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船教练的地狱谷,剥离了所有文明社会的矫饰,也将桦地崇弘的网球逼到了最原始的角落。在这里,没有可供模仿的华丽技巧,没有复杂的战术布局,只有生存、力量,以及在极限痛苦中迸发的本能。
最初的几天,完全是凭借着他那怪物般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在硬撑。挑水、攀岩、在恶劣环境中寻找食物……这些对于常人难以想象的任务,他沉默地完成着,仿佛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但他的眼神,依旧是那片熟悉的、专注于执行指令的平静。
转机发生在一项看似与网球毫无关系的训练中——三船命令他们徒手在坚硬的岩壁上开凿落脚点,以便攀上一处几乎垂直的悬崖。
其他队员用凿子、石头,甚至指甲,艰难地作业。桦地则直接运用了他最熟悉的方式——力量。他巨大的拳头蕴含着爆炸性的能量,一次次砸向岩壁,碎石飞溅,效率惊人。然而,坚硬的岩石反震力也极大,他的指关节很快就皮开肉绽,渗出的鲜血染红了岩石。
三船教练在一旁冷眼旁观,灌了一口酒,嗤笑道:“蠢货!只会用蛮力的猩猩!你的脑子是装饰品吗?感受岩石的纹理!找到它脆弱的地方!力量要用在关键处!”
这句粗鲁的呵骂,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桦地脑海中某种一直存在的迷雾。
感受?找到关键?
他停下了盲目挥拳的动作,低头看着自己血肉模糊的拳头,又看向那面冰冷的岩壁。他第一次没有仅仅将其视为一个需要击打的对象,而是开始“观察”它。他用手触摸岩石的缝隙,用眼睛寻找颜色和质地的细微不同。
然后,他再次挥拳,但这一次,不再是漫无目的的猛击,而是瞄准了他感觉到的一处细微的裂缝。
“砰!”
一声闷响,一块远比之前更大的岩石应声脱落,而他所耗费的力量,反而比之前更小。
那一刻,桦地那双向来平静的眼睛里,极其罕见地掠过了一丝清晰的、类似于“领悟”的光芒。
这个看似与网球无关的瞬间,却成为了他网球理念进化的关键拐点。
在随后的训练中,他开始将这种“感受”与“寻找关键”的意识,带入到三船偶尔安排的、极其简陋的击球练习中(比如用粗糙的木制球拍击打不规则的石块)。
他不再仅仅模仿对手的动作外形,而是开始尝试去“感受”球的旋转、速度、以及飞来时蕴含的力量性质。他尝试去“寻找”回击的最佳角度和发力点,而不再是依靠蛮力强行对冲。
这种变化是细微的,甚至在外人看来,他依旧是在用力量碾压。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在的驱动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他的模仿,开始从纯粹的“形似”,向着理解其“发力原理”和“应用情境”的方向进化。
例如,当他回忆起石田银的波动球时,他不再仅仅是复制那夸张的挥拍动作,而是去理解那种将全身力量集中于一点瞬间爆发出来的“核心”。当他面对悬崖训练时,他联想到的是如何将这种集中发力应用于击球,打出更具穿透力和爆发力的回击。
他甚至开始无意识地将不同对手的技巧特点进行拆解和组合。比如,尝试将某种步伐的移动技巧,与自己强大的下盘力量结合,创造出更稳定的重心;或者将某种网前小技巧的灵动,融入到自己势大力沉的抽击之中,增加其突然性。
这不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开始有了“理解”和“再创造”的雏形。
他的网球,依然建立在强大的力量和模仿天赋之上,但内核正在悄然质变。从一面被动反射外界影像的镜子,开始向着能够自主吸收、过滤、并重新组合光线的棱镜进化。
在地狱谷的残酷捶打下,桦地崇弘正在以一种缓慢却坚定的速度,超越着那个“纯粹复制”的傀儡,向着一个真正拥有自我网球灵魂的选手迈进。而这一切的起点,竟源于一次徒手开凿岩石时,对“力量要用在关键处”这句粗鲁呵骂的瞬间领悟。
这份在绝境中萌发的进化,虽然无声无息,却蕴含着无比强大的潜力。当他重返正式球场时,必将带给所有人前所未有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