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17合宿地,提升实力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不乏一些旨在压榨选手极限、筛选弱者的特殊训练。抢圈游戏(Shark catch),便是其中一项以其简单规则和极致残酷而闻名的项目。
训练场被划出数个巨大的圆圈。所有参与训练的选手——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混编在一起,分散站在圈外。而圈内,只放置远少于人数的网球。
规则简单到野蛮:教练吹哨,所有人冲入圈内抢夺网球。抢到球并成功将其带出圈外者,视为安全。未能抢到球者,或者中途球被他人夺走者,将面临严厉的惩罚——通常是数倍于常规的、足以让人崩溃的体能训练。
这不仅仅是体力和速度的比拼,更是力量、敏捷、反应、甚至是对他人心理预判的全面较量。在有限的资源和残酷的惩罚机制下,人性中的竞争本能和求生欲被放大到极致。
第一次参与这项训练的初中生们,大多还带着些许天真的竞技心态。哨声响起,他们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入圈内,试图凭借速度和技术去争抢。
然而,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那些经验丰富的高中生们,如同真正的鲨鱼嗅到了血腥味,他们的动作更加粗暴、直接,甚至充满了攻击性。推搡、冲撞、合理的身体对抗被运用到了极限。一些实力稍弱的初中生,几乎是在接触的瞬间就被撞开,连球的边都摸不到。
“砰!”
“让开,小鬼!”
“球是我的!”
怒喝声、身体碰撞声、球鞋摩擦地面的刺耳声响彻球场。场面瞬间变得混乱而野蛮。
冰帝的几人同样身处其中。
迹部景吾凭借其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洞察力,总能抢先一步判断出球的落点和争夺趋势,以优雅却不容置疑的方式占据有利位置,迅速夺下一球,冷静脱身。
忍足侑士则利用其敏捷和数据分析能力,避开正面冲撞,寻找空隙,伺机而动。
而体力相对较弱的向日岳人,则陷入了巨大的苦战。
他的特技击球需要空间和起跳,在这种密集的、近乎肉搏的混战中毫无用武之地。他的身板在高中的冲撞下显得单薄,几次接近球都被更强壮的身体硬生生挤开。他像一只在鲨鱼群中挣扎的沙丁鱼,拼尽全力地奔跑、闪躲、尝试,却一次次与近在咫尺的网球失之交臂,反而消耗了大量的体力。
汗水模糊了他的视线,肺部火辣辣地疼,膝盖因为多次的急停和碰撞而隐隐作痛。他看着周围那些轻易得手的高中生,以及像迹部、忍足那样游刃有余的同伴,一股无力和焦躁感涌上心头。
哨声再次响起,象征着一轮抢夺结束。
向日喘着粗气,双手空空地站在圈内,周围是少数几个同样失败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脸上写满了疲惫、不甘和一丝恐惧。
教练冰冷的声音响起:“失败者!绕场蛙跳五十圈!立刻执行!”
惩罚开始了。失败的选手们如同受刑的囚徒,在其他人(包括部分成功者)复杂的目光中,开始了痛苦不堪的蛙跳。肌肉的酸痛、肺部的灼烧、以及尊严上的挫败感,交织在一起,折磨着他们的身心。
向日咬紧牙关,努力跟上节奏,但体力的透支让他的动作变形,速度越来越慢。每一次跳跃都如同在刀尖上舞蹈,痛苦难当。
迹部和忍足站在场边,看着同伴受罚,脸色凝重。他们能轻松过关,不代表他们感受不到这项训练的残酷。这不仅仅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摧残和重塑。
“岳人他……”忍足有些担忧。
“这是他必须跨过的坎。”迹部的语气冷静而残酷,“在这个地方,没有弱者的生存空间。要么变强,要么被淘汰。”
抢圈游戏一轮接一轮地进行着。失败,惩罚;再失败,再惩罚……循环往复。它像一台无情的筛选机器,迅速地将选手们区分开来。意志不坚、体力不足、技巧单一者,很快就会被这种高强度的消耗和惩罚拖垮,精神先于身体崩溃。
而能够一次次成功抢到球,或是即便失败也能咬牙完成惩罚、并从中汲取教训不断调整策略的人,则如同经过淬火的钢材,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懂得如何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竞争。
向日岳人在经历了数轮失败和惩罚后,几乎虚脱。但他看着迹部和忍足沉静的目光,想起远在后山接受更残酷训练的宍户、凤,尤其是那个沉默的巨人桦地,一股不服输的倔强从心底涌起。
他不再盲目地乱冲乱撞,开始学着观察,学着利用自己灵活的优势进行闪避和迂回,学着在混乱中寻找那一丝稍纵即逝的机会。
当又一次哨声响起时,他如同猎豹般窜出,不再与高中生正面抗衡,而是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用手指抢先一步拨动了即将被一个高中生抓到的网球,然后利用反作用力迅速翻滚出圈!
成功了!
他抱着那颗来之不易的网球,瘫倒在圈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脸上却露出了混合着痛苦和一丝成就感的笑容。
抢圈游戏的残酷,在于它将竞争的本质赤裸裸地展现在每个人面前。在这里,礼貌、谦让、甚至所谓的“公平”都是奢侈品。有的只是为了生存和变强而不择手段的拼搏。它逼迫着每一个参与者,尤其是初来乍到的初中生们,迅速褪去天真,适应这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这是一场关于意志、智慧和生存本能的试炼。唯有通过者,才有资格继续留在这个强者云集的合宿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