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远行者号”舰桥及内部(危机状态);舰外深空(电磁风暴与小行星群);未知星系“泽塔-德尔塔”(Zeta-delta)第三行星(迫降星球)表面及轨道;临时营地“磐石据点”。
**时间:** 启航前往m54后第28天(标准时)。
**人物:** 周孜婷, 军洛, 鸿宇, 赵娜, 赵航, 林露, 刘颖, 工程团队, 安保小队。
“远行者号”沿着两块“星尘遗骨”共鸣点亮的无形“灯塔”之光,在深邃的星际介质中平稳航行了近一个月。舰内,两块碎片被安置在舰桥下方新增的“生命壁垒”核心实验室中,持续散发着微弱但稳定的指向性能量桥,如同黑暗海洋中的引航明灯。船员们逐渐适应了新的航行节奏,对m54未知摇篮的期待与日俱增。
然而,宇宙的深空从不缺少意外。第28天,当“远行者号”准备进行一次常规的亚空间跃迁校准,穿越一片标注为“低风险”的稀疏星际尘埃带时,灾难毫无征兆地降临。
“警告!侦测到超大规模伽马射线暴残余能量扰动!来源不明!强度指数级飙升!” 赵娜的声音瞬间刺破舰桥的宁静,她的主控屏上,原本平缓的背景辐射曲线陡然化作一道直冲天际的尖峰!
“引力读数异常!空间曲率剧烈震荡!是…**高能电磁风暴!正在形成!**” 鸿宇的惊呼紧随其后,他面前的时空涟漪模型瞬间扭曲成狂暴的旋涡。
“该死!风暴核心正堵在我们的预设跃迁点前方!范围…还在急速扩大!” 赵航看着导航屏幕上迅速被染成刺目猩红的大片区域,脸色骤变。
几乎就在警报响起的同时,舰体猛地一震,如同被无形的巨锤砸中!相位折叠护盾上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刺目强光,能量读数疯狂下跌!
“护盾过载!能量消耗70%!舰体遭受高强度电磁脉冲冲击!部分非关键系统宕机!” 军洛的声音冷硬如铁,但语速极快。
“规避!紧急规避!” 周孜婷厉声下令,双手紧握扶手,指节发白。
赵航怒吼着,双手化为残影,将引擎推力推至极限。“远行者号”庞大的舰体在狂暴的能量湍流中发出痛苦的呻吟,艰难地扭转身躯,试图从风暴边缘擦过。
但灾难远未结束。
“侦测到高密度物质流!是小行星群!被风暴引力场从奥尔特云扯过来的!” 林露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惶,她的信息板上,代表着无数高速运动碎片的红点如同蜂群般出现在风暴边缘,正被狂暴的电磁湍流裹挟着,劈头盖脸地砸向“远行者号”!
“护盾能量15%!无法承受密集撞击!” 军洛的警告如同丧钟。
“左舷!规避失效!撞击序列!!” 赵航的吼声带着绝望。
轰!轰!轰!
剧烈的撞击如同重锤连续砸在舰体上!刺耳的金属撕裂声、爆炸声、系统过载警报声瞬间淹没了一切!舰体在狂暴的能量和物理冲击下剧烈翻滚、震颤,灯光疯狂闪烁,控制台火花四溅!巨大的离心力将未固定的物体狠狠甩飞,舰员在过道中翻滚、惊呼!
“引擎受损!姿态控制失效!我们…我们失去控制了!” 赵航艰难地稳住身体,嘴角溢出一丝鲜血,绝望地看着失控的飞行数据。
“舰长!前方发现一个恒星系!第三行星有稀薄大气!重力…重力读数接近地球标准!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鸿宇在一片混乱中死死盯着扫描数据,嘶声喊道。
周孜婷在剧烈的颠簸中稳住心神,目光扫过一片狼藉的舰桥和主屏幕上那颗在风暴边缘若隐若现的土黄色行星。没有选择!
“目标:第三行星!紧急迫降程序启动!军洛!不惜一切代价稳住舰体!赵航!寻找最佳着陆点!林露!计算迫降轨道!鸿宇、赵娜!监控风暴和行星环境!刘颖!准备评估生物威胁!全舰!抗冲击准备!” 一连串命令在爆炸和警报声中清晰传出,带着舰长不容置疑的决绝。
“明白!”
