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妃的蛊毒虽解,但北狄的铁蹄已踏破边关,江南的流言如毒蛇般蔓延。而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影主\",正将一张更大的网悄然撒向大靖的心脏。
晨曦彻底驱散了轩辕台上的最后一缕黑暗,却驱不散弥漫在每个人心头的凝重。尸身已被清理,血迹也被粗略冲刷,但石缝间残留的暗红,以及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无声地诉说着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萧景琰负手立于祭坛边缘,玄色龙纹劲装的下摆被晨露打湿,更添几分寒意。他望着沈峰的身影消失在通往皇宫的官道尽头,这才缓缓收回目光。沈清辞暂时脱险的消息让他心头的巨石移开了一半,但另一半,却因北疆急报和江南密信而变得更加沉重。
\"陛下,逆贼李德全、墨鸩已分别押入特制囚车,由'玄字部'影卫亲自看守。搜身所得物品,除先前呈报的,在墨鸩贴身内襟夹层中,又发现此物。\" 影卫统领上前,双手奉上一块非金非木、触手冰凉的黑色令牌。
令牌不过巴掌大小,边缘雕刻着繁复的诡异花纹,中央则是一个古朴的篆体\"影\"字。令牌材质特殊,在晨光下泛着幽冷的光泽,仿佛能吸收周围所有的光线。
\"'影'字令……\"萧景琰接过令牌,指尖传来的冰凉感直透心底。这就是\"影主\"的信物?他摩挲着令牌上凹凸的纹路,眼神锐利如鹰。\"可曾在那李德全身上发现类似之物?\"
\"回陛下,已彻底搜查,并未发现。\"影卫统领答道,\"李德全身上多是毒药、暗器以及一些往来密信,墨鸩则偏重符咒、蛊虫及此令牌。另外,在李德全的靴底夹层,发现了一小包无色无味的粉末,经辨认,是见血封喉的剧毒'鹤顶红'。\"
萧景琰眸光一寒。这阉狗,果然还藏着后手!卸了下巴防其咬舌,却差点让他有机会暗中服毒!好周密的心思!他将令牌紧紧攥在掌心,冰冷的触感让他头脑愈发清醒。分工明确,等级森严。李德全(镜先生)更像是摆在明面上的执行者和阴谋家,而墨鸩,似乎更接近核心的术法掌控者,但这\"影主\"……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加派三倍人手,将囚车团团围住,沿途不许任何闲杂人等靠近。回宫后,直接押入水牢最深处的独立囚室,除去所有衣物,以特制镣铐锁住四肢,每日只喂清水,没有朕的手谕,任何人不得探视,包括……后宫任何人等!\" 他特意强调了最后一句。赵婉如的身份揭露,让他对宫廷内部的渗透感到心惊。这\"影主\"既能将细作安排到他身边,难保没有其他人。
\"臣遵旨!\"影卫统领领命,匆匆下去安排。
萧景琰转身,目光落在被侍卫严密保护着的太子萧允翊身上。孩子经过一夜惊吓,小脸上满是疲惫,此刻正靠在一名侍卫腿边,强打着精神。看到父皇看向自己,允翊努力挺直了小身板。
萧景琰心中一软,走过去弯腰将他抱起。\"翊儿,我们回宫。\"他的声音放缓了些许。
\"父皇,\"允翊搂住他的脖子,小声问,\"楚娘娘……楚娘娘真的没事了吗?翊儿想见楚娘娘。\" 孩子的心思单纯,最牵挂的便是生死未卜的沈清辞。
\"嗯,沈统领已经送解药回去了,楚娘娘会好起来的。\"萧景琰安抚地拍着他的背,语气肯定,\"等回宫,父皇就带你去看楚娘娘。\" 他必须亲自确认沈清辞安然无恙,才能彻底安心。同时,他心中对允翊愧疚也再次浮现。生母谋逆已死,林家也卷入谋逆被抄家,这孩子如今能依靠的,除了自己,便只有沈清辞这个真心待他的庶母了。
庞大的队伍开始缓缓移动,离开这片充满血腥与阴谋的废弃祭坛。旌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精锐的禁军和影卫护卫着皇帝与太子的车驾,押解着重要的俘虏,向着京城方向迤逦而行。车轮碾过官道的尘土,发出单调的辘辘声,气氛压抑而肃杀。
皇宫,宣政殿侧殿。
萧景琰并未直接回后宫,而是第一时间在此召见了紧急入宫的几位重臣。他甚至连沾染了尘土的劲装都未曾更换,只随意擦了把脸,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却亮得惊人,如同雪原上的孤狼。
殿内,兵部尚书张启、户部尚书周文渊、以及京畿卫戍将军赵崇等寥寥数人肃立,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曾经权倾朝野的林家(林婉儿母家),因卷入\"镜中人\"案,早已烟消云散,此刻殿中再无外戚身影。
\"北狄之事,诸位爱卿都已知晓。\"萧景琰开门见山,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狼主亲征,二十万铁骑寇边,破虏关守将殉国,关隘危若累卵。你们怎么看?\"
兵部尚书张启率先出列,脸色沉重:\"陛下,北狄此次来势汹汹,选择此时南下,时机蹊跷,恐与国内逆党有所勾结。当务之急,是立刻调兵增援北境。臣建议,可命距离北境最近的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即刻发兵驰援,同时命幽州大都督府出兵策应,稳固第二道防线。\"
\"增兵是必然。\"萧景琰手指敲击着御案,\"粮草辎重可能跟上?\"他看向户部尚书周文渊。
周文渊面露出难色:\"回陛下,去岁南方水患,税粮征收本就不及预期,国库……并不充裕。若大规模调兵,粮草恐难维持太久。且……江南近日有些流言……\"他欲言又止,显然也听到了风声。
萧景琰冷哼一声,将那份江南密报掷于案上:\"岂止是流言!有人想动摇国本,乱我大靖民心!北狄入侵,江南生事,这分明是内外勾结,欲置我大靖于死地!\" 他目光扫过众人,特意强调了\"动摇国本\",所指的流言正是质疑太子血脉。太子乃已故皇后林婉儿所出,林家虽倒,但太子名分早定,此刻流言,其心可诛!
