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云主持林峰全面工作的第一个星期,是在高速运转与巨大压力中度过的。他像一位技艺高超的舵手,在风浪尚未完全平息的海域,努力调整着航向,稳定着船身。每一天,他的办公室都仿佛一个临时的指挥中心,人流不息,电话不断。
首要任务是“止血”。马卫国留下的烂摊子触目惊心:多个重大项目因资金链断裂或负责人被查而停滞;财政账目混乱,一些必要的民生支出都受到影响;部分机关单位工作效率低下,观望情绪浓厚。
沈青云采取了果断措施。他亲自约谈了各大银行在林峰的负责人,以国家级试点和市委市政府的信用为背书,为几个关乎转型核心和民生保障的在建项目争取到了过渡性贷款,确保了工程不烂尾。同时,他顶着巨大压力,启动了对市属国有企业的紧急审计和效能评估,撤换了一批在其位不谋其政、甚至可能存在问题的负责人。
“立规矩”同样重要。在一次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沈青云脱稿讲了近一个小时,话语掷地有声:
“同志们,林峰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从今天起,我们要立几条铁规矩:第一,一切决策,必须依法依规,集体研究,杜绝‘一言堂’;第二,所有项目,必须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严禁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第三,考核干部,主要看实绩,看担当,看群众口碑,绝不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
他没有点名马卫国,但每一句话都像鞭子,抽在那些曾经依附马卫国或者心存侥幸的人心上。会场鸦雀无声,许多人感受到了与马卫国时代截然不同的凛冽气息
然而,破旧立新必然伴随阵痛和阻力。以宣传部部长赵东来为代表的一些干部,虽然表面上支持工作,但在具体执行沈青云的意图时,却显得束手束脚。尤其是在宣传口径上,赵东来过于强调“稳定”,对揭露马卫国时期的问题、宣传新的执政理念显得有些消极,生怕“步子太大”引发不必要的反弹。
沈青云察觉到了这种微妙的抵抗。他没有急于敲打赵东来,而是在一次关于试点政策宣传的专题会议上,看似无意地提到了他在基层调研时听到的群众议论:
“有群众跟我说,‘以前总觉得政府政策离我们很远,是领导们关起门来定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啊。”沈青云目光扫过与会者,最后在赵东来脸上停留了片刻,“我们的宣传,不能总是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要接地气,要把我们为什么转型、怎么转型、转型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清楚,说明白。有时候,直面问题,本身就是凝聚共识的最好方式。”
这番话,既点出了宣传部工作的不足,又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保留了赵东来的颜面。赵东来面色微红,会后主动找到沈青云,表示会立刻调整宣传策略,加大对新政策、新理念的宣传力度。沈青云这种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的做法,开始逐渐赢得一些中间派干部的真心认可。
一周后,一个意外的消息从省里传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多个部委,将组织一个“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高级研修班”,旨在为各地培养推动转型的骨干力量。每个省推荐两名正厅级或潜力突出的副厅级干部参加,培训地点在中央党校,为期三个月。
省委经过研究,决定将其中一个名额,留给刚刚稳定住林峰局面的沈青云。
当省委组织部的通知传到沈青云手上时,他感到有些意外。林峰百废待兴,此刻离开三个月,他内心有些犹豫。秘书长张辰却看出了其中的深意:“沈书记,这是好事啊!这个研修班层次很高,参加的都是在转型一线工作的同僚,更是中央直接考察和储备干部的重要平台。林峰这边,只要大方向定了,具体工作我们可以按照您的部署扎实推进。您去学习,既能充电,也能将林峰的实践带到更高层面去交流,甚至为林峰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沈青云沉吟片刻,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这不仅是学习,更是一个信号,表明他的工作和能力,已经进入了更高层组织的视野。这或许就是用户所期待的,“全国性”发展的起点。
晚上,他接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亲自电话。领导肯定了他在林峰危难之际的表现,语重心长地说:“青云同志,林峰的局面初步稳住了,这证明了你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但治理一个地方,光有勇气和决心还不够,还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更系统的理论和更丰富的经验。这个研修班是个难得的机会,你去好好学习,深入思考,特别是要多了解其他兄弟省市,尤其是那些条件更艰苦、转型更困难的地区的经验和教训。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未来才能担当更重的担子。”
领导的话,如同拨云见日,让沈青云豁然开朗。他意识到,自己的舞台,或许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林峰。
赴京参加研修班的消息很快在小范围内传开。有人羡慕,有人觉得他此时离开是“躲避风头”,也有人看到了他更远大的前程。
在临行前的最后一次市委常委会上,沈青云布置了未来三个月的工作重点。他特别强调,各项工作必须按既定方针推进,尤其是国家级试点,绝不能有任何延误。他指定由一位资历较老、作风相对稳健的副书记临时牵头日常事务,但重大决策必须集体研究,并随时与他保持沟通。
“我离开的这段时间,是对我们林峰新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最好考验。”沈青云环视众人,眼神中充满信任与期待,“我相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林峰一定能稳住局面,持续向前。”
散会后,周伟留了下来,这位铁血的公安局长眼中竟有些不舍:“书记,您放心去学习,林峰的天,塌不下来!有我老周在,保证不出乱子!”
沈青云用力握住他的手:“周局,家里就交给你和大家了。等我回来,希望看到一个更有活力的林峰。”
离开市委大楼时,已是深夜。沈青云没有坐车,而是独自在林峰的街道上走了一段。初秋的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拂着他因连日操劳而略显疲惫的脸庞。他看着这座曾经被阴霾笼罩,如今正在努力挣脱枷锁的城市,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感情。
这里有他奋斗的足迹,有信任他的百姓,也有未竟的事业。但他知道,个人的成长与事业的推进,有时需要跳出固有的圈子,站在更高的山巅,才能看清更远的路径。
这次中央党校之行,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眺望。眺望林峰之外的广阔天地,眺望那些同样在发展中挣扎、探索的贫困市县,眺望一个更具挑战性、也更能实现抱负的未来。
他抬起头,望向北方那片璀璨的星空。那里,是首都,是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