“是!”
“拼了!”
接下来的几分钟,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在地狱边缘狂奔。“远行者号”拖着受损的舰体和残破的护盾,在狂暴的电磁湍流和密集的小行星雨中艰难穿行,依靠军洛极限压榨姿态推进器和赵航近乎本能的操控,勉强维持着不散架。林露的轨道计算精准到秒,引导着巨舰如同失控的流星,一头扎向那颗未知的土黄色行星。
剧烈的摩擦让舰艏烧得通红,稀薄的大气层发出刺耳的尖啸。赵航瞪大眼睛,在布满沙尘和巨大沟壑的地表寻找着相对平坦的区域。
“右前方!那片干涸的河床!相对平坦!长度勉强够!”
“引擎剩余推力不足!无法减速到安全值!” 工程主管的吼声带着绝望。
“用舰腹!把冲击分散到结构最坚固的地方!所有人!最高等级抗冲击姿势!” 军洛的声音如同最后的号令。
轰隆——!!!
天崩地裂般的巨响!舰体以近乎自杀式的角度狠狠拍击在干涸坚硬的河床之上!巨大的冲击力让整个星球仿佛都在颤抖!舰体结构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多处撕裂,浓烟滚滚。舰内,灯光彻底熄灭,应急光源亮起,警报声微弱地呜咽着,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血腥味和尘埃的味道。
死寂。片刻后,是压抑的呻吟和痛苦的咳嗽声。
“报告…伤亡…情况…” 周孜婷的声音从舰长席传来,有些虚弱,但依旧沉稳。她额头撞在控制台上,鲜血顺着脸颊流下。
“舰长!你受伤了!” 林露挣扎着爬起,立刻拿出医疗包。
“我没事…快报告!”
“引擎…彻底报废…主能源核心泄露被紧急封堵…但次级能源损失超过60%…生命维持系统…勉强在线…重力模拟失效…结构损伤…多处贯穿…舰体…基本失去太空航行能力…” 工程主管的声音带着哭腔。
“人员…初步统计…12人重伤…35人轻伤…暂无…死亡报告。” 军洛的声音沙哑,他的一条手臂不自然地垂下,显然是骨折了,但他依旧挺直腰板,快速组织着幸存的安保队员展开搜救和警戒。
舰桥舷窗外,是漫天昏黄的沙尘。天空被厚厚的、翻滚着紫色闪电的尘埃云笼罩,能见度极低。空气稀薄而干燥,带着一股浓烈的硫磺和臭氧的混合气味。重力感觉比地球沉重不少,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沙砾感。
“扫描大气成分…” 刘颖的声音响起,她脸上有几道擦伤,但眼神依旧锐利,正操作着一台幸存的便携式环境分析仪。
“氧气含量…21.3%?!氮气70.8%,氩气…等等,高浓度硫化物、未知有机颗粒…还有…**微孢子?** 初步检测显示…**对人类呼吸道和皮肤有强刺激性及潜在致病性!** 环境毒性等级:高!不适合人类直接暴露!” 她的报告让所有人的心沉入谷底。有氧气,却是致命的毒氧!
“外部温度:零下5摄氏度,但仍在快速下降…预计夜间会降至零下40度以下…辐射水平…受高空持续电磁风暴影响,间歇性飙升…安全暴露时间有限。” 赵娜补充道,她正努力恢复舰船的部分传感器。
“也就是说,” 赵航吐掉嘴里的血沫,艰难地把自己从变形的驾驶席里拔出来,环顾四周的惨状和窗外地狱般的景象,“我们迫降在一个有气儿能喘(但会毒死)、冻得要死、还随时可能被天上掉下来的‘紫电鞭子’抽死的…爬虫窝里?这度假村差评!连个欢迎饮料都没有!” 他故作轻松的语气,带着明显的颤抖和疼痛,但在死寂和绝望中,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微弱的涟漪。几个正在呻吟的船员忍不住扯了扯嘴角。
周孜婷在林露的简单包扎下站起身,抹去脸上的血迹,目光扫过伤痕累累但眼神依旧不屈的众人:“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军洛,你受伤了,但需要你。”
“手臂不影响指挥。” 军洛立刻回应,眼神坚定。
“好!第一优先级:**生存!**” 周孜婷声音斩钉截铁,“军洛,你负责:
1. 立即建立内部安全区,收拢伤员,集中医疗资源,优先救治重伤员!利用舰体残骸,加固可居住舱段,隔绝外部毒气!设立净化气闸!
