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阁内安静了下来,只剩下炉子里的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轻响。
杨勇独自立于舆图前,目光从江淮缓缓移开,掠过广袤的大隋疆域,先是看了看西面关中地区的位置。
“最后的对手终究还是李唐王朝呐!不过,要想彻底击败李唐现在还不是万无一失。再过一些时日,等有了足够的枪炮弹药武装军队…………”
杨勇脸上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随即他的目光东移,最终落在了洛阳城内的某个方位——将作监。
他原本想立刻召见工部尚书宇文恺,询问制造军械的情况和轨道实验的最新进展,但抬手的瞬间,又改变了主意。
“年终岁末……也不知轨道实验走到哪一步了。”
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比起在宫中听汇报,他更想去亲眼看一看。
而且,此事关乎未来国运,也需要让太子多接触这些实实在在的、能改变国家命运的新事物。
想到这里,他扬声道:“来人。”
一名近侍应声而入。
“传朕口谕:命工部尚书宇文恺,在将作监核心区域等候,朕稍后亲往巡视。另外,宣火器营都督李安、太子杨俨,即刻至神都苑外的玄武门候驾。”
“遵旨!”近侍领命,快步离去。
…………
【神都苑,玄武门外】
太子杨俨身着杏黄色常服,外罩一件狐裘披风,早已等候在此。
年轻的脸庞上因兴奋而微微泛红,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他刚刚参与完盛大的凯旋仪式和宫宴,心中对李靖、尉迟恭等功臣崇拜不已,此刻听闻父皇要带他出宫,而且是去神秘又重要的将作监,更是雀跃万分。
不多时,李安也匆匆赶来。
他依旧穿着那身深色的火器营常服,风尘仆仆,显然刚从城外的军营过来。
“见过太子!”
李安向杨俨行礼,杨俨见是李安来了,连忙回礼道:“见过李叔!”
杨俨对李安十分敬重和信任,当年正是李安护着杨俨母子离开长安到达晋阳,才能再次见到杨勇。
“李叔,父皇突然召见,可是又要研讨火器战术?”杨俨按捺不住好奇,小声问道。
李安微微躬身,恭敬地回答:“回太子殿下,末将不知。陛下只命候驾,想必自有深意。”
正说话间,皇帝的仪仗已至。
杨勇今日并未乘坐那奢华的御辇,而是选择了一辆外观相对朴素、但内部宽敞舒适、防震性能极佳的马车,显然是为了方便出行。
他本人也换上了一袭便于行动的玄色常服,外罩同色大氅,显得干练而精神。
“儿臣(末将)参见父皇(陛下)!”杨俨和李安连忙上前行礼。
杨勇摆了摆手,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都起来吧。今日不必拘礼,随朕去将作监走走。俨儿,你也该多看看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实在东西。李安,你执掌火器营,也随朕去看看将作监的新成果,或许对你日后练兵作战有所启发。”
“是,父皇(陛下)!”两人齐声应道,心中各有思量。
杨俨是纯粹的好奇与学习心态,而李安则隐约觉得,陛下此行,或许有其他的原因吧。
三人登上马车,在一队精锐便装禁卫的护卫下,马车平稳地驶离皇城,汇入了洛阳城的街巷之中。
马车内,李安忍不住透过车窗,仔细观察着外面的街景。
他常年在外征战,即便回京也多是在军营或皇宫,很少有机会如此细致地观察洛阳城内的变化。
只见街道宽阔整洁,车马行人各行其道,秩序井然。许多店铺的门脸焕然一新,悬挂着清晰的招牌,一些酒肆茶楼甚至用上了透明度极好的大块琉璃做窗户,引得李安暗自惊叹。
更让他惊讶的是,他看到一队穿着统一蓝色布衣、背后印有“洛阳环卫”字样的夫役,正手持奇特的夹子和扫帚,细致地清理着街角的落叶与杂物,态度认真,与以往印象中慵懒散漫的役夫截然不同。
“陛下,这洛阳城……似乎与末将上次回来时,又大不相同了。”
李安忍不住感慨道:“这些打扫街道的夫役,竟如此尽职尽责?”
杨俨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小得意,仿佛他是这城市变化的见证者和半个解说员,抢着解释道:“李将军有所不知,这是房相与京兆尹推行的一项新政。这些‘环卫夫’并非无偿征发的徭役,而是由市舶司和城内商铺缴纳的‘卫生捐’雇佣而来,按月发放工钱,做得好还有奖赏呢!如此一来,街道干净了,他们也得了生计。洛阳城的环境卫生状况因此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城中百姓每天往来,走在整洁的街道上,无不对此举交口称赞呢!”
李安恍然,赞道:“原来如此!此法大善!既能保街巷清洁,又可安顿部分贫民,一举两得。”
他心中对朝廷的治理能力又高看了一分。
杨勇则是在旁自顾自地喝茶品味着,嘴角却微微上扬了些许。
马车继续前行,经过西市附近时,一阵浓郁的香气飘来,那是刚出笼的肉包子和油炸果子的香味,混合着香料铺子传来的奇异芬芳,勾人食欲。
李安下意识地深吸了一口,他在军中虽不至于挨饿,但如此市井的烟火气,却也是久违了。
他还注意到,一些临街的工坊门口,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多是些妇人或半大的孩子,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容器。
杨俨见状,又主动解释道:“李将军,那是朝廷设立的‘公用水站’和‘煤饼发放点’。将作监改进了水车和滤水之法,使城中部分区域能用上更洁净的饮水;还有那蜂窝煤,比烧柴方便得多,价格也便宜,深受百姓欢迎。父皇常说, 技术……呃,奇技巧艺,最终是要服务于民生的。”
李安听着杨俨的解说,看着窗外繁荣、有序、充满生机的景象,再对比江淮战场上的残破与荒芜,心中感慨万千。
他不由自主地看向端坐闭目养神的皇帝,眼中充满了更深的敬服。
正是这位陛下的奇思妙想和坚决推行,才让洛阳,乃至他治下的其他地方,发生着如此日新月异的变化。
他越发觉得,自己追随陛下,为这样的朝廷和未来而战,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杨勇虽然闭着眼,但嘴角却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太子能如此清晰地阐述新政,李安能敏锐地观察到变化并心生感慨,这都让他感到欣慰。
约莫半个时辰后,马车缓缓停下。
车外传来禁卫统领低沉的声音:“陛下,将作监已到。”
杨勇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走吧,随朕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