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蕴被独孤皇后叫进宫中讯问,虽矢口否认此事,当独孤皇后拿出证据之后,裴蕴瞬间哑口无言。
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独孤皇后对杨广感到非常失望。
她把杨广叫到宫里。
独孤皇后寒着脸,“晋王,你可知错?”
杨广跪在地上,低着头,不敢直视独孤皇后的眼睛,嘴里不停地说着:“母后息怒,儿臣知错了,儿臣
以后再也不敢了。”
独孤皇后看着他,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为何如此行事?为了太子之位不择手段,竟然敢陷害太子?若让你登上皇位,大隋岂不乱了套了!你真是太让本宫失望了!!”
杨广哭诉道:“母后息怒,儿臣真的知道错了!儿臣是一时糊涂,才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导致铸成大错!”
独孤皇后指着杨广,怒道:“我看你就是平时里仗着本宫的恩宠,才敢如此肆意妄为,如今在本宫面前还敢狡辩?至于裴蕴,本宫会让陛下将他发配到边塞!”
“母后!裴蕴是……”杨广还想为裴蕴求情。
独孤皇后生气地打断道:“够了!本宫的决定不想再重复一遍,还有你!现在回晋王府给我好好反省!本宫乏了,你退下吧。”
杨广还想争辩:“母后,我……”
“来人,本宫现在要休息!”独孤皇后彻底怒了,说完也不理杨广,自顾去后面休息去了。
内侍道:“是,皇后娘娘。”
杨广眼见皇后不理会他,只能低声道:“儿臣知错了,这就回府闭门思过,儿臣告退。”
杨广心中满是怨恨,但只能强忍着,不断磕头谢罪。
回到晋王府后,坐在书房位子上,阴沉着脸的杨广突然起身,一把扫落桌上的东西,呼哧地喘着气。
杨广咆哮着,“可恶!该死!为什么父皇不选我当太子!为什么!!”
周围的下人听到动静后,都纷纷远离书房,装做没看见。
这次杨广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有扳倒我,反而令独孤皇后对他非常失望,对他生出厌恶之心。
裴蕴也因此事被贬斥,发配到了边疆。
而我则趁此机会和母后的修复关系,没事的时候,经常过去问安。
如今母子二人相处起来也是越发融洽,在朝中的地位也更加稳固。
父皇把这一切都看在眼中,看着我处理朝堂各项内外事务越发老练,很是欣慰,也似乎也下定了某种决心。
十月初的一天,下朝之后,父皇突然命人传来口谕,让我前往仁寿宫见他。
仁寿宫内,我见到了父皇。
此时的父皇,已经两鬓斑白,脸上也布满了皱纹,但双眼依旧炯炯有神。
我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父皇摆了摆手,说道:“勇儿,免礼。”
“谢父皇。”我站起身,看着父皇,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
父皇看着我,沉默片刻,说道:“勇儿,你知道朕为何单独召见你吗?”
我摇了摇头,说道:“儿臣不知,请父皇明示。”
父皇叹了口气,说道:“朕最近身体越发不如从前了。”
我心中一惊,连忙说道:“父皇,您身体可有恙?儿臣这就去传御医前来。”
父皇摆了摆手,说道:“不必了,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勇儿,你如今也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朕今日叫你来,是想问你,若是有朝一日,朕不在了,你可有把握撑起这大隋江山?”
我闻言心中一震,看着父皇,坚定地说道:“父皇,儿臣虽不才,但也知道身为皇家的责任。若是真有那一日,儿臣定会竭尽全力,撑起这大隋江山,不负父皇厚望。”
父皇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点了点头,说道:“好,好,朕没有看错你。”
他接着道:“勇儿,今日叫你前来,是为了传授你帝王之术。”
我神情一凛,郑重地行礼道:“是,父皇,儿臣一定谨听父皇教诲。”
父皇点了点头,开始传授为帝之道:“勇儿,为帝者,需懂得权衡之道。你要明白,帝王之术,在于用人,也在于平衡。你要学会平衡各方势力,让他们相互制约,这样你的皇位才能坐稳。”
父皇接着道:“关陇贵族势力庞大,高颎此人,才华能力都是上上之选,但他出身于渤海高氏,是山东士族的代表人物,和关陇贵族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这一点你要利用好。”
我神色一动,说道:“父皇的意思是,用高颎来制衡关陇贵族?”
父皇赞许地看了我一眼,说道:“没错,不过,高颎此人,虽是大才,但也要防着他坐大。你要学会在权力之间寻找平衡,让朝堂稳定,这样你的皇位才能坐稳。”
我恭敬地应道:“是,父皇,儿臣明白。”
“江南士族势力最弱,但也不能小觑,必要时可以扶持一下,让他们和山东士族、关陇贵族互相牵制,你则居中调停,从而坐稳皇位。”
“是,父皇。”我神色恭敬地应道。
心中却不由得感慨万分,帝王之术,果然深奥无比。
“朝堂当中,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之间,你要想办法平衡,不能让他们任何一方的势力过大,从而威胁到皇权,必要时可以提拔寒门子弟,来制衡他们。父皇说的这些话,你要谨记在心,切莫辜负了朕的期望。”父皇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心中一动,想起了杨坚已经开始了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对比之前的举荐制度来看,科举制度为没有贵族背景的人提供了通过个人努力获得官职和社会地位的途径,打破了世袭贵族对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寒门士子乃至普通百姓想要通过选拔,需要接受系统的儒家经典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
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才。
不过,我也清楚,以儒学为核心的科举制度,强调德行、忠诚、孝道等传统美德,有利于封建阶层的统治,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科举制度逐渐显现出局限性。
因为千百年来儒家思想的束缚,劳动力无法创造出更多生产力,约束了生产关系的改变,进一步导致生产力、社会变革等无法出现突破性的发展。
因此,儒家思想独占鳌头的情况以及科举制度是绝对需要去调整的,这些等我继位之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