2. 组织安保和工程人员,评估舰体结构稳定性,防止二次坍塌!清点所有可用的武器、工具、防护装备!
3. 派出精锐侦察小队,穿戴最高等级防护服,探索迫降点周围**5公里半径**!目标:寻找**遮蔽物(洞穴\/岩架)、水源(冰或地下水迹象)、以及任何可能存在的…本土能源或可转化资源!** 注意!该星球存在本土生物,保持最高警戒!”
“明白!” 军洛毫不拖泥带水,立刻转身,用未受伤的手臂快速发布指令。安保队员和工程人员迅速行动,效率惊人,混乱的场面开始变得有序。
“刘颖!” 周孜婷转向生物化学家。
“在!” 刘颖立刻站直。
“我需要你:
1. 立刻分析那些‘微孢子’和有毒气体成分!找出最有效的过滤中和方案!我们的空气净化系统必须能应对它们!
2. 评估本土环境(土壤、岩石、可能的生物样本)中,是否存在可被‘深渊之眼’阵列或我们携带设备转化的**应急能量来源**!哪怕是低效的化学能也行!我们需要能量维持生命维持和通讯!
3. 研究那些孢子…在极端环境下,它们本身是否蕴含某种可利用的生物能量?**变废为宝,是生存的关键!**”
“交给我!给我一个临时实验室和样本!” 刘颖眼中燃起斗志,立刻开始指挥幸存的科研助手收集舰内飘入的尘埃样本和外部环境数据。
“鸿宇,赵娜!你们俩的任务最重!” 周孜婷看向两位科学家。
“舰长你说!” 鸿宇扶着扭伤的腰,龇牙咧嘴但眼神急切。
“1. 不惜一切代价,修复或重建与‘灯塔’(碎片共鸣能量桥)的联系!这是我们未来离开的唯一希望!评估风暴对深空通讯的影响,寻找可能的通讯窗口!
2. 利用‘深渊之眼’残存功能,扫描星球深层地质结构,寻找稳定的庇护所或…**矿藏!** 特别是可能蕴含高密度能量的矿物!军洛的小队需要指引!
3. 分析高空持续的电磁风暴规律!找出它的‘脉搏’,我们才能安全外出活动!”
“碎片实验室受损轻微!‘灯塔’核心数据有备份!我们能重建联系!” 赵娜迅速回应。
“扫描地质包在我身上!找矿?这个我在行!虽然以前找的是地球上的…” 鸿宇拍着胸脯,又疼得一阵呲牙。
“赵航!”
“到!” 赵航一瘸一拐地站好。
“你暂时无法飞行,但你的眼睛和经验还在。协助军洛的侦察小队规划路线,分析他们传回的地形数据!同时,整合所有还能动的工程机器人,听候军洛调遣,参与加固和资源回收!记住,你现在是地面的‘领航员’!”
“明白!保证把路指得明明白白,让老洛的人少踩点‘地雷’…呃,我是说,少遇到点本地‘小可爱’!” 赵航努力挤出笑容。
“林露,你坐镇舰桥临时指挥中心,协调所有信息流,监控伤员情况,维持士气!你是我们的‘锚’。”
“是,舰长。” 林露的声音依旧沉静,如同定心丸。
部署完毕,所有人立刻投入争分夺秒的生存之战。
---
**星球表面 - 代号“焦土” (Scorchland)**
军洛亲自带领一支由五名精锐安保队员组成的侦察小队,穿着臃肿但密封性极强的重型防护服(内部循环供氧),踏上了这片陌生而危险的土地。防护服头盔的面罩上不断划过细微的沙砾,外部传感器显示着恶劣的环境读数:高辐射峰值、致命孢子浓度、急剧下降的温度。
地表是贫瘠的戈壁,布满风化的嶙峋怪石和深不见底的裂缝。巨大的、形态扭曲的硅化木零星矗立,如同远古巨兽的骸骨。天空是永恒的昏黄,紫色的闪电不时撕裂厚重的尘埃云层,带来短暂而诡异的亮光和震耳欲聋的雷鸣。
“保持三角队形,间距5米。探测器全开,注意地面震动和热能信号。” 军洛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传来,沉稳有力。他受伤的手臂用简易支架固定在胸前,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敏锐的观察和指挥。他利用岩石和沟壑作为掩护,行进路线选择极其谨慎。
突然,走在侧翼的一名队员低呼:“两点钟方向!地面有动静!”