众臣传阅密报,脸色皆变。京畿卫戍将军赵崇怒道:\"陛下!此等无稽之谈,分明是逆贼乱国之计!太子殿下乃先皇后嫡出,身份尊贵,岂容小人污蔑!臣请旨,加强京城巡查,若有敢散布流言者,格杀勿论!\"
\"赵将军稍安勿躁。\"萧景琰抬手制止,\"京城防务自然要紧,但江南之事,需疏堵结合。眼下首要之敌,在北境!\"他目光扫过众人,\"拟旨:擢升镇北将军谢玉为北境行军大总管,节制河西、陇右、幽州诸军,全力抗击北狄!户部统筹粮草,即便动用内帑,也要保证前线供应!兵部即刻签发调兵文书,八百里加急发出!\"
\"臣等遵旨!\"几人齐声应道。
\"此外,\"萧景琰语气一转,更加冰冷,\"昨夜轩辕台之事,想必诸位已有耳闻。前朝余孽墨鸩、逆阉李德全已被生擒,但其背后,尚有一自称'影主'之元凶巨恶潜逃在外。此人阴险狡诈,布局深远,尔等在朝在野,需加倍警惕,严防其党羽渗透破坏!\"
\"影主?\"几位重臣面面相觑,他们都深知昨夜宫变凶险,却不知还有这更深一层的幕后黑手。
\"陛下,\"赵崇再次出列,\"京城防务,臣已加倍警戒,定保皇宫与京城万无一失!\"
\"很好。\"萧景琰点了点头,正欲再吩咐些什么,一名影卫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外,打了个特殊的手势。
萧景琰眼神微动,对几位重臣道:\"北境军务,就按方才所议即刻去办。江南流言,朕会派人处理。你们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几位重臣躬身退出,脸上都带着浓重的忧色。内忧外患齐聚,大靖正面临着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待众人退去,那名影卫才快步进殿,单膝跪地,声音低沉:\"陛下,玄字部初步审讯有结果了。那墨鸩年老体衰,又遭反噬,精神已近崩溃,吐露了一些信息,但关键之处语焉不详。他只反复说……'影主非一人,传承逾百年,鸩羽卫……只是表象……光复大业……需里应外合……'\"
\"非一人?传承逾百年?里应外合?\"萧景琰瞳孔骤缩。这意味着\"影主\"可能不是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一个世代传承的身份,或者是一个组织核心的代称!其历史竟然比鸩羽卫还要悠久?而且他们在朝中果然有内应!那该是何等可怕的敌人?
\"李德全呢?\"萧景琰追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李德全作为宫内潜伏最深的钉子,必然知道更多关于\"影主\"和宫内渗透的情况。
影卫头垂得更低:\"李德全极其顽固,卸了下巴无法咬舌,试图撞墙也被拦下。他拒绝开口,动用刑具也一声不吭,眼神……眼神充满嘲讽。不过,在他被除去衣物时,我们在他左侧肋骨下方,发现了一个极小的、几乎与肤色一致的刺青,形状……像是一只收敛翅膀的飞蛾。\"
\"飞蛾刺青?\"萧景琰眉头紧锁。这又代表什么?是\"影主\"一党的标记,还是另有含义?李德全的顽固在他的意料之中,但这只\"飞蛾\",却是一个意外的线索。
\"继续审!重点查那'飞蛾'刺青的来历和含义!还有,墨鸩所说的'里应外合',那个'内应'究竟是谁!\"萧景琰语气森然,\"告诉他们,朕不在乎用什么手段,朕只要结果!\"
\"是!\"影卫感受到皇帝话语中的寒意,身体一颤,领命而去。
空荡的侧殿内,只剩下萧景琰一人。他缓缓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宫墙内开始忙碌的景象,心中却是波涛汹涌。北狄大军压境,江南流言惑众,朝中可能隐藏着\"影主\"的耳目和\"内应\",后宫刚刚经历了一场背叛……敌人无处不在,危机四伏。
他想起沈清辞,不知她此刻是否真的已经脱险。想起允翊,那孩子昨夜受了不小的惊吓。想起为国捐躯的楚家,想起惨死的赵婉如和临阵倒戈却最终牺牲的孙铭……一股巨大的压力和愤怒在他胸中积聚。
\"影主……飞蛾……\"他低声念着这几个词,眼中寒光凛冽,\"无论你是人是鬼,传承几代,朕必将你……连根拔起!\"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内侍慌慌张张地跑进殿内,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陛下!陛下!永寿宫……永寿宫传来消息,楚妃娘娘她……她吐血昏迷后,虽然蛊毒已解,但一直未曾苏醒,太医说……说娘娘心神损耗过度,可能……可能……\"
萧景琰猛地转身,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可能什么?!\"
内侍吓得浑身发抖,颤声道:\"可能……会长睡不醒……形同……形同活死人……\"
萧景琰只觉得眼前一黑,一股腥甜涌上喉头,他强行压下,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几乎要掐出血来。
刚解了蛊毒,又陷入昏睡?形同活死人?这究竟是蛊毒的后遗症,还是……那\"断魂草\"或李德全的血本身就有问题?抑或是……永寿宫内,还有他没清理干净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