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自己心意的那天起,她就像个最虔诚的学徒,偷偷关注着梁颂安的一切,他喜欢的电影导演,他欣赏的画家风格,他常听的音乐类型。
她努力地去了解、去学习、去靠近,内心深处隐秘地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凭借这些“共同语言”,自然而然地与他多说上一两句话。
年复一年,这种小心翼翼的模仿和靠近,竟然真的卓有成效。
她不仅成功地搭上了与梁颂安成为朋友、乃至事业伙伴的线,这些刻意培养的习惯也早已深入骨髓,成为了她自身的一部分,真实到连她自己偶尔都会产生错觉,仿佛这些喜好天生就属于她。
此刻被何雯一语点破,那份被岁月掩盖的初衷才重新变得清晰起来,带着一丝难言的涩意。
好在,何雯的神经足够大条,她并没有往“暗恋模仿”这种复杂的方向去想。
她只是觉得有趣,很快又自顾自地笑了起来,语气轻松:“不过想想也挺正常的,你们俩能聊得来,成为这么好的工作搭档,兴趣爱好相似也很合理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呗!”
何雯说着说着,她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平板上,“就是这些歌……感觉都挺有年代感的了,不愧是你们这些‘老人家’的审美。”
沈时雨顺着她的目光看了一眼屏幕,那个被点开的歌单,还是上次梁颂安搭她车时,连上蓝牙播放的那个,里面清一色是八九十年代的经典粤语歌,她之后一直没换。
何雯在一堆“老歌”里翻了翻,总算找到一首最近因为某部热门电视剧翻红的插曲,点击了播放键,随即跟着悠扬的旋律轻轻哼唱起来。
何雯天生音准极佳,乐感也好,即便是第一次听的歌,听一遍旋律就能大致跟上。顿时,车厢内响起了播放器原唱与何雯清亮哼唱的双重奏。
沈时雨静静地听着,窗外的阳光透过挡风玻璃洒进来,暖融融的,配合着耳边的音乐,之前那点被戳破心事的尴尬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松弛的、惬意的舒适感。
从工作室开到高铁站的路程,不知为何异常拥堵,导航地图上显示长长的一段深红色。她们明明提前了两个多小时出门,眼看着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导航却依旧提示还需要至少半个小时才能抵达目的地。
就在沈时雨皱着眉,小心地在缓慢蠕动的车流中寻找前进的空隙时,何雯的手机响了,是季梁清发来的消息,说她乘坐的高铁已经准点到达,她现在已经出站了。
沈时雨看到何雯手机屏幕上的消息,心里顿时涌起一阵强烈的过意不去。她这个人时间观念很强,几乎从未有过迟到的记录,更别说是接人这样的事。
“哎呀,梁清姐已经到了!”何雯也叫了起来,连忙拨通季梁清的电话,语气充满了歉意,“喂,梁清姐!对不起对不起!我们还在路上堵着呢!也不知道今天怎么回事,淮城居然堵成这个样子!我们提前好久出门的,现在导航说还得半个多小时……真是见了鬼了!”
电话那头,季梁清的声音听起来倒是很轻松,甚至还带着点笑意:“没事没事,不着急,安全第一。我刚在高铁上就看到外面好多拿着应援手幅的小姑娘,估计是哪个小爱豆在淮城开演唱会吧?粉丝们都赶过来,难怪堵车。”
“小爱豆演唱会?”何雯瞪大了眼睛,看向沈时雨,沈时雨也是一脸茫然。
这段时间,她的生活几乎被疗养院和工作室两点一线填满,即便看热搜,也只会下意识地搜索与《还愿》相关的词条,生怕错过任何舆情或者宣发问题,对于娱乐圈的这些动态,她完全是绝缘状态。
“哦,原来是这样……”何雯挂了电话,立刻好奇地打开微博,搜索淮城的实时热点,果然看到一个名字陌生、但转发评论数据颇高的小爱豆宣传图,定位正是在淮城某体育馆。
“还真是……不过这人谁啊?不认识。”她粗略扫了几眼,兴趣缺缺地关掉了页面。
当沈时雨和何雯终于突破重围,抵达高铁站时,比原定时间晚了将近四十分钟。季梁清给沈时雨发了个位置共享,显示她在高铁站二楼的某家连锁咖啡厅。
两人快步走上二楼,远远地就在咖啡厅靠窗的位置看到了一个醒目身影。
季梁清穿着一件剪裁利落的黑色短款皮夹克,下身搭配着深色牛仔裤和短靴,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一头深紫色尾染长发,在室内灯光下泛着冷调的光泽,衬得她肤色愈发白皙,整个人透着一股飒爽又带点不羁的酷劲儿。
她正低头看着手机,似乎感应到目光,抬起头,恰好看到走过来的沈时雨和何雯,立刻扬起一个爽朗的笑容,用力挥了挥手。
“哇!梁清姐!好久不见!你这发型……好酷啊!”何雯性格外向,快走两步冲到季梁清面前,毫不掩饰地表达着赞叹。
季梁清笑着站起身,顺手拿起桌上喝了一半的咖啡抿了一口,打趣道:“那确实是好久不见了。我算算啊,我跟你上次见面的间隔,比我跟小鱼儿上次见面的间隔还要远呢!”
听到这话,沈时雨有些意外地挑了挑眉。按照常理推断,季梁清和梁颂安同是山城人,又都在国外读的大学,虽然可能不在同一个城市,但毕竟同处异国他乡,去年年中他们也都还在国外,见面的频率按理说不应该太低才对。
季梁清似乎一眼就看穿了沈时雨眼中的疑惑,无所谓地摆了摆手,解释道:“嗨,我猜你肯定在想,这怎么可能?但事实就是这样,没办法,毕业季真要人命啊!我上次从淮城回去之后,就被毕业论文这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没日没夜地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脑子里除了数据就是文献,连吃饭睡觉都快忘了,更别提什么聚会见面了,根本没那个心思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