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星城研发总部的穹顶会议厅内,巨大的环幕正流淌着斑斓的数据流。
林风坐在首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颗被岁月磨得温润的钛合金轴承——
那是“磐石”时代的印记,
也是他面对新蓝图时下意识的锚点。
“林总,
模拟重力舱群的商业模型已通过最终压力测试。”
项目负责人陈薇的声音带着克制的兴奋。
她挥手调出全息投影,星城三维地图上,数十个闪烁的光点如同星辰般散落在教育区、商业中心与康养基地。
“根据航天集团三年前的预判,我们超前布局了全年龄段适配系统——
从儿童启蒙舱到长者康养舱,
覆盖了对星港宇航感兴趣的所有人,从星城电磁轨道弹射开始,一直到航天客机与星港对接为止的所有重力模拟与适应性缓冲需求。”
“所有数据,与实际发射完全吻合,已通过航天集团三轮验收!”
陈薇随手挥道:
“您请看——”
虚拟画面切换:
一座如巨型蚕茧的银色建筑内,数百个纯白环舱如同蜂巢般层叠排列。
舱门开启,不同年龄的体验者走出,有人兴奋地蹦跳感受失重余韵,有人扶着智能助行器稳步而出。
林风凝视着那井然有序的舱群,嘴角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倒让我想起二十世纪的网吧。
只不过我们贩卖的不是虚拟战场,而是通往真实星海的阶梯。”
“阶梯的基石已经铺就。”
陈薇指尖轻点,一组数据瀑布般倾泻:
“过去三个月试运营期,儿童舱日均预约爆满率300%,老年舱复购率达82%。
尤其当航天集团宣布将模拟舱时长纳入宇航员选拔加分项后——”
她顿了顿,调出全球热搜榜单,#星城重力舱#的话题下,一张照片被疯狂转发:
白发苍苍的老人与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并肩站在舱门前,背景是闪烁的星河壁纸。
而照片主角此刻正穿过长廊。
林晓月穿着特制的迷你宇航服,小皮鞋在反光地板上敲出轻快节奏,在服务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林风身旁。
她仰头望着高达五米的球形舱室,眼睛亮得像盛满了星屑:
“爸爸!这就是给晓月准备的月亮船吗?”
“是通往月亮的练习场。”
林风蹲身扣好女儿头盔的磁吸锁,
“妈妈在月球等你,得先学会在星星上走路。”
舱门无声滑开。
不同于星港的浩瀚全景,儿童舱内壁是流动的星云投影,地面铺着温软的缓冲材料。
晓月试探性地松开林风的手,小脚在0.3G模拟重力下轻巧落地。
她先是谨慎地迈步,随即惊喜地发现能轻易跃起半米高,裙摆在模拟气流中绽开成花朵。
“像在云里!”
她咯咯笑着连续跳跃,羊角辫在空中划出欢快的弧线。
监控屏上,生理数据平稳得如同静海月壤——
这个诞生于星港重力环舱的孩子,身体早已烙印了太空的韵律。
长廊另一端突然响起洪亮的争执。
百岁高龄的周鸿燊院士拄着航天集团特制的磁力助行器,正怒视着全息影像里焦急的子女:“我搞了一辈子火箭燃料!
现在要试自己设计的弹射轨道,你们拦什么拦?”
“爸,医生说过您的心脏...”
“当年计算‘长征九号’轨道参数时三天三夜没合眼,心脏不也好好的?”
老人猛地拍打助行器扶手,金属碰撞声在廊道回荡,
“让开!别耽误我追月亮!”
林风牵着晓月走来时,老人正倔强地推开医护人员,枯瘦的手却精准无误地按在助行器的生物识别区。
老年舱的钛合金门应声开启,露出内部完全仿照航天器驾驶舱的布局,只是所有操控台都配备了符合人体工学的辅助支架。
“周老,”
林风将晓月轻轻推向老人,
“您的‘追光号’需要领航员吗?”
老人怔了怔。
晓月已经踮脚抓住他微微颤抖的手指,软糯的童音带着不容拒绝的魔力:
“爷爷,晓月想看火箭起飞。”
舱门关闭的刹那,医护人员紧张地围住监控屏。
全景投影将驾驶舱包裹,控制台在周老面前次第亮起。
当布满老年斑的手握上操纵杆时,助行器自动展开成半包围式支撑架,智能传感器将操作精度放大了二十倍。
“电磁弹射轨道充能完毕。”
星璇的提示音在舱内响起。
“星燕三号,请求起飞。”
周老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冷硬。
推进杆被稳稳推至满格,舱体模拟器瞬间爆发出低沉轰鸣,全景投影中,戈壁滩在舷窗外急速后退,超重感如潮水般压向座椅。
晓月短促地惊叫一声,小手却紧紧抓住老人衣角。
“怕吗丫头?”
周老盯着扑面而来的云层。
“不怕!”
晓月眼睛瞪得溜圆,
“再快一点!”
惊雷般的音爆在模拟舱内炸响时,老人脊背绷成一张弓。
监控屏上心率骤然飙升至红色警戒区,医护人员几乎要启动紧急暂停——
却在下一秒看到那只枯瘦的手以不可思议的稳定度掠过控制面板。
轨道修正参数在指尖精准输入,对接星港的轨道曲线在星空背景下完美闭合。
“对接成功。”
星璇宣告的瞬间,周老整个人瘫进支撑架。
汗珠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他望着全景投影里缓缓旋转的蓝色星球,喉结剧烈滚动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晓月爬上操控台,用袖子小心擦去老人眼角的湿润。
舱门开启时,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周老被搀扶着站定,目光穿过人群,钉在林风身上:
“那条轨道...第四条电磁弹射轨道...在哪?”
