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四、赵秘书
每月,他要回南京几次,有时是开会,有时是周末回家。这个周末,赵秘书电话约了他,本来他这个周末不打算回南京的,却改变了行程,欣然答应了下来。
他特地带上了陈泊林和陈算光。车子驶过长江大桥时,暮色正漫过江面,碎金般的波光在窗外交替闪烁。
地点定在金陵的中央饭店。
中央饭店金碧辉煌,水晶吊灯洒下柔和的光,映照在大理石地面上,光影交错。彭北秋三人到的时候,赵秘书早已在包间等候,见他们到来,起身相迎。
赵秘书带了三个人,一个是国防部二厅的熊次长,一个老者是一位大学者,叫章汐子,一个是商人赵孟全。
介绍到章汐子的时候,彭北秋等人无不崇敬。
这可是个大名鼎鼎有前辈,章汐子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担任过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
书法为当世之冠。
章汐子须发皆白,然目光炯炯,谈吐间自有一股凛然风骨。
“彭区长,久仰大名啊。”
三人笑容满面,与彭北秋等人热情握手。
“客气了,能与你们共进晚餐,是我们的荣幸。”彭北秋谦逊回应。
他说的是真话。
陈算光叫赵秘书:“赵伯父。”
赵秘书答应一声,他中间落座,坚持要彭北秋坐他身边的主客位置,在座的均是大人物,彭北秋怎敢,一再推辞,在众人一再坚持下,最后还是坐了那个位置。
却只坐了半边屁股,极尽谦卑。
章汐子大咧咧地坐了右边的次客席。然后是熊次长,赵孟全。彭北秋发现,熊次长皱了皱眉头。
从官阶来讲,应当是熊次长坐次客席,从名气和影响力来讲,却是章汐子坐更合适。
彭北秋这边依次是陈泊林,陈算光。
众人落座,服务员开始上菜。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摆上桌,香气扑鼻。席间,赵秘书与彭北秋相谈甚欢,从政事到趣事,无所不谈。陈泊林和陈算光偶尔插上几句,气氛十分融洽。
“彭区长,你在上海那边混得风生水起啊。”赵秘书端起酒杯,与彭北秋碰了一下。
“哪里哪里,都是为了生活奔波罢了。”
“彭区长太谦虚了,以后有机会,还得请彭区长多多指教啊。”
“赵秘书说笑了,大家都是为上面办事,理应互相照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秘书突然话锋一转:“彭区长,我听说你最近在倒卖烟土?”
彭北秋心中一凛,但面上不露声色:“赵秘书,这消息从何而来啊?我可只是做些正当生意。”
“彭区长别紧张,我只是随便问问。”赵秘书笑了笑,“这烟土生意,利润可不小啊。”
“赵秘书,这生意可不好做,风险也大。”
“风险大,利润才大嘛。”赵秘书不以为意,“彭区长,有机会的话,咱们可以合作合作。”
彭北秋心中暗自盘算,这赵秘书突然提起烟土生意,不知是何用意。但面上仍保持着微笑:“赵秘书有兴趣的话,那自然是好,只是这生意,还得从长计议。”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赵秘书点头笑道。
彭北秋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这赵秘书,看来是想在烟土生意上分一杯羹。只是,这背后的水,可深着呢。
赵秘书示意陈算光给众人一一敬酒,他给大家说,陈算光父亲和他是世交,希望众人有机会照看一下。
众人纷纷答应。
***
渐渐的谈到了时局,章汐子拍桌大骂,骂当局,骂东北军,骂那个狗日的败家子。
真的是狗日的。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家,一家族,一村,一城,首先做的就是能担当,能扛事。扛不住事,一家一国天上掉下来给你,你也会国破家亡。
那个人不能扛事。
在热河,东北军又是不战而退。
热河一丢,整个华北门户大开,日军长驱直入,百姓遭殃。章汐子越说越气,端起酒杯猛灌一口,眼眶都红了。
他说自己在东北有老宅,有祖坟,如今全都成了敌占区。一腔热血全被冷水浇灭。
他拍着桌子说,再这样下去,国家完了,民族完了。
他猛地站起身,声音嘶哑,眼里布满血丝,说这些话时拳头攥得咯咯响。
眼泪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桌上,发出轻微的嘀嗒声。
众人沉默。
熊次长脸色难看,坐立不安。
章汐子也突然沉默下来,拿起酒壶为自己满上一杯,手微微颤抖。他苦笑着,低声说,自己其实早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只是每次想到东北的亲人,心里就像被人狠狠扎了一刀。
他喃喃道,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样,是不是也被日本人欺负得抬不起头。
他说:清军入关和日本侵华有什么区别?
清军入关是要改朝换代,日本侵华是要亡国灭种。
满清是来当中国皇帝的,而鬼子是要让中国人拜日本天皇。
他说这些话时,声音已经没有了愤怒,只剩下无尽的疲惫和深深的无力感。
窗外的风呼啸着,仿佛回应着他内心的悲怆。
“喝酒,喝酒,我们不谈时政。”赵秘书招呼大家。
众人继续喝酒。
彭北秋觉得今晚这个饭局,有点怪怪的,赵秘书为什么要带章汐子这样说话不留情面的老学者?他为什么提烟土的事?为什么要带一个商人?又安排了一个军界的重量级人物?
聚会的人是赵秘书安排的。
饭局买单的人,却是一直帮大家倒酒的商人赵孟全。
“目前很多人对前途失去了信心,觉得已经穷水尽,走投无路。”熊次长说:“其实,我们是走投有路。”
“此话怎讲?”章汐子说:“请明示。”
“我们正在和德国政府接洽,按德国顾问建议,我们向德国出口钨砂,作为交换,准备购买、列装60个德械师,接受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
熊次长看了看彭北秋:“大力推动的人中,就包括你原来的上司,现在国民政府驻德国的唐副武官。”
这是一年多来,彭北秋第一次听到唐副书记的事情。
众人无不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