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交流会,最终在天元宗孙长老一番勉励与总结中,落下了帷幕。真武宫众人虽在丹道上稍逊,但江奕辰那悬而未决的神秘丹药,以及他与慕芊雪那场惊世骇俗的“平手”切磋,无疑为真武宫挣足了脸面。
尤其是江奕辰!
交流会结束后,真武宫弟子并未立刻离去,而是被允许在天元宗客舍再停留两日,以便更深入地感受天元宗氛围,或是进行一些私下的交流。
而就在这两日间,一股无形的风,已然随着那些离去的天元宗弟子,吹遍了这座悬浮于云端的庞大宗门。
起初,只是在弟子间口耳相传的轶事。
“听说了吗?这次真武宫来了个怪胎!”
“怪胎?谁啊?龙吟宗那个赵什么的?”
“不是!是无极宗的一个弟子,叫江奕辰!就是以前传说痴傻了好多年那个!”
“他?他能有什么本事?”
“嘿,你可别小瞧人!炼丹环节,他炼的丹药连孙长老都惊动了,亲自注目,评价极高!论道时,几句话就点醒了一位师兄的疑难!最厉害的是切磋,慕师姐亲自出手,流云惊雪掌下,百招竟未能击败他,最后慕师姐主动停手,直言佩服其身手!”
这样的对话,在演武场边、在讲经堂外、在灵膳殿内,不断上演。消息在传播中,难免添油加醋,越发显得神乎其神。
“百招?我听说慕师姐动用全力都奈何不了他!”
“何止!据说他身法如鬼似魅,根本看不清动作!”
“孙长老都对他另眼相看,说不定想收他为徒呢!”
“以前都叫他‘真武傻小子’,现在看来,傻的是我们啊!”
“真武傻小子”这个带着些许戏谑和过往轻视的称呼,再次被提起,但其含义却已截然不同。不再是嘲讽,反而成了一种带着惊奇、探究乃至一丝敬畏的代号。
江奕辰那日在云台上,于漫天云雪中鬼魅般闪避的身影,深深烙印在了许多目睹那一战的天元宗弟子心中。他那份以弱抗强的坚韧,那份将身法运用到极致的从容,都让人无法再将他与“痴傻”、“末宗弟子”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
甚至有一些擅长身法的天元宗弟子,私下里开始模仿、推演江奕辰那日的步法轨迹,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种违背常理的流畅与诡变,更是对其佩服不已。
这股风,自然也吹到了真武宫众人暂居的客舍。
洪晓梅外出转了一圈,回来时兴奋得小脸通红,叽叽喳喳地向江奕辰描述着外面是如何议论他的。
“辰小子!你现在可出名了!好多天元宗弟子都在打听你呢!都说你是身法天才!”她与有荣焉,仿佛被夸奖的是自己。
陈丽霞也笑着道:“奕辰此次,确实为我宗扬名了。”她看向江奕辰的目光,充满了欣慰。
连一向严肃的铁长老,见到江奕辰时,也难得地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膀:“做得不错,没有堕我真武宫威名。不过,名声在外,是动力,也是压力,日后更需谨慎。”
江奕辰面对这些,只是平静地笑了笑,并未多言。
他深知,这所谓的声名,如同水中月镜中花,看似绚烂,实则虚无。是慕芊雪的手下留情,是孙长老的另眼相看,更是他自身隐藏了大部分实力和底牌的结果。若真以为凭此就能如何,那才是真正的愚蠢。
这声名带来的,除了些许便利,更多的恐怕是暗处的关注与潜在的麻烦。龙吟宗那边暂且不提,天元宗内,也未必人人乐见一个外宗弟子在此大出风头。
他依旧每日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在客舍内打坐调息,恢复与慕芊雪一战的消耗,同时默默消化着此行所见所闻,尤其是对天元宗功法、身法的感悟,将其融入自身的《万化诀》与“幽冥鬼影步”体系之中。
偶尔外出,他能感受到周围投来的各种目光——好奇、审视、羡慕、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但他皆坦然受之,步履从容,气息内敛,让人看不出深浅。
声名渐远,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扩散。
江奕辰站在这涟漪的中心,心静如水。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那归途之中,在那即将到来的天衍秘境,在那隐藏在迷雾之后的血海深仇!
他需要这声名作为掩护,也需要更强的实力,来支撑这声名之下的暗流汹涌!
两日时间,转瞬即过。
真武宫众人,在铁长老的带领下,辞别天元宗,踏上了归途。
来时默默无闻,归时……却已携带着一段引人议论的传奇。
而江奕辰这个名字,也必将随着这些回归的真武宫弟子,传回宗门,掀起新的波澜。
归途,注定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