众人立刻隐蔽。只见不远处一片相对松软的沙地上,拱起几个小土包。紧接着,几只外形怪异的生物钻了出来!
它们大小如中型犬,覆盖着暗褐色、带有金属光泽的**厚重硅质甲壳**,甲壳上布满了尖锐的棱刺和复杂的沟壑纹路。头部呈三角形,没有明显的眼睛,只有一对不断颤动的、如同分叉金属棒的**感应触角**。它们依靠六条粗短、覆盖着细密鳞片的节肢移动,动作不算快,但显得异常沉稳有力。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口器部位伸出的一对闪烁着幽蓝电弧的**螯肢**,此刻正插入地面,似乎在吸取着什么。
“硅基生命?还是高度矿物化的碳基?” 刘颖的声音在通讯频道响起,她正通过队员头盔摄像头同步观察,“注意那对螯肢!能量读数!它们在…**汲取地下的静电或某种弱电磁能?**”
“目标无主动攻击意图。绕过它们,继续前进。” 军洛冷静下令,不想节外生枝。他标记了这些生物的位置和形态特征(代号:**电甲虫\/Electro-beetle**)。
小队继续深入。他们发现了一条早已干涸的巨大河床,河床边缘有被水流冲刷形成的岩洞。军洛指挥小队进入其中一个较大的岩洞探索。洞内干燥,温度相对恒定,更重要的是,探测器显示洞壁深处有微弱的、稳定的**地热信号**!
“发现稳定热源!深度约50米!可能是小型地热脉!如果能打通…” 队员的声音带着兴奋。
“标记坐标!这是潜在的长期庇护所和热能来源!” 军洛立刻记录。同时,探测器在洞壁一些结晶区域发出了更强的信号。“等等!这里有高能量反应!是…**晶体!**”
只见洞壁某些缝隙中,镶嵌着一些不规则的、散发着微弱蓝绿色荧光的**半透明晶体**!探测器显示,这些晶体蕴含着纯净且易于提取的**电磁能量**!
“刘博士!快看!” 军洛将晶体图像和数据传回。
“天啊!” 刘颖的声音充满惊喜,“能量密度很高!光谱特征稳定!是天然的…**生物\/矿物复合电池**?!那些‘电甲虫’的螯肢能量特征和这个很像!它们很可能就是以这种晶体或类似的能量源为食!鸿宇!赵娜!我们需要这个!它能直接给我们的设备供能!纯度比我们带的应急电池还高!”
“收到!军洛!尽可能安全采集样本!注意防护!这可能是我们续命的关键!” 鸿宇激动的声音传来。
就在这时,负责洞外警戒的队员突然发出急促警报:“大量热能信号靠近!速度很快!是…那群甲虫!它们好像被惊动了!数量…很多!”
军洛眼神一凛:“采集小队!加快速度!取到样本立刻撤回洞口!火力小组!准备驱离!**非必要,不杀戮!我们的弹药和氧气有限!** 利用洞口地形!制造噪音和强光威慑!”
洞外,昏暗的光线下,数十只甚至更多的“电甲虫”从四面八方的沙地和岩石后涌出,它们沉重的甲壳摩擦发出沙沙声,幽蓝的电弧在螯肢上噼啪作响,感应触角齐刷刷地指向洞口!它们没有眼睛,但那股被侵犯领地\/能量源的愤怒,清晰地通过它们聚集的态势传递出来。
一场为了生存资源而与本土爬虫的短暂对峙,在昏黄的异星天空下拉开了序幕。
---
**“磐石据点”(“远行者号”迫降点临时营地)**
临时用舰体残骸和应急材料搭建的指挥棚内,气氛紧张而忙碌。
刘颖正对着刚刚送回来的几块蓝绿色晶体样本手舞足蹈:“太神奇了!这种晶体结构!它内部有天然的、类似生物细胞膜的能量筛选通道!能自发地吸收环境中游离的电磁辐射(比如天上那该死的风暴余波)和微弱的地热,转化为稳定电能储存起来!效率虽然不算顶尖,但胜在**被动、持续、且完全无害**!简直是给我们量身定做的充电宝!”
