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场上的新招式(日常篇)
公交车晃悠悠地驶过长街,窗外的树木和楼房渐渐向后掠去。邢成义靠在座椅上,想起刚才培训时王警官说的话,又摸了摸口袋里的工作牌,心里满是踏实。他掏出小本子,在上面补记了“灭火毯使用步骤”,一笔一划写得认真——以后在厨房干活,多一分安全意识,就是给王红梅和未出生的孩子多一分保障。
车到四通桥站,邢成义拎着刚从菜市场买的排骨和青菜下车。八月的午后阳光依旧晒人,他快步往胡同里走,路过那家卖水果的小摊时,特意买了两个苹果——王红梅最近总想吃点酸甜的。摊主是个河南大爷,笑着给他装袋:“小伙子,今天买这么多菜,家里有喜事啊?”邢成义也笑:“给媳妇炖点汤,她身子弱。”大爷点点头:“该的该的,对媳妇好,日子才能旺。”
回到地下室,推开门就闻到一股皂角香。王红梅正坐在窗边绣十字绣,阳光透过小窗洒在她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回来了?”她抬头笑着迎上来,伸手想接他手里的菜,邢成义连忙躲开:“不用你动手,快坐着歇着,我来弄。”他把菜放在墙角的小桌上,又把苹果递过去,“买了两个苹果,你下午饿了吃。”
王红梅接过苹果,用袖子擦了擦,咬了一小口,甜丝丝的汁水在嘴里散开:“今天培训累不累?听你说有实操,没碰到啥麻烦吧?”邢成义蹲在地上收拾菜,头也不抬地说:“不累,都是以前学过的,就是多了个灭火毯的内容,挺实用的。对了,今天在食堂碰到李慧了,她也在这酒店上班,前厅的。”
“李慧?就是你之前说的那个金沙食府的搭档?”王红梅放下苹果,眼里满是好奇。“嗯,”邢成义点点头,“湖北姑娘,性格挺开朗的,今天培训还跟我一块练了灭火器。”他把排骨放进盆里,用清水泡着去血水,“她说上次咱来面试,她就看见我了,就是不认识你,没好意思打招呼。”
王红梅笑了:“那可真巧,在bJ能碰到熟人,以后你在酒店也有个照应。”她拿起十字绣,针脚在布上翻飞,绣的是一朵莲花,和邢母给的薄被上的图案一样。“等把这绣完了,给孩子做个小枕头,沾沾老家的喜气。”王红梅轻声说,眼里满是温柔。邢成义看了她一眼,心里暖融融的,手上的动作也轻快了些。
下午四点,邢成义开始准备晚饭。地下室没有正经的厨房,只有一个小小的电磁炉和一张折叠桌。他把排骨焯水,撇去浮沫,再放进锅里,加了姜片和葱段,慢慢炖着。炖排骨的间隙,他又炒了盘青菜,绿油油的,看着就有食欲。厨房里飘着肉香和菜香,把小小的地下室填得满满当当。
六点多,排骨炖好了。邢成义盛了一碗汤,吹凉了递给王红梅:“尝尝,看咸淡怎么样。”王红梅喝了一口,眼睛弯成了月牙:“正好,比饭馆里的还香。”邢成义笑着坐下,给自己也盛了一碗,两人围着小桌吃饭,筷子碰撞的声音、轻声的笑语,在地下室里格外温馨。
吃完饭,邢成义收拾好碗筷,坐在王红梅身边,看着她绣十字绣。“今天张师傅说,下周让我试着独立做葱烧海参,”邢成义轻声说,“他说我基础扎实,再练练就没问题。”王红梅停下手里的活,转头看着他:“那太好了!我就知道你肯定行。”她伸手摸了摸他的脸颊,“这些天你辛苦了,每天早出晚归的。”
“不辛苦,”邢成义握住她的手,指尖碰到她手腕上的银镯子,“等我能独立掌勺了,工资说不定能涨点,到时候咱攒钱换个大点的房子,最好带个小阳台,让你能晒晒太阳。”王红梅点点头,靠在他肩上:“我不急,只要跟你在一块儿,住哪儿都好。”
窗外的通风井里,绿萝在晚风里轻轻晃动,偶尔有蝉鸣传进来,带着夏日的气息。邢成义抱着王红梅,心里满是憧憬——他知道,现在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只要两人齐心协力,总能把日子过好。就像锅里慢炖的排骨,只要火候到了,自然能炖出醇厚的香味。
接下来的几天,邢成义更加努力地学习。每天提前到岗,跟着张师傅熟悉各种菜品的流程,晚上下班回家,还会在小本子上记下当天学到的技巧。张师傅对他也越来越认可,不仅让他独立处理燕鲍翅的预处理,还开始教他做酒店的招牌菜——佛跳墙。
“佛跳墙的食材最讲究,”张师傅蹲在食材架前,指着一堆食材给邢成义看,“鲍鱼要选六头鲍,海参得是辽参,鱼翅要选金钩翅,还有干贝、花胶、火腿,每一样都得提前泡发好,少一步都不行。”邢成义认真听着,手里的小本子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鲍鱼泡发48小时,每天换水三次;花胶用温水泡软,再用姜片去腥……”
这天中午,邢成义在食堂又碰到了李慧。她端着餐盘走过来,脸上带着点愁容:“邢成义,跟你说个事,刚才有个客人点了葱烧海参,说味道不对,前厅跟后厨正闹别扭呢。”邢成义心里一紧:“怎么回事?是食材的问题还是做法的问题?”
