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协作的机器轰鸣运转,最终战场的轮廓日渐清晰。然而,在宏大叙事的背后,最核心的技术难题,如同横亘在通往胜利之路上的天堑,冰冷地摆在团队面前——如何安全、有效、精准地应用源初能量。
那被封存在特制容器中的一缕金色光丝,安静而温暖,仿佛人畜无害。但阿吉实验室里不断响起的警报声和烧焦元件的糊味,无不昭示着其内蕴的恐怖能量层级和桀骜不驯的本质。
难题一:能量的绝对层级压制。
源初能量,作为世界诞生的本源,其能级远超当前人类科技乃至异能认知的任何能量形式。常规的能量导体、转换器、稳定器,在其面前脆弱得如同宣纸,稍一接触便会过载、熔毁,甚至引发不可控的能量逸散。阿吉尝试用从“架构师”堡垒和遗迹中获取的最高性能材料制造引导装置,结果也仅仅是多支撑了几秒钟而已。
“这就像试图用稻草杆去引导高压水枪,”阿吉顶着两个黑眼圈,指着全息图上又一次失败的模拟结果,声音沙哑,“材料科学是第一道坎。我们现有的‘管道’,根本承受不住这种级别的‘水流’。”
难题二:创生与寂灭的共生与排斥。
源初能量并非单一属性,它内部微妙地平衡着“创生”与“寂灭”两种截然相反的本源法则。林幽需要引导的主要是“创生”之力用于愈合,但任何试图完全分离“创生”的尝试,都会立刻引发“寂灭”部分的剧烈反扑,导致能量失控。这两种力量如同光与影,相生相克,无法完全割裂。
“强行剥离‘寂灭’部分,只会让剩下的‘创生’之力也变得极不稳定,如同失去了压舱石的船只,随时可能倾覆。”苏沐从生物能量学的角度分析道,“林幽在引导时,必须同时承受两种力量的冲刷,并精准地只‘调用’其中一种,这对他的精神负荷和操控精度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难题三:与“源初之隙”的共鸣与干扰。
应用源初能量的最终目的,是与远在维度之外的“源初之隙”建立稳定连接,引导其本体力量进行愈合。但这过程本身,就如同在暴风雨中试图让两艘巨轮保持同步。任何微小的频率偏差、能量波动,都可能不仅无法形成有效连接,反而会像噪音一样干扰“隙”本身,加剧其不稳定,甚至可能提前引爆危机,或者被“虚无噬灭者”更精准地定位。
“我们需要一个‘共振器’,”小瞳提出设想,“一个能完美模拟‘隙’的能量状态,并能与林幽引导的力量产生纯净共鸣的装置,以此来‘欺骗’或‘引导’本体的力量,而不是强行去‘拉扯’它。”
难题四:墨白的角色与能量协调。
墨白掌控的寂灭之力,在此刻既是解药,也可能是毒药。他需要深入内部净化污染,这要求他与内部的寂灭本源产生深度共鸣。但与此同时,外部的林幽又在引导创生之力。两种同源却对立的力量在如此近的距离、针对同一目标进行高强度操作,如何避免相互干扰,甚至相互抵消,成了一个极其精妙的平衡难题。
“墨白的力量不能影响到外部的引导场,”安梦凝视着能量模拟图,眉头微蹙,“反之,林幽的创生之力也不能过度压制内部的墨白,否则会削弱其净化效率。需要在内外场之间,建立一个精确的‘能量防火墙’或‘相位偏移区’。”
这些难题环环相扣,任何一个解决不了,整个“净化与守护”计划都将沦为空中楼阁,甚至可能演变成一场自我毁灭的灾难。
实验室里,阿吉带领着全球支援来的顶尖技术团队日夜攻关,尝试着各种匪夷所思的材料组合和能量拓扑结构。林幽则在墨白的护法下,一次次小心翼翼地尝试与样本能量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摸索着那微妙到极致的平衡点。墨白则通过自身对寂灭的绝对掌控,反向推演着创生之力的可能特性,为阿吉提供着关键的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