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时间,在“铸炉”船坞永不停歇的工程交响乐中飞逝。“守护者”号这头钢铁巨兽,如同经历最后打磨的神兵利器,所有的棱角都被精细校准,每一处管线都流淌着经过优化的能量,最终达到了设计蓝图上的完美状态。它静静地悬浮在船坞中心,暗哑的装甲下蕴含着足以撼动星辰的力量,只待一只强有力的手将其握住,指向命运的航向。
战舰改造的完成,意味着下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正式开启——人员的最终配置。根据周孜婷舰长与IScAR、联邦军方共同制定的方案,“守护者”号此次深空巡弋任务,额定舰员为五千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需要五千名在各领域出类拔萃、心理素质过硬、且自愿投身于这项前途未卜、风险极高的深空守护使命的精英。
招募令以最高权限下发至地球联邦及各殖民地的尖端部队、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及工程部门。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只有内部系统中一份标注着猩红“绝密-自愿”字样的文件,以及附带的、极其严苛的选拔标准。宗旨明确:此行时间不定,归期未卜,直面之敌超越想象,唯有真正具备勇气、信念与顶尖能力者,方有资格踏上这艘人类文明的方舟与利剑。
命令下达后,周孜婷便将招募下属团队的全权,交给了她最信任的几位核心骨干。她深知,一支队伍的魂魄,往往始于其组建者的眼光与信念。
**第一站:战斗之魂——军洛的遴选**
在地球同步轨道,“勇毅号”训练空间站,一间巨大的、可模拟各种重力环境和战场态势的圆形训练场内,气氛肃杀。军洛身着简单的作战服,身姿笔挺如松,站在观察台中央。他的面前,是来自联邦各大舰队、特种部队、陆战突击队层层筛选出的五千名最顶尖的战士候选者。他们需要竞争那三千个战斗岗位。
没有冗长的演讲,军洛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那一张张或刚毅、或锐利、或沉稳的面孔,通过扩音设备,他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直抵人心的穿透力:
“我是军洛,‘守护者’号战斗总指挥。你们面前的资料,已经说明了我们未来的敌人——‘吞噬者’,并非你们熟悉的任何战争形态。它们可能无形无质,可能侵蚀心智,可能瓦解物质。”
他顿了顿,感受着下方瞬间变得更加凝重的气息。
“在这里,我不会测试你们的枪法有多准,格斗有多强——这些是基础。我需要你们证明的是,当熟悉的物理法则失效,当敌人超越视觉与常理,当恐惧如同实质般侵蚀神经时……你们是否还能坚守阵地,是否还能信任身边的同伴,是否还能记得自己为何而战。”
他抬手,训练场的环境骤然改变。重力变得紊乱,光线扭曲,诡异的低语如同背景噪音般响起,甚至开始引发人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混乱记忆——这是模拟了混沌核心精神攻击和未知宇宙环境影响的技术。
“坚持不住,或者失去理智攻击同伴者,淘汰。”军洛的声音依旧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
训练场内,瞬间响起了闷哼、低吼,以及极力克制的喘息声。不少意志稍逊的候选者很快面露痛苦,抱头倒地,或被同伴制服。但更多的人,尽管脸色苍白,汗如雨下,却依旧死死咬着牙,努力保持着战斗姿态,眼神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军洛默默观察着。他不需要纯粹的杀戮机器,他需要的是能够在超越常规的战场上保持人性、理智与勇气的“守护者”。他的目光在一些即使身处幻象中也下意识掩护队友、甚至试图帮助陷入混乱同伴的士兵身上停留片刻。
他知道,这三千名最终入选的战斗员,将是“守护者”号最坚实的盾与最锋利的矛,他们的意志,将与战舰的装甲一样,经受最残酷的考验。
**第二站:智慧之光——鸿宇与赵娜的考核**
在IScAR总部地下深处的一间环形虚拟实验室中,气氛则是另一种极致的冷静与烧脑。鸿宇和赵娜(本体)坐在主考官席位上,面对着来自全球顶尖学府和研究所的八百名科学精英,争夺五百个科研岗位。
没有试卷,只有一道道基于“守护者”号真实遭遇和外星科技数据推演出的、近乎无解的难题。
“假设你接收到一段来自‘墟渊’方向的、具有分形逻辑的引力波信号,请在一个小时内,建立至少三种可能的信息解码模型,并评估其风险。”
“基于诺德尼斯能量矩阵片段,设计一种小型化、可装备于单兵护甲的‘秩序场’发生器原理图。”
“分析‘蓝晶’主炮能量束与目标物质作用时,可能产生的、超越现有物理模型的次级效应,并提出观测验证方案。”
