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深空集团,土星分部总裁办公室。
林肯独自一人坐在宽大的办公椅上,窗外是土星环永恒的、令人心静的景象,但他此刻的内心却波澜起伏。
他手中拿着的一份由集团总部直接下达、标记为“土星最高级优先级”的红头文件,已经让他凝视了许久。
文件的内容是关于启动“文明基石”计划下“终极引擎”子项目的批复,以及首批天文数字般的科研经费授权。
这些都不足以让这位久经沙场的商业巨擘动容。
真正让他心绪难平的,是项目核心技术负责人一栏,那个熟悉又陌生的签名——李擎风。
这个名字,勾起了林肯太多复杂的回忆。
他的长子,林淼,曾经是他最大的骄傲——
星海深空大学百年不遇的天才,以近乎完美的成绩毕业,在家族事业于土星立足的关键时期,展现了惊人的商业头脑和技术眼光,贡献卓着。
那时的林淼,是他心目中无可挑剔的继承人。
他至今无法理解——为什么?
为什么与家族的稳定和持续壮大相比,个人的所谓“理想”和“科研追求”,就那么重要?
重要到可以抛下一切,离家出走,几十年不闻不问,甚至在自己妻子病重时也……想到这里,林肯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他闭上眼,靠在椅背上。
这几十年,家族真的对他不闻不问吗?
怎么可能。
暗中的保护,资源的倾斜,在他那个小小的维修店遇到真正麻烦时,总会有“巧合”出现帮他渡过难关……
林肯相信,以林淼的聪明,不可能毫无察觉。
但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接受这份隐形的庇护,却从不回头。
如今,这个名字又以这样一种方式,强势地回到了他的视野。
不是以需要他庇护的儿子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可能引领家族乃至人类走向下一个时代的项目核心负责人的身份。
如果自己现在出面,以父亲的身份,或者以集团总裁的身份,他会接受吗?
还是……会再次决绝地拒绝,让这道横亘在父子之间的鸿沟,变得更加不可逾越?
林肯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上的签名板,那里,是他刚刚签下的、足以买下几个小行星带的巨额经费授权。
他叹了口气,将文件轻轻放下。
也许,保持现状,以纯粹商业和科研合作的方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至少,这样还能知道他的消息,还能……在背后支持他。
与此同时,“土星精工”维护中心,李擎风(林淼)的私人工作间。
林淼看着个人终端上刚刚收到的授权文件,目光落在那个熟悉而威严的电子签名上
——林肯。
他的心中同样百感交集。
每隔几年,父亲都会派人来劝说,希望他回家族,执掌更大的事业,被他婉拒了。
如今,支持儿子进行这项疯狂研究的庞大资源,也正是来自那个他一直心怀愧疚、却又不知如何面对的人。
父亲……他应该还在生气吧?
林淼苦涩地想。
从当年毅然离开家族,到与心爱的人结婚,再到妻子不幸患病离世,他独自一人将儿子拉扯长大……
曾经的雄心壮志,早已在生活的磨砺中,化作了对儿子李擎风毫无保留的支持与期待。
而他现在,似乎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当年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一边是父亲签名的、几乎无限制的巨额支持;
一边是儿子列出的、越来越尖端、越来越昂贵的仪器和设备清单。
两个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却被一道无形的、由固执、误解和漫长时光筑成的鸿沟隔开,难以跨越。
他有时会想,如果儿子李擎风知道,当年他的母亲病重时,那位看似冷漠的爷爷,曾动用了林氏深空土星集团最高权限,奔走在太阳系各处,调动了最顶级的医疗资源和科研力量,试图挽回儿媳的生命……
儿子对爷爷的看法,会不会有所不同?
他们之间,会不会还存在一丝缓和的可能?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
也许,像现在这样,隔着这道鸿沟,各自安好,默默关注,在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就是他们父子之间最好的结局了。
顺其自然吧。
林淼关闭了文件,将复杂的情绪压下。
现在,最重要的是支持擎风,完成那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
李擎风完全沉浸在研究的巨大进展中。
他从未想过,科研的道路可以如此“平坦”。
灵感如同泉涌,而将灵感转化为现实的道路上,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只要他提出理论上的需求,无论是需要某种只存在于论文中的奇特材料,还是需要调用远超常规的量子计算资源进行庞杂的模拟运算,甚至是地球上某个实验室里独一无二的原型检测设备……
他的申请总能在当天,最迟第二天,就得到明确的批复:
“批准,资源已协调,预计x日内送达。”
没有繁琐的流程,没有预算的限制,更没有来自上层的质疑。
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他面前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清除了所有可能阻碍他前进的荆棘。
所有的资源,都像经过精确计算一样,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他最需要的时候。
这种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让整个研究团队的效率达到了极致。
短短一年时间,按照常规科研进度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理论模型的多次迭代验证、
关键材料的筛选与性能测试、
核心部件原型机的设计与初步制造、
以及庞大控制系统的架构搭建——
竟然全部宣告完成。
“简直如有神助……”
李擎风在一次项目阶段性总结会上,忍不住对身边的怀特教授(全息投影)感慨道。
他甚至隐隐觉得,这种顺利有些不真实。
怀特教授的投影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目光似乎穿透了虚拟空间,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
“有时候,推动科学前进的,不仅仅是天才的头脑,还有……时代的需要,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巧合’。
珍惜这份顺利,擎风,全速前进吧,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李擎风点了点头,压下心中的一丝异样感,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下一阶段——
那将是尝试点燃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共鸣引擎”样机的关键时刻。
他没有时间去深究这“神助”的来源,他只知道,必须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遇,将理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