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小心翼翼的放下背篓,从背篓里拿了一个大木碗出来。
这木碗是她特意带上来舀水的,正好派上用场。
他们原来倒是有个葫芦做的水瓢,可惜被海水冲走了。
后面有空了,还得让孙五斤再用木头做两个水瓢才好。
把背篓放在平整的草地上,确保不会倾倒,杜若才拿着碗走向石缝边。
这背篓里装着陶罐,可不能磕碰到。
蹲下舀了一碗水出来,发现意外的清澈,就像正常的山泉水一样。
可能这里是背阴处,阳光照射的少,又有树木、水草和石壁遮挡着,所以这水很是清冽。
哪怕隔着木碗,都能感到一阵凉意。
杜若犹豫了一瞬,还是没喝。
“阿娘,这水不能喝吗?”
“先找动物来试试吧,或者看水里有没有什么活物。”
杜若说道。
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不能因为一碗水断送在这里,她又不是没水喝。
在柳家村的时候,那深潭里可是有鱼和大蟒蛇呢
而且经历过这么多天灾,谁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她现在对大自然都没那么信任了。
现代农村的水井里(不是按压式的水井,是能看到底的水井,水源通常不是地下水),村民有时候也会放几条小鱼进去。
这种鱼体型很小,最多长到小金鱼那么大,就不会继续长大了。
就是为了防止水源被污染,能够及时发现。
当然,也防止有人往水井里投毒。
若是小鱼还活蹦乱跳的,人们就能放心的喝井里的水。
杜若觉得她也能学一学。
“嗯嗯,还是阿娘想的周到!”
明珠狠狠点头。
“你在这里舀水,把两个陶罐都装满,我去弄个火把来!”
“好哦!”
明珠说着,接过杜若手里的木碗,又去背篓里提了一个陶罐出来。
杜若没有立即拿出火把,而是走远了一些,打量了四周一圈,见没有什么人影。
这才走到一处更隐秘的树丛里把火把拿了出来。
以前的时候,她囤了不少火把在空间里,就是为了方便取用。
又拿出火折子点亮火把,这才来到石缝边。
石缝边上的位置还挺宽阔,能容纳明珠蹲着舀水。
甚至杜若也能弯腰站在一旁打量石缝的详情。
这个石缝很大,也不算很矮。
虽然不能容纳人走进去,但是举着火把,伸头进去看看情况还是没问题的。
石缝里的水渠并不深,如果人站进去的话,水流大概只能没过膝盖。
近处水底的泥沙和石头清澈可见,石壁上还有青苔,和非常细小的水草。
但是可能是泥土和营养跟不上,亦或者看不见阳光,所以无法生长出更大株的水草。
远处的石缝很低,而且光线不够,就看不清了。
但是直觉告诉她,这石缝应该蔓延很远。
可惜借着火光打量了好一会,也没看到什么动物。
别说小鱼小虾了,就连虫子和蜘蛛都没看到,真就是干干净净。
不应该啊!
难道这里也经历过极寒?
当时寒流南下的时候,这里也被波及了吗?
不然这里的水这么深,现在这么干旱也不怎么受影响,不应该会渴死石洞里的。
杜若有些纳闷。
从周围郁郁葱葱的植物来看,这里应该也没受太多酸雨影响。
难道这山洞里也有蟒蛇?
还是她们闹出的动静太大,把它们吓跑了,钻进石缝里面去了?
算了,她还是找找别的吧。
眼看着明珠已经舀满了一个陶罐的水,杜若轻轻弯腰,就把陶罐提走了。
又拿来另一个空的陶罐,让明珠接着舀水。
她自己则是去削了一些木头过来。
“阿娘,这是干啥?”
明珠刚把另一个陶罐也装满水,就看到阿娘拿着几根削尖的木头过来,看着像是要去叉鱼?
这也没鱼啊!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这木头还有削片的,不完全是削尖。
“找螃蟹,当然,要是能找到鱼更好了!”
杜若甩了甩手里的木棍,气定神闲的说。
这样的水渠边,其实也会有螃蟹的。
它们或是藏在水渠底的石块下面,或是就藏在水渠边的石块下,甚至泥土里。
只要有足够湿润的环境,它们就能生存下来。
就算水渠里的鱼都跑了,总不能螃蟹也跑了吧?
说不定还能加餐呢!
“那我也要抓!”
明珠跃跃欲试。
她都好久没这么轻松过了。
可能是这边的环境越来越好,山上的绿植也越来越多,加上今天又找到了水源。
明珠整个人也放松了下来,脸上重新染上了笑意。
“抓抓抓!一起抓!”
杜若说着,把这个装满水的陶罐也拿走,放到第一个陶罐的旁边。
这才分给明珠两根木棍。
“嘘!先别出声,我看看水底的情况再说!”
杜若左手举着火把,右手拿着木棍,冲明珠使了个眼色,示意她站在原地别动。
自己则小心翼翼的向水渠边靠近。
明珠看着阿娘,无声的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