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樊星阁总部的玻璃幕墙映出金黄的天光。昨夜的灯火尚未完全熄灭,楼内的脚步声却已变得轻快而有节奏。走廊尽头的研发室,门缝中透出的光线比往日更亮,仿佛有人在里面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张涛站在控制台前,手里握着一份刚出炉的测试报告,纸张边缘已被他捏得微微卷起。他的眼神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心跳随着起伏的波形跳动。一旁的技术人员低声交谈,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真的……突破了?”有人低声问。
“不只是突破。”张涛嘴角扬起,目光扫过众人,“是飞跃。”
话音未落,门被推开,陆轩走了进来。他身上的西装依旧是昨日那套,只是袖口卷起,露出小臂上一道淡青的血管。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屏幕前,看着那条平稳上升的曲线,眼神里泛起一丝微不可察的笑意。
“数据稳定,性能提升超过预期。”张涛将报告递过去,“他们的技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
陆轩接过报告,翻了几页,点头:“看来,这笔投资值了。”
“不过……”张涛顿了顿,指着屏幕一角的一段曲线,“他们在另一个项目中使用过一种特殊材料,据说能让性能再提升几个点。”
陆轩闻言,目光微凝,片刻后点头:“回头联系他们,看看能不能拿到样品。”
张涛应了一声,正要离开,陆轩却叫住他:“把结果整理一下,十点开会。”
张涛点头离去,陆轩则站在原地,望着屏幕上那条象征突破的曲线。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肩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袍。
十点整,会议室已坐满人。李刚坐在角落,手里拿着一杯刚泡好的咖啡,眼神却早已落在会议桌中央的投影幕布上。张涛和赵宇并排坐着,低声交流着什么。孙明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时不时抬头看看门口。
门推开,陆轩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位技术负责人。他没有寒暄,直接坐下,抬手示意张涛开始。
张涛起身,按下遥控器,幕布上出现一串串数据。
“这是我们昨晚的测试结果。”他指着屏幕,“关键零部件性能提升超过30%,系统延迟从原来的15毫秒降至4.8毫秒,稳定性也大幅提升。”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语。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提前进入量产阶段?”赵宇问。
“理论上可以。”张涛点头,“但量产前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尤其是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
“那就尽快安排。”陆轩开口,语气坚定,“我们没有时间再拖下去。”
孙明举手:“我这边已经初步拟定了生产计划,但资源调配方面还有一些问题。”
“说。”
“目前我们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如果要提前量产,必须重新分配产能。”孙明翻出一页图表,“我建议暂停两条非核心产品线,集中资源优先保障新产品的生产。”
会议室里沉默了几秒。
“这会影响其他项目的进度。”赵宇皱眉。
“但能确保我们抢在市场前推出新产品。”孙明补充道,“一旦产品上市,我们就能占据先机,后续的市场反馈也会更积极。”
陆轩听完,沉吟片刻,点头:“照孙明的方案执行。”
赵宇不再多言,其他人也陆续点头。
“另外。”孙明忽然补充,“我在分析市场需求时发现,新产品推出后,可能会出现一波需求高峰,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备货和物流安排。”
陆轩目光微动,看向张涛:“你们那边多久能完成最后的验证?”
“三天。”张涛回答,“如果一切顺利,第四天可以进入小批量试产。”
“那就按这个节奏推进。”陆轩环视众人,“所有人,打起精神。我们已经跨过了最难的坎,接下来,是把成果变成现实。”
众人纷纷点头,会议室的气氛陡然高昂。
夜幕降临,樊星阁总部再次灯火通明。但这一次,灯光里透出的不是焦虑,而是希望。
张涛回到研发室,看到几位技术负责人正围在一台测试设备前低声讨论。他走近时,听见他们提到那个新材料的名字。
“听说那材料在极端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一位工程师说,“如果能用上,性能还能再提升。”
张涛没说话,只是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
李刚则在楼下停车场,手里拿着一份新供应商的名单。他翻了翻,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国外的几家厂商,价格是高了点。”他低声自语,“但只要我们能先一步推出新产品,这些钱,都能赚回来。”
而在另一间办公室,孙明正坐在电脑前,仔细核对生产计划。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每一条数据都被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他忽然停顿,盯着屏幕上的某一行数据看了几秒,然后在备注栏里写下:“关注市场波动,准备灵活调整。”
窗外,城市的灯火如星河洒落人间。
而在樊星阁的心脏地带,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