问题天马行空,涉及物理学、信息学、工程学、甚至哲学和宇宙生物学。候选者们必须在巨大的压力下,快速调动毕生所学,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鸿宇关注的是思维的广度和跳跃性,他需要能打破常规、提出匪夷所思却又自洽理论的天才。赵娜则更看重逻辑的严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风险评估意识,她需要能将这些天才想法落地、并确保其安全性的实干家。
实验室里只剩下光笔划过虚拟屏幕的细微声响和急促的呼吸声。有人抓耳挠腮,有人双眼放光,也有人无奈放弃。鸿宇和赵娜穿梭在虚拟考场中,偶尔会因某个候选人提出的精妙构想而交换一个眼神。
这五百名最终脱颖而出的科研人员,将是“守护者”号在未知领域中前行的眼睛和大脑,他们的智慧,将决定人类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第三站:苍穹之翼——赵航的“面试”**
而在月球基地最大的模拟飞行中心,气氛则热烈甚至有些……吵闹。赵航穿着骚包的定制飞行员夹克,翘着二郎腿坐在一张悬浮椅上,面前是排着长队、来自联邦空军和星际侦察部队的六百名顶尖飞行员,竞争四百个附属航舰队员(包括护卫舰驾驶员、攻击艇飞行员等)名额。
他的考核方式,简单、粗暴,却极其有效——虚拟空战。
“来来来,下一个!”赵航对着通讯器喊道,“看到前面那个 asteroid 场了吗?老子会在里面开着‘游隼’追你屁股!撑过三分钟不被击落,或者想办法反咬我一口,就算你过关!别跟老子讲规矩,战场上活下来的才是大爷!”
模拟舱内,候选者们被赵航那神出鬼没、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飞行风格虐得苦不堪言。但赵航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他紧紧盯着每个候选人在被逼入绝境时的反应——是慌乱失措?是死板地执行条例?还是能爆发出惊人的潜力和灵性,做出连他都意想不到的机动?
“嘿!这小子有点意思!绝境中还知道利用小行星阴影给我来个回马枪!虽然嫩了点,但要了!”赵航看着一个刚刚被他“击落”的年轻飞行员的数据,咧嘴笑了。
他也格外关注飞行员之间的配合意识,偶尔会安排小组对抗,观察他们是否能在高速激战中保持通讯、相互支援。
这四百名被他“虐”出来又看上的飞行员,将成为“守护者”号灵活的爪牙,在赵航的带领下,化作星空中最令人胆寒的蜂群。
**第四站:生命之线——刘颖的筛选**
月球静海基地中央医院,一间安静却设备顶尖的面试室内,刘颖面对着两百名来自联邦各大医院和军事医疗单位的顶尖医生、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选拔一百名医疗团队成员。
她的问题,更多侧重于心理、伦理和应急能力。
“在资源极度匮乏、且同时有十名重伤员需要不同稀有血清才能存活时,你的抉择依据是什么?”
“如何判断一名船员是受到了物理创伤,还是遭受了未知的精神\/能量污染?处置方案有何不同?”
“当‘海洋之心’系统也无法完全修复的创伤出现时,你如何面对伤员和家属?”
刘颖需要的是不仅技术精湛,更要有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冷静决断力和深厚人文关怀的医疗者。在深空中,他们不仅是医生,更是船员心理的支柱。
**尾声:基石与血脉——维生与工程**
另外一千名维生系统和工程人员的选拔,则由IScAR人事部门与宏宇推荐的工程师团队共同负责。他们需要的是对“伪·花园之心”能量分配、生态循环系统、纳米维修机器人、战舰结构维护等有着极致理解和操作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员。他们是“守护者”号能够持续运行的基石与血脉。
历时数周,层层筛选,五千个名额终于尘埃落定。
当最终名单呈送到周孜婷舰长的办公桌上时,她仔细翻阅着。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更是五千个鲜活的生命,五千份沉甸甸的信任,五千股即将与她共同驶向深空、直面未知的力量。
她看到军洛挑选的那些在精神压迫下依旧眼神坚定的战士;
看到鸿宇和赵娜遴选的思维天马行空却又逻辑严谨的科学家;
看到赵航“折磨”出来的技术过硬、胆大心细的飞行员;
看到刘颖认可的兼具仁心与决断的医者;
看到那些确保战舰每一寸肌肤都健康运转的工程师……
周孜婷合上名单,走到舰长室的观景窗前,望着外面已然准备就绪的“守护者”号。
精英已然汇聚,利刃即将出鞘。
人类文明最尖端的力量,已在这艘巨舰内凝聚成型。
只待一声令下,这艘承载着守护誓言的方舟,便将斩开虚空的帷幕,驶向那等待着它的,荣耀与危机并存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