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闻言,差点被茶水呛到。
这小子,刚立了功就惦记上这个了?
他清了清嗓子,语气变得高深莫测,还带着点长辈训诫晚辈的意味:“橦子啊,这些东西……讲究的是个机缘。悟性、心性、机遇,缺一不可。你现在机缘未到,强求不得。”
他顿了一下,语气转为郑重,带着明显的敲打意味:
“而且,你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脚踏实地!是学好用好科学的刑侦理论,是积累经验,是锤炼业务能力!别整天想着走这些……野路子!”
“那些是锦上添花,甚至是不得已时的旁门左道,根基不稳,走不了正道,懂吗? 好好把这次的经验总结好,把基础打牢,比什么都强!”
“是是是,哥,我明白了!我一定脚踏实地,学好科学理论!”范橦在电话这头点头如捣蒜,语气无比诚恳,心里却忍不住腹诽:
伟哥啊伟哥,您这“野路子”明明用得那么爽,效果立竿见影,现在倒教育起我来了……不过这话,他也只敢在心里嘀咕嘀咕。
————————
翌日清晨,乌鞘市公安局大楼外,早已被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个昼夜之间传遍了这座饱受阴霾笼罩的城市。那个犯下累累血案、让无数家庭陷入绝望深渊的恶魔,终于落网了!
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唢呐声汇成一片欢腾的海洋,驱散了沉积多日的恐惧。
自发涌来的市民们脸上洋溢着久违的激动与释然,大家高举这自制的锦旗,上面用浓墨写着“神兵天降,为民除害!”、“人民卫士,罪犯克星!”。
欢呼声、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冲击着公安局那威严却略显陈旧的门墙。
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味和一种劫后余生的热烈气息,阳光似乎都因此而显得格外灿烂。
专案组办公室内,江梦站在窗边,撩开百叶帘的一角,静静看着楼下沸腾的人群。
她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的平静。这场风暴的中心,现在需要转移了。
“范橦。”江梦转过身,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却少了几分往日的凝重,“外面的场面,还有后续的媒体采访、情况通报,你全权负责处理。报告要尽快形成,措辞严谨,重点突出集体智慧和艰苦奋战。”
这也是她和祁同伟沟通后的结果,她顿了顿,目光落在范橦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上:“这是你的职责,也是你应得的……高光时刻。把握好分寸。”
“是!江处!保证完成任务!”范橦挺直腰板,声音洪亮,胸膛里一股热流涌动。
他知道江梦的意思,祁同业也跟他说过,功劳的大头,那耀眼的光环,此刻正聚焦在他身上。
接下来的几天,范橦仿佛置身于一场华丽而忙碌的旋风之中。
他成了乌鞘市乃至全省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人物。
公安局的会议室、临时布置的采访间,闪光灯此起彼伏,镜头对准了他年轻却因连日奋战而略显沧桑的脸庞。
“范警官,请问你们是如何在重重迷雾中锁定真凶的?”
“范警官,能透露一下关键的突破点是什么吗?”
“听说您运用了前沿的犯罪心理学和地理画像技术,能否具体谈谈?”
面对长枪短炮和记者们连珠炮似的提问,范橦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沉稳。
他红光满面,精神奕奕,每一次面对镜头都下意识地正了正胸前的警徽。
回答问题时,他牢牢记住祁同伟的叮嘱和江梦的指示,将功劳归于专案组的集体协作、上级领导的正确指挥以及一线干警的艰苦摸排。
他巧妙地引用了“犯罪地理画像分析”、“精准的行为分析”、“犯罪分子的心里侧写”等听起来高大上又安全的词汇,避开了所有“野路子”的玄学敏感点。
他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言语间充满了对警徽的忠诚和对受害者的悲悯,将一个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警界新星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
通稿和新闻片段迅速传遍大街小巷,范橦的名字和他“神探”般的形象,一时间家喻户晓。
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也是最耀眼的高光时刻。
每一次成功的采访,每一次热烈的掌声,都让他内心深处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虚荣感。走路都感觉脚下生风。
一个月的光阴在紧张有序的收尾工作中悄然流逝。
最后案件卷宗被反复核对、装订成册,厚厚的案卷记录着血腥的罪恶,也铭刻着最终告破的艰辛。随着最后一份报告敲定公章,专案组的历史使命宣告完成。
乌鞘市公安局大楼内,曾经弥漫的焦灼与凝重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尘埃落定的松弛和淡淡的离愁。
来自各地的专家和抽调警力开始陆续收拾行囊,告别这座留下深刻印记的城市。
走廊里,握手、道别、互留联系方式的声音此起彼伏。
虽然这一个月,范橦的名字连同“乌鞘案神探”的称号,随着媒体的报道传遍了街头巷尾。
但是在这群专案组专家的眼里,他们都知道祁同伟才是破获这个案子的关键!
“下次去部里汇报,一定要找机会拜会一下这位祁秘书!”
“对,得好好请教请教他那套理论!”
“听说他年纪不大?真是后生可畏啊!这名声,我看很快就要从我们这儿,传遍大江南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