚度、巡逻路径、监控覆盖范围逐一显现。一个环形围墙包裹着主体建筑,顶部架设电磁干扰装置;空中有两架无人机按固定轨迹巡飞;地下三层,中央控制室位于最深处,四周布满防御节点。
林悦倒吸一口气:“这不是据点,是堡垒。”
陈宇指着西北角的一段断崖:“那里没有监控覆盖,但地形太陡,人工攀爬风险大。如果能从下方溶洞绕进去,或许可以避开第一道防线。”
沈逸点头,已将信息同步录入策略模拟空间。系统开始推演潜入路径,结合天气、守卫轮班周期、信号盲区等因素,生成上百种方案。最终筛选出三条可行路线:A线走通风管道,隐蔽性强但通道狭窄易被困;b线利用夜间电力切换间隙强突外墙;c线则依赖自然地貌掩护,从山体背面迂回接近后勤通道。
“c线最稳。”林悦看完数据说道,“虽然耗时多八分钟,但暴露概率最低。”
“问题不在路上。”陈宇提醒,“而在我们怎么确保进去之后不触发联动警报。这种级别的基地,一定有生物识别或者压力感应。”
沈逸早有准备。他调出此前缴获的一块身份认证芯片残片,虽无法复原完整权限,但系统通过碎片收集机制将其解析为一段加密协议模板。只要靠近读取器一定范围内,就能模拟低频信号干扰,制造短暂认证延迟。
“足够让我们抢时间。”他说。
接下来的任务是验证虚拟推演是否适用于现实环境。图纸再精确,也无法完全反映风速变化、地磁偏移或临时增设的移动岗哨。
“我需要你们去实地采集基础参数。”沈逸打开通讯记录仪,设定低频传输模式,避免引起远程监测,“林悦负责后勤通道周边的地势和植被遮蔽情况,陈宇带一台记录仪去西北警戒线外,查清无人机巡视频率是否有变动。”
“不能靠得太近?”林悦问。
“十里内即可。”沈逸强调,“只收集环境数据,不接触任何设施,不进入警戒圈。一旦发现异常移动单位,立即撤离。”
两人各自检查装备。林悦将记录仪装进背包夹层,外罩一件深色冲锋衣;陈宇把设备绑在战术腰带上,顺手调整了肩部挂扣的位置。他们的动作比之前几次演练时更利落,不再反复确认同一个部件。
“什么时候出发?”陈宇问。
“现在。”沈逸看了眼时间,“预计四小时后会有一次卫星过境盲区,正好掩护你们撤离。”
林悦背上包,走到门口又停下:“回来之前,别做最终决策。”
“等数据回传再定稿。”沈逸回应。
门关上前,陈宇回头看了眼主控台。沈逸已经重新戴上眼镜,目光停留在缓缓旋转的基地三维模型上。他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节奏稳定。
指挥室内只剩他一人。屏幕上三条潜入路线交替闪烁,每一条都标注着风险值与成功率。系统提示策略模拟空间仍有七次推演余量,可进一步优化细节。
他没有立刻启动。
而是调出另一组数据——过去七十二小时内,该区域周边所有物流运输记录。一辆编号模糊的重型货车曾在两天前驶入附近小镇,此后消失。行车路线绕开了所有监控主干道,终点指向一片无人区。
沈逸放大那段路径,在地图上画出延伸线。线条最终穿过密林,直指科研站西侧五百米处的一处地下排水口。
他记下坐标,另存为待验证项。
此时终端震动了一下,提示林悦和陈宇已抵达预定勘察起点,信号稳定,开始采集数据。
沈逸关闭无关窗口,只留下基地模型与实时通讯状态栏。他的左手放在键盘边缘,右手悬于确认键上方,迟迟未下指令。
行动计划V3.0仍处于待命状态。
三维投影中,无人机沿着预设轨迹划过围墙顶端,一圈,又一圈。
投影边缘,一缕光线轻微扭曲,像是空气受热产生的波动,但在密闭虚拟环境中,不该存在这样的扰动。
沈逸瞳孔微缩。
他调慢播放速度,逐帧回放那段画面。
在第十七秒,无人机掠过西北角断崖时,投影表面出现了一帧极短的错位——墙体轮廓向内凹陷了不到半厘米,随即恢复。
不是模型错误。
是外部信号干涉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