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馆的战术分析会上,王教练把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的图谱挂了满墙。“今天,我们来聊聊‘国术发力’在乒乓球中的应用。”他指着形意拳的“五行拳”图谱,“屈正阳的正手攻球,用的就是‘崩拳’的发力;他的步法移动,借鉴了八卦掌的‘走圈’;而他处理下旋球的‘沉劲’,则来自太极拳。”
形意拳的“五行发力”
王教练拿起球拍,演示起“崩拳”的发力:“形意拳的‘崩拳’,核心是‘转腰沉肩,力达拳面’。你们看,乒乓球的正手攻球,其实就是‘崩拳’的变形——转腰是‘崩’的启动,沉肩是‘崩’的蓄力,最后收小臂是‘崩’的爆发。屈正阳把这个发力链条练通了,所以他的正手攻球力量集中,穿透力强。”
他让屈正阳上台演示,然后对比普通队员的正手攻球录像:“你们看,普通队员的发力是‘分段式’的,腰、肩、臂各自为战;屈正阳的发力是‘一体式’的,力量从脚底贯穿到球拍,所以他的球更‘顶’。”队员们看得啧啧称奇,纷纷拿起球拍模仿起来。
八卦掌的“走圈步法”
接着,王教练讲解八卦掌的步法:“八卦掌讲究‘以圆为形,以走为用’,你们乒乓球的步法移动,其实就是在走无数个小圆。屈正阳把八卦掌的‘摆扣步’融入到滑步和并步中,所以他的移动总是带着拧转,让对手难以预判。”
他让樊振东上台,演示了一下午刚学的八卦步法,然后对比他之前的直线步法:“你们看,樊振东现在的移动,多了几分‘拧转’的劲儿,对手就很难抓他的移动规律了。”队员们纷纷尝试在球台边“走圈”,训练馆里一时间像开了“八卦阵”。
太极拳的“松沉劲”
最后,王教练讲解太极拳的“松沉劲”:“太极拳讲究‘松、沉、圆、活’,这和乒乓球的发力理念不谋而合。屈正阳处理下旋球的‘沉劲’,就是‘松沉劲’的体现——手腕放松,腰胯下沉,把球的旋转‘化’掉,再‘发’出去。”
他让队里的削球手李想上台,和屈正阳对练下旋球。李想的削球又转又沉,屈正阳却用“松沉劲”一一化解,回球的旋转和落点让李想难以招架。“看到了吗?这就是‘化劲’的威力。”王教练说,“乒乓球不是蛮力的较量,更是‘巧劲’的比拼。”
队内的“国术热潮”
这次分享会后,队里掀起了一股“国术热潮”。队员们纷纷向屈正阳请教武术发力,训练馆里经常能看到有人在比划形意拳的招式,或者在球台边走八卦圈。王教练对此乐见其成:“多元化的训练思路,才能培养出多元化的选手。屈正阳开了个好头,希望你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力密码’。”
晚上,屈正阳在宿舍整理训练笔记,把王教练讲的“国术发力”要点又梳理了一遍。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武术与乒乓球的融合之路还很长。他拿出手机,给在省队的哥哥屈正峰发了条微信:“哥,教练今天讲了国术发力,收获很大。你那本形意拳的书,我还得再研究研究。”很快收到了回复:“弟,好好练,咱们家的国术,不能在你这断了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