“不清楚,”李慧摇摇头,“客人说之前吃的不是这个味,嫌太咸了。后厨说是按标准做的,前厅觉得是后厨没做好,两边都有点不高兴。”邢成义皱了皱眉——葱烧海参的酱汁配比是张师傅定的,从来没出过问题,怎么会突然变咸?他吃完饭,匆匆跟李慧道别,往后厨走。
回到后厨,果然看到王主管和前厅的领班在争执。“我们都是按标准配比做的,不可能咸!”王主管的声音很大,脸色涨得通红。前厅领班也不让步:“客人就是说咸了,难道还能骗你?你们是不是换了调料?”
邢成义走过去,轻声问张师傅:“张师傅,今天的葱烧海参是谁做的?酱汁是按之前的比例调的吗?”张师傅叹了口气:“是小李做的,酱汁我看着调的,没毛病啊。”邢成义心里一动,走到调料台边,拿起装盐的罐子尝了尝——盐的味道比平时重了些。“张师傅,可能是盐的问题,”他指着盐罐,“这盐好像比之前的咸。”
张师傅走过来尝了尝,脸色变了:“还真是!昨天刚进的盐,怎么味道不一样?”王主管也凑过来尝了尝,眉头皱得更紧了:“难怪客人说咸,这盐的咸度比平时高了一倍。”前厅领班见状,脸色也缓和了些:“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我去跟客人解释一下,再给客人换一份。”
事情解决后,王主管拍了拍邢成义的肩膀:“行啊成义,观察得够仔细,这次多亏你了。”张师傅也点点头:“以后调酱汁前,都先尝尝调料,别大意。”邢成义点点头,心里却有些后怕——要是今天没发现盐的问题,不仅会得罪客人,还会影响酒店的声誉。
晚上下班回家,邢成义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红梅。王红梅听完,轻轻拍了拍他的手:“你做得对,做事就得细心点。以后在厨房干活,多留意这些细节,准没错。”邢成义嗯了一声,把她搂在怀里:“有你在,我做什么都有底气。”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平淡却充实。邢成义在酒店的工作越来越顺手,不仅能独立做葱烧海参、浓汤鱼翅等招牌菜,还得到了张总监的表扬。李慧偶尔会来后厨找他聊天,有时候是问客人对菜品的意见,有时候是给他带点小零食——她知道邢成义饭量大,总怕他吃不饱。
这天休息,邢成义带着王红梅去了天安门广场。这是王红梅第一次来bJ,看到天安门城楼时,眼睛亮得像星星。“真壮观啊,”她拉着邢成义的手,兴奋地四处看,“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没想到真的这么好看。”邢成义笑着给她拍照,心里盘算着,等以后攒够了钱,带她去更多的地方看看。
从天安门回来,路过一家婴儿用品店,王红梅停下脚步,趴在橱窗上看着里面的小衣服。“你看这件小裙子,多好看,”她指着一件粉色的小裙子,眼里满是憧憬,“要是生个女儿,穿这件肯定好看。”邢成义搂着她的肩膀:“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咱都给买新衣服,让孩子穿得漂漂亮亮的。”
回到地下室,王红梅把今天拍的照片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放进一个铁盒子里——这是她用来装重要东西的盒子,里面还有邢母绣的薄被、两人的结婚证,以及邢成义第一次发工资时给她买的发卡。“等孩子长大了,就给他看这些,告诉他爸爸妈妈在bJ的日子,”王红梅轻声说,眼里满是温柔。
邢成义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会的,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窗外的月光透过小窗照进来,洒在两人身上,地下室里安静而温馨。邢成义知道,他们的生活就像一棵慢慢生长的树,虽然现在还很弱小,但只要根扎得深,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为彼此遮风挡雨。
又过了一个月,酒店发工资,邢成义的工资涨了五百块。他拿着工资条,激动得手都在抖——这是他努力的证明,也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下班回家,他把工资条递给王红梅,王红梅看着上面的数字,眼睛瞬间红了:“太好了成义,你的努力没白费。”她数出一部分钱,放进一个信封里:“这是给爸妈的,下个月寄回去,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邢成义点点头,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份工资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努力,更是两个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晚上,他做了一桌子好菜,有红烧肉、葱烧海参、炒青菜,还有王红梅最爱喝的排骨汤。两人围着小桌吃饭,灯光下,王红梅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邢成义看着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吃完饭,邢成义坐在窗边,看着通风井里的绿萝。绿萝长得更茂盛了,叶片翠绿,生机勃勃。他想起刚来bJ的时候,两人挤在没有窗户的地下室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他们有了带窗户的房间,有了稳定的工作,还有了即将到来的孩子。一切都在慢慢变好,就像这绿萝,只要有阳光和水分,就能顽强地生长。
“在想什么呢?”王红梅走过来,坐在他身边。邢成义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在想以后的日子。等孩子出生了,咱就换个大点的房子,带个小阳台,让你和孩子能晒晒太阳。我再努力几年,争取当个主厨,到时候工资再涨点,就能把爸妈接来bJ住几天,让他们也看看bJ的样子。”
王红梅靠在他肩上,轻声说:“我相信你,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月光洒在两人身上,地下室里安静而温馨。邢成义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可能会有困难,可能会有挫折,但只要两人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像他练过的太极,稳扎稳打,收势是为了更好的起势,每一步都算数,每一份努力,都能浇灌出幸福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