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洪流,在土星系统这片曾经荒芜、如今却已成为太阳系最活跃心脏地带的星域,奔涌了整整两个世纪。
李擎风,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个人身份的范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个与土星十城、与这场深空复兴紧密相连的传奇。
他的一生,他所有的智慧、心血与意志,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土星的崛起与人类科学道路在那片冰冷深空中的平稳拓展与狂飙猛进。
在他的主导下,源自林氏家族最深秘密的“基石”人工智能系统,历经无数次迭代与升级,其算力、稳定性和对人类文明模式的契合度,早已全面超越并最终完全替代了最初来自未知文明的“星璇”智能系统,成为了支撑整个太阳系人类活动的新一代数字基石。
这场替代并非简单的技术更迭,而是一次文明的“成年礼”。
在与“星璇”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近乎哲学层面的沟通与博弈后,这个神秘的外来智能体,仿佛认可了人类已然具备独立前行的资格,终于向“基石”全面开放了其浩瀚如烟的核心数据库。
那是一个蕴含了远超人类当前理解范畴的科技树与宇宙知识的宝库。
其后上百年的时间,“基石”智能体调动了遍布太阳系的庞大计算资源,如同一个最虔诚也最理性的学者,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着疯狂的运算、解析、消化与本土化重构。
如今,一个真正由人类自己设计、建造、并完全掌握的、跨越整个太阳系的超高速量子通讯与信息网络已然成型。
它如同文明的神经网络,以光速链接内外环的每一个角落,其稳定与高效,是两百年前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人类,在信息层面,真正实现了对自身疆域的完全掌控。
社会的演化,也随之进入了静水流深的新阶段。
“悬赏型科技”的模式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
在这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实际贡献论价值的体系下,旧时代基于地理和历史的“国家”概念,其边界在星际尺度上自然而然地逐渐模糊、淡化。
不同的文化在频繁的交流与共同面对深空挑战的过程中,不断碰撞、融合、升华,逐渐孕育出一种更具包容性、面向星辰的共同身份认同——“太阳系文明”。
甚至连企业的界限也不再分明,大多数生产与创新活动,都已接入并依托于“基石”智能系统那庞大、高效、公平的资源调配与价值评估体系之中。
然而,站在这一切辉煌顶点的李擎风,此刻却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深邃迷茫。
他已是四百五十岁的高龄。
按照两个世纪前向公众公布、以避免社会动荡的改良人类生理学理论,五百岁是当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寿命的“理论极限”。
只有林氏深空集团遍布太阳系各分部的最高负责人才知道,这个“极限”早已被悄然突破。
依托于“基石”数据库中更深层的生命科技和持续的能量强化,这位土星的传奇家主,其生理状态依旧维持在巅峰,思维敏锐,精力充沛,正可谓风华正茂,远未到考虑寿命终点的时刻。
他站在“光环之城”最顶层的私人观察厅内,脚下是如同钻石尘般铺陈开的、繁华璀璨的土星城市群。
远处,那些连接各大行星的巨型电磁加速轨道——“星际高速航道”——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上闪烁着稳定的蓝色光晕,庞大的运输舰如同被无形之力弹射出的流光,规律地往返穿梭,将整个太阳系紧密地编织在一起。
这景象,比人类科幻小说中最狂野的想象还要壮丽。
可是,当他抬起头,将目光从这人工造就的宏伟奇迹上移开,投向观测厅强化玻璃之外那真正无垠、吞噬一切光线的漆黑深空时,一种难以言喻的虚无感和迷茫,如同宇宙的绝对零度,瞬间浸透了他的灵魂。
两百年了。
整整两百年,他从未停止过寻找。
利用土星十城那近乎无限的资源,他派出了数以万计的最先进的无人侦察舰,它们如同沉默的朝圣者,携带着人类最尖端的传感器,义无反顾地扎进太阳系最寒冷的边疆——柯伊伯带的深处,甚至更远的奥尔特云假设区域。
它们的任务只有一个:
寻找任何与千年前那场神秘的超光速实验相关的痕迹,任何可能指向创始人林风最终下落的蛛丝马迹。
然而,所有的努力,如同石沉大海。
传回的数据只有永恒的冰封星球、紊乱的引力场和空洞的宇宙尘埃。
那传说中的实验基地,如同一个幻影,没有留下任何物理坐标。
同时,通过“基石”网络,以最大功率持续向太阳系所有方向广播的、包含特定识别编码和友好信息的量子信号,也从未收到过任何一丝一毫的、非自然产生的回应。宇宙的沉默,震耳欲聋。
这种彻底的、令人绝望的空白,让李擎风第一次对自己的道路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
他想不通。
他继承了林氏深空的所有目标和愿景,超越了他的蓝图,在土星系统建成了连初代家主都未曾设想过的文明奇观,几乎实现了人类在太阳系内的自给自足与繁荣稳定。
他触碰到了生命科技的边缘,极大地延展了人类的生存时限。
他整合了文明的力量,甚至初步“消化”了来自外星文明的馈赠。
他做的这一切,难道错了吗?
如果道路正确,为何那位被传说已获得近乎永久生命、成就堪比神明的创始人林风,对他所做的一切,对他这个可以说是最接近其梦想的继承者,连一点点的暗示、赞许,甚至是否定,都吝于给予?
这死寂的沉默,是失望?是漠然?还是……某种警告?
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在这文明的巅峰,如宇宙寒冰般包裹了他。
他仿佛一个用尽毕生心力完成了伟大作品的孩子,渴望得到那位启蒙者的认可,却发现导师早已消失在茫茫黑暗之中,未曾回头。
他凝视着深空,喃喃自语,声音在空旷的观测厅里显得微弱而茫然:
“林风……先祖……您到底在哪里?您看到的,是我们走错了路,以至于您不愿回应?还是……我们所成就的这一切,在您所抵达的远方看来,依然……微不足道?”
无人回答。只有窗外永恒的星光,冷漠地闪烁着,见证着一位引领了时代的伟人,在宇宙尺度下的渺小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