顶层观景台的风猎猎作响。
林风扶着老人走向落地窗,晓月趴在玻璃上呵出一小团白雾。
暮色中的戈壁尽头,三条擎天巨柱般的发射轨道刺破云层,而第四条轨道正在它们旁边拔地而起,骨架在夕阳下流淌着熔金般的光泽。
超导线圈缠绕的基座已现雏形,磁悬浮工蜂群正衔着合金构件穿梭其间。
“那就是‘天梯四号’。”
林风指向轨道顶端没入暮霭的地方,
“下个月底竣工,首飞任务就是运送静海基地的生态穹顶需要的特别生物物资。
周老当年设计的缓冲燃料配方,会保护它平安抵达月宫。”
老人佝偻的背脊突然挺直。
他颤巍巍地从贴身口袋摸出老式怀表,表盖内侧嵌着发黄的照片——
年轻的他站在“东方红一号”模型旁,眼神炽热如烈焰。
此刻那簇火苗在他浑浊的眼底重新燃起,滚烫的泪砸在怀表玻璃上,洇开一小片星芒。
“看见了...
真看见了...”
枯枝般的手指死死攥住窗框,骨节在暮色中泛白,
“我这把老骨头...
总算等到天梯通月的那天...”
……
智能家居系统早已捕捉到主人归家的气息。
林风牵着晓月推开家门时,清蒸东星斑的鲜香混着糖醋排骨的暖甜扑面而来。
开放式厨房里,秦明月正将翡翠虾仁盛进骨瓷碟,家居服袖口沾着几点面粉。
“妈妈!”
晓月炮弹般冲过去,宇航服头盔蹭着明月腰间的围裙带,
“晓月今天和爷爷开火箭了!
比云还高!”
明月笑着解下围裙,蹲身时小腹已不见当年的圆润轮廓:
“这么厉害?
那有没有帮爷爷按发射按钮?”
“爷爷自己按的!”
晓月手舞足蹈地比划,
“咻——
砰!
星星就从窗户外面扑进来啦!”
林风从身后环住明月,下颌蹭过她散落的发丝:
“静海基地的指挥官擅离职守,该当何罪?”
“地基三期工程今早完成闭环验收,自动化建造模块全负荷运转。”
明月侧头看他,眼角细细的笑纹里盛着星光,
“未来三年,指挥中心设在地面就够了。”
她忽然压低声音,
“再说...
晓月的家长会,我一次都没参加过。”
餐桌上暖光流淌。
晓月啃着排骨含糊不清地描述驾驶舱里的星星,油亮的小手在桌布上划出想象中的轨道。
林风将剔净刺的鱼肉夹进女儿碗里,抬头撞上明月含笑的视线。
窗外,星城灯火如倒悬的银河,远方发射场的探照灯刺破夜幕,为第四条轨道披上圣洁的光晕。
“周老哭的时候,”
林风突然开口,
“我看见了六十年前在戈壁滩画火箭图纸的那个年轻人。”
明月盛汤的手顿了顿。
汤勺磕碰碗沿的轻响里,她望向女儿神采飞扬的小脸:
“我们浇筑的何止是月宫地基?
那些重力舱里蹦跳的孩子,观景台上流泪的老人...
都是通向星海的阶梯。”
晓月忽然举起油汪汪的勺子,敲得玻璃杯叮当作响:
“阶梯!
晓月要爬阶梯去月亮上找妈妈!”
暖黄色的灯光下,糖醋汁在晓月嘴角凝成晶莹的琥珀。
窗外,星城灯火织成的光网笼罩着戈壁滩,四条电磁轨道如同刺破苍穹的巨人手指,将人类向星辰大海延伸的渴望具象成冰冷的金属。
林风用指腹擦去女儿脸上的酱汁:
“阶梯已经搭好了,但晓月得先学会在月亮上走路。”
“重力舱就是晓月的训练场!”
小女孩骄傲地挺起胸膛,油渍在迷你宇航服前襟晕开一小片深色,
“今天晓月跳得比王工叔叔还高!”
她忽然转向明月,乌溜溜的眼珠转得狡黠,
“妈妈以后不去月球上班,是不是就能看晓月跳高高了?”
明月盛汤的手悬在半空。
瓷勺磕碰碗沿的轻响里,她眼底泛起一层薄薄的水光。
三年间,静海基地的监控画面里永远有女儿趴在舷窗上的倒影,而此刻餐桌对面真实的温度让她指尖微微发颤。
“何止看跳高高,”
她将汤碗推到晓月面前,蒸腾的热气模糊了镜片,
“妈妈要带晓月去真正的月球游乐场,在环形山里放风筝。”
林风握勺的手指倏然收紧。
他想起上周收到的绝密简报——
卡特团队在月背冰封裂隙发现疑似生命痕迹的有机分子链。
简报末尾那句——
“需指挥官级现场研判”
——被朱笔圈出,墨色凌厉如刀。
暖光灯下,女儿眉飞色舞地规划月球野餐菜单,妻子眼睫低垂掩住深藏的星光。
瓷勺刮过碗底的轻响中,林风听见命运齿轮咬合的咔哒声。
阶梯之下,是万家灯火与糖醋排骨的暖香;
阶梯之上,冰封裂隙里藏着改写生命认知的密钥。
他舀起一勺乳白的鱼汤,
氤氲热气中,
第四条轨道的光刺破夜幕,在落地窗上投下笔直的亮痕,
如同
划开两个世界的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