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处的绝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千里之外,广州“珠江世纪汇”项目总部会议室内,一派紧张而充满干劲的景象。
周志远坐在主位,身姿笔挺,眼神锐利。他身后站着如同铁塔般肃立的阿力,以及数名神情精悍的保镖,无声地彰显着权威与力量。椭圆形的会议桌两旁,坐满了原魏国华派驻在这里的项目核心管理层——各位副总、部门总监、工程总指挥等头面人物。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说了魏家近期发生的惊天巨变,此刻看着主位上这位气质冷峻、与魏老董事长眉眼相似却更显锐利的“大少爷”,心中都明白,这恐怕就是魏氏集团未来的新掌门人了。气氛恭敬中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周志远没有多余的寒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各位,从今天起,由我正式接手‘珠江世纪汇’项目的一切事务。过去的种种,既往不咎。我只看重一件事:效率,和结果。”
他拿起面前的项目进度报告,手指点在上面:“废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就开始。第一,工程重启计划。阿力,你负责协调所有施工队,三天内,我要看到工地上恢复大规模施工,设备、人员必须全部到位!”
阿力沉声应道:“是,远哥!”
“第二,”周志远看向负责报建和政府的副总,“所有之前被卡住的审批环节,列出清单,明确卡点部门和负责人。我不管你用什么合规的方法,一周内,我要看到突破性进展!需要动用哪些关系,直接报给我!”
那位副总精神一振:“明白,周董!”
“第三,资金!财务总监,”周志远的目光转向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项目新的资金渠道已经打通,首批款项明天就会到账。你负责做好对接和规划,确保资金高效、安全地用在刀刃上,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不必要的浪费和拖延!”
财务总监连忙点头:“请您放心,周董!”
“第四,市场和招商!虽然项目还在建设期,但前期预热和意向客户储备必须立刻启动!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完整的市场推广方案和首批重点招商目标清单!”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雷厉风行,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被调动起来,所有人都被这位新老板的果断和强势所震慑,同时也隐隐看到了项目重启、再创辉煌的希望。他们知道,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而这位周董的手腕和气派,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强硬得多。
广州的天空下,“珠江世纪汇”这个庞然大物,在沉寂多日后,终于再次发出了轰鸣的前奏。而周志远,正稳稳地坐在驾驶座上,掌控着方向。
“珠江世纪汇”项目总部的顶层办公室内,周志远揉了揉眉心,面前摊开的是项目进度报告和魏氏集团海外主要分支机构的资料。他的目光越过繁忙的工地,投向更远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父亲魏国华的话语犹在耳边,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让他无法推拒,却也倍感压力。他自己的启航集团,规模已达数千亿,业务遍布全球,管理起来已然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魏氏集团这艘庞大的商业航母,对他而言,并非觊觎已久的猎物,反而更像是一份突如其来的、极其沉重的责任。
“爸这是把最难的担子压给我了。”周志远低声自语,语气中没有抱怨,只有对父亲深切的理解和一丝无奈。他明白父亲的心思。老爷子年近八十,经此重创,身体和精神都大不如前。他必须为魏氏集团的未来找一个可靠的掌舵人。
魏哲?周志远摇了摇头。这个弟弟,能力有限,心性浮躁,更麻烦的是,他背后站着的是犯下弥天大罪的母亲和舅舅。老爷子虽然念及骨肉亲情,不可能对魏哲绝情,给他一份丰厚的产业保其一生富贵是必然的,但绝不可能将整个魏氏集团的未来交到魏哲手上。那不仅是对集团数万员工的不负责,也是对魏家基业的毁灭性打击。将集团交给自己,是父亲在历经劫难、看清现实后,做出的最痛苦也最明智的决定。
“我不是想要这份家业,”周志远看着窗外,眼神坚定,“是爸需要我,魏氏集团需要我。” 这份责任,他推不掉,也不能推。
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魏哲绝不会轻易接受这个安排。以他对这个弟弟的了解,魏哲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他或许不敢明目张胆地对抗父亲,但暗中揽权、设置障碍、甚至分割资产的心思,绝对会有。事实上,魏哲已经开始动作了——封锁海外关于他周志远存在的消息。
阿力悄无声息地走进办公室,将一份更详细的海外高管分析报告放在桌上。“远哥,这是您要的资料。魏总那边,确实在刻意淡化您的信息,海外不少负责人可能还被蒙在鼓里。”
周志远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眉头微蹙:“他这么做,无非是想造成信息不对称,巩固他在海外的控制力。等到父亲正式宣布时,他好有更多的筹码和缓冲余地。”
“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吗?”阿力问道,“如果海外的人一直不了解情况,将来交接时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阻力。”
“当然要做准备。”周志远合上报告,语气沉稳,“但不能硬来,更不能伤着阿哲。父亲希望看到的是平稳过渡,是兄弟之间哪怕不能亲密无间,至少也能相安无事,各自安好。我不能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白板前,拿起笔:“我们要做的,是未雨绸缪,是潜移默化。既要让海外那些关键人物,特别是跟了父亲多年的老臣,提前有个心理准备,认同父亲的决定,理解我的角色;又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刺激到魏哲,不能让他觉得我们是在跟他抢班夺权,引发激烈的对抗。”
他在白板上写下几个要点:
“第一,沟通对象要精准筛选。优选选择那些明事理、顾大局、对父亲绝对忠诚的老臣子。他们更能理解父亲的苦心,也更看重集团的稳定和未来。”
“第二,沟通方式要温和、非正式。可以通过私人渠道,比如我亲自给他们打越洋电话,以晚辈请教、关心集团事务的名义,自然地带出父亲的身体状况和对我的一些期许。重点是表达我对集团发展的想法,展现能力和诚意,而不是去宣布什么。”
“第三,信息传递要循序渐进。先建立联系和初步印象,随着广州项目取得进展,逐步加强沟通。让成绩说话,比任何空洞的承诺都更有力。”
“第四,对魏哲,要留有余地。在沟通中,可以适当肯定他目前的工作,强调未来兄弟协作的可能性。即便知道他在封锁消息,我们也不去正面戳破,避免直接冲突。”
周志远放下笔,看向阿力:“我们的目的,不是去争夺什么,而是去构建理解和支持的基础。让海外的同仁们明白,父亲的选择是基于集团长远发展的考量,我接手,是为了更好地守护父亲一辈子的心血,也是为了保障所有依附于魏氏集团的人的利益,包括魏哲应得的那一份。”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透露出担当与远见:“广州这个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会把它做好,做得比所有人预期的都要好。这不仅是为了项目本身,更是向父亲,向集团内外所有人证明,我有能力,也有决心,扛起这份责任。”
阿力看着周志远,眼中充满了信服。这位大哥,考虑的从来都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如何在维护家族情谊、遵从父愿的前提下,确保魏氏巨轮能够平稳航行。
“我明白了,远哥。我会按照这个思路,尽快拟出一份详细的接触名单和沟通方案。”
“好,去吧。记住,稳字当头,和为贵。”周志远叮嘱道。
他知道,前路充满挑战,既要应对商业上的难题,也要妥善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但他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这不仅是为了父亲,也是为了那个刚刚经历重创、需要重新凝聚的家庭。他必须走好每一步,在责任与亲情之间,找到一个最稳妥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