她快速在数据板上计算着:“如果我们能找到矿脉,或者…想办法‘说服’那些‘电甲虫’让出一部分它们的‘粮仓’…我们就能建立稳定的能量采集点!维持生命系统、通讯、甚至部分维生设备的外勤供电都没问题!”
“说服?怎么说服?用老洛的拳头跟它们讲道理?” 赵航一边操作着工程机器人加固营地外围的隔离墙,一边插嘴,“还是说刘博士你打算给它们开个‘宇宙能量理财课’,劝它们把存款…呃,存电,分我们点?”
鸿宇在另一头调试着重新建立的“灯塔”接收器(信号微弱且不稳定,但总算有了一丝联系),闻言头也不抬:“赵航,你的幽默感在这种时候就像在冰窟窿里放屁——除了添点味儿,毫无用处!刘颖,别理他,继续说!这晶体能人工合成或者催化生长吗?”
刘颖白了赵航一眼,继续道:“人工合成短期内不可能,材料工艺达不到。但催化生长…有希望!我发现这些晶体在特定频率的微弱电流刺激下,生长速度会显着加快!而且,它们似乎对‘电甲虫’新陈代谢产生的某种有机信息素…有亲和性?” 她调出一组数据,“军洛传回的甲虫活动区域空气样本里,检测到微量信息素,与晶体能量逸散有耦合迹象!”
“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用‘电’和‘信息素’当诱饵,‘种’出我们自己的能量晶体?” 周孜婷敏锐地抓住了关键。
“理论上是!但需要实验!也需要…搞到更多的甲虫信息素样本。” 刘颖点头。
这时,军洛小队带着几块宝贵的晶体样本和一身沙尘(以及几只被打晕拖回来研究的“电甲虫”)安全返回了营地。他简要汇报了洞**位置、地热情况和与甲虫群的短暂冲突(成功驱离,未造成己方伤亡和甲虫死亡)**。
“干得好,军洛。” 周孜婷由衷赞许,“发现的地热洞**和能量晶体,给了我们生存下去的希望。刘颖提出的‘种电’方案,可能是我们获取持续能源的关键。下一步:”
“军洛,你负责:
1.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力量打通通往地热脉的通道!建立初步的前哨站!
2. 研究‘电甲虫’的行为模式!想办法安全、可持续地获取它们的…信息素。刘颖会配合你制定方案。**不到万不得已,避免大规模冲突。** 它们是本土生物,我们才是闯入者。”
“明白。我会尝试设置非致命陷阱和诱导装置。” 军洛点头,眼神中闪烁着猎人般的耐心。
“刘颖,全力攻关‘种电’技术!鸿宇、赵娜,你们协助她,提供能量场和信号模拟支持!同时,密切监控风暴周期和‘灯塔’信号恢复情况!”
“是!”
“保证种出一片‘电菜园’!” 刘颖信心满满。
“赵航,工程机器人部队交给你!配合军洛建立前哨站,加固营地,同时…想办法利用这些硅化木和岩石,制造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和…诱捕装置!发挥你的‘想象力’!”
“得令!保证让那些‘充电宝甲虫’来了就不想走…呃,是来了就掉坑里!” 赵航咧嘴一笑,牵动了伤口,又疼得直抽气。
“林露,协调资源,保障后勤,特别是伤员。让大家知道,我们找到了希望!”
林露沉稳应下:“明白,舰长。希望,比任何药物都有效。”
营地内,虽然疲惫不堪,环境恶劣,但一种名为“希望”的微弱火苗,已经在“磐石据点”的残骸与异星的岩石间悄然燃起。他们被迫降于风暴之巢,却意外发现了硅甲虫守护的“宝藏”。生存之战,从绝望的挣扎,转向了充满挑战的智慧博弈。而头顶,那场困住他们的电磁风暴,依旧在紫色的闪电中,翻滚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