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轩按下广播键的余音尚未散去,指挥台前的技术团队已迅速转入发布倒计时准备。全球线上发布会的接入通道在三小时内完成调试,来自东南亚、欧洲、北美等二十多个区域的合作分销商陆续登录系统,等待那场被预告为“重新定义标准”的技术展示。
张涛站在主控屏侧,手指轻点,将“极光”系统的实测数据流同步导入演示模板。全息投影缓缓升起,三维模型在空中展开,清晰呈现系统在极端负载下的稳定运行轨迹。陆轩立于前方,目光沉稳,声音穿透每一个接入端口:“这不是一次升级,而是一次颠覆。我们不再追赶标准,我们就是标准。”
发布会持续四十七分钟。结束时,后台数据显示全球观看人数突破八万,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瞬间攀升至热搜榜首。首批订单请求在发布会结束十五分钟内涌入,东南亚三个分销区的预购配额迅速告罄。
然而,这份热度并未持续太久。
三天后,孙明将一份区域销售分析报告递到陆轩案前。数据曲线在首日冲高后迅速回落,北美区销售额较预期低百分之三十八,西欧部分城市甚至出现零成交。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家竞争对手在同一时间段内发布了功能高度相似的产品,其中两家直接打出“同级性能,半价交付”的宣传口号。
陆轩翻阅报告,指尖在几组对比参数上停顿。对方产品虽未采用量子协处理器架构,但在基础运算模块和散热设计上做了针对性优化,成本压缩明显。价格优势叠加本地化服务网络,迅速抢占了中端市场。
“他们反应很快。”张涛站在一旁,语气凝重,“有人提前拿到了风声。”
“不是风声。”陆轩合上文件,“是标准本身逼他们动了。我们亮出底牌,他们只能跟牌,甚至出老本。”
胡军从外区巡检归来,带回来一份市场反馈记录。某分销商提到,客户在对比测试中认为樊星阁系统“性能过剩”,而对手产品“够用且便宜”。另一条备注写道:“有客户问,多花三倍的钱,真的能多赚三倍的利润吗?”
会议室里,气氛渐沉。
陆轩起身,召集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技术、财务、后勤、市场四方负责人悉数到场。他没有开场定调,而是让每个人先陈述所辖领域的现状。
技术组坚持认为产品无可挑剔,七十二小时检验已证明其稳定性与效率远超行业极限。“客户不懂技术,不代表我们可以降低标准。”一名工程师直言。
财务组则提出警示:当前定价策略基于研发成本与长期收益模型,但市场更关注即时投入产出比。若不调整,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后勤组汇报了交付压力:首批订单中,有七成客户要求在四十五天内完成部署,而现有供应链仅能保障五成需求。若强行提速,可能影响安装质量。
市场组带来更直接的消息:南美卡洛斯势力已联合三家本地企业,推出捆绑式服务套餐,承诺“一年内免费维护、故障包换”,明摆着冲着樊星阁的高端定价而来。
争论在会议室蔓延。有人主张降价迎战,有人坚持技术壁垒不可妥协,还有人建议暂缓扩张,先巩固已有市场。
陆轩始终未语。他听着每一句话,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的脸。直到争论渐歇,他才开口:“我们不是在卖机器,我们在卖未来。但未来,不能只靠我们自己相信。”
他站起身,走到投影墙前,调出一张全球市场分布图。“敌人不是突然出现的。他们一直在等,等我们把路铺好,然后抄近道,抢客户,分蛋糕。这不可耻,这是规则。可耻的是,我们以为领先一步,就能高枕无忧。”
他转身,声音低而有力:“技术领先,不代表市场胜利。客户要的不是最强的系统,而是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我们给了他们一把神兵,却没问他们是不是战士。”
会议室陷入沉默。
张涛低声说:“那……我们是不是该重新定义‘适合’?”
陆轩点头:“不是妥协,是进化。我们不能只做技术的领跑者,还要做市场的理解者。”
会后,他独自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将销售报告、竞争对手产品参数、客户反馈记录一一摊开。窗外夜色深沉,基地灯火通明,远处生产线仍在运转,为即将到来的交付高峰做最后准备。
他盯着那份北美区的零成交清单,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三家销量下滑最严重的分销点,均位于中小制造企业密集区。这些企业规模不大,电力设施老旧,对高功耗设备极为敏感。而樊星阁系统虽在能效比上领先,但峰值功率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他翻开“极光”团队的备忘录,目光落在那句“细节,是伟大唯一的敌人”上。片刻后,他拿起通讯器,拨通张涛:“召集技术组核心,明早九点,重新评估系统在低配环境下的运行方案。 陆轩沉思片刻,提出了一个设想:能否开发一个简化版系统,既保持核心性能,又能适应电力设施老旧的区域?”
张涛迟疑:“简化会不会削弱我们的技术形象?”
“形象不是靠堆参数立起来的。”陆轩说,“是靠解决问题立起来的。客户不需要我们证明多强,只需要我们证明有用。”
挂断通讯,他靠向椅背,闭目思索。市场之战,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较量。价格、服务、适配性、信任感,每一环都可能成为突破口。对手已出招,招招见血。他不能只守着技术高地,等着别人仰望。
真正的强者,不是站在山顶不动,而是能在风暴中调整步伐,继续前行。
他睁开眼,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功能分级、成本重构、服务前置、场景适配。
笔尖顿了顿,又补上一行小字:从客户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我们的骄傲出发。
就在这时,林娜敲门进来,递上一份加急情报。南美方向,卡洛斯的资金流动再次异常,疑似正在收购一家欧洲老牌工业服务商,意图打通欧洲本地化服务链条。
陆轩看完,将情报放在一旁。他知道,这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势力版图的重新洗牌。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客户信任,谁就能掌握主动。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基地外,运输车队正缓缓驶出,载着首批量产设备,奔赴各地。车灯划破夜色,像一条流动的河。
他转身,拿起通讯器,声音沉稳:“通知所有区域负责人,明日中午十二点,召开全球战略协调会。主题——如何让我们的系统,不只是最好的,还是最被需要的。”
通讯刚结束,张涛发来消息:已联系技术团队,开始研究简化版系统的可行性。同时,他们发现竞争对手在散热模块中使用了一种低成本导热材料,虽寿命较短,但短期内效果显着,可能是其压价的关键。
陆轩盯着那条消息,脑海中闪过发布会那天的绿色曲线。技术可以被模仿,成本可以被压缩,但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单一优势的叠加,而是对全局的掌控力。
他深吸一口气,回了一条指令:“找材料专家,分析那种导热材料的耐久极限。我要知道,他们能在多久之后开始收维修费。”
屏幕暗下,办公室重归寂静。
陆轩坐回桌前,翻开笔记本,写下第一行标题:市场反攻,始于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