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去国家队报到还有五天,屈正阳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上午进行技术训练,下午进行体能训练,晚上则研究国家队的训练计划和对手的比赛录像,为即将到来的集训做最后的调整和准备。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屈正阳就已经来到了八一队的训练馆。他今天要重点练反手——这是他的短板,也是国家队教练重点关注的地方。他开启了“国术乒乓系统”的“反手专项训练”,虚拟场景里,许昕的虚拟影像正在打反手拧拉,球带着强烈的侧旋,直奔他的反手死角。
【反手专项训练开启,当前熟练度65%,目标熟练度70%,建议重点练习“手腕调节幅度”和“旋转判断速度”,消耗30点经验值(当前735\/1000),可提升训练效率40%。】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
屈正阳按照系统提示,刻意放慢了反手快拨的节奏,专注于手腕的调节和旋转的判断。每一次接发球,他都会先看清楚球的旋转方向,再用手腕轻轻一拧,把球打回虚拟许昕的反手空档。刚开始,他还会因为旋转判断失误而丢分,但练了一个小时后,他的反手快拨越来越稳,准确率也越来越高。
反手训练的瓶颈突破与体力消耗的加剧。练到第三组时,屈正阳的小臂开始发酸,手腕也有些发麻——反手训练比正手训练更消耗体力,尤其是手腕的调节,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他想休息一下,但系统提示“距离目标熟练度还有3%,建议继续训练30分钟,可完成目标”。
“拼了!”屈正阳深吸一口气,继续投入训练。他用太极的“气息调节”技巧,深呼吸几次,缓解小臂的酸胀感,然后继续专注于反手快拨。30分钟后,系统提示“反手快拨熟练度提升至70%,训练完成”,他才停下来,坐在场边的椅子上,大口喘着气。
上午的技术训练结束后,屈正阳简单吃了点午饭,就去了体能训练馆。国家队的体能训练强度很大,他必须提前适应——他今天要练的是核心力量和耐力,这是他体力续航的关键。
体能教练给了他一份体能训练计划:2000米长跑、50个仰卧起坐、50个俯卧撑、30个深蹲。屈正阳按照计划,先开始跑2000米。刚开始,他跑得很轻松,但跑到1500米时,他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腿也有些发沉——体能训练的强度适应与身体极限的挑战。
【检测到体能消耗过快,建议开启“太极呼吸节能模式”,消耗20点经验值(当前705\/1000),通过调整呼吸节奏,降低体能消耗15%,同时提升耐力。】系统的提示弹出来。
屈正阳按照系统提示,调整呼吸节奏——吸气时,气息从丹田出发,顺着经络流到四肢;呼气时,气息从四肢回到丹田,每一次呼吸都能缓解身体的疲劳。他感觉腿不那么沉了,呼吸也变得顺畅了很多,最终以8分30秒的成绩完成了2000米长跑。
接下来是仰卧起坐、俯卧撑和深蹲。这些训练对核心力量要求很高,屈正阳练到一半时,腰腹肌肉就开始发酸,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他知道,只有现在多吃苦,到了国家队才能跟上训练节奏。
下午的体能训练结束后,屈正阳回到宿舍,感觉全身的肌肉都在疼。他打开系统面板,经验值已经降到了685\/1000,反手快拨熟练度70%,核心力量耐力提升10%。他知道,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晚上,屈正阳坐在书桌前,研究国家队的训练计划和对手的比赛录像。国家队的训练计划很详细,每天的训练内容、训练强度、训练目标都写得很清楚——上午技术训练(正手、反手、步法),下午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耐力、爆发力),晚上战术分析(对手研究、战术制定)。
他重点研究了马龙、许昕、张继科等顶尖选手的比赛录像,尤其是他们的反手技术和体能分配——对手技术的深度研究与自身战术的融合优化。他发现,马龙的反手拧拉旋转强、落点准,许昕的反手快拨节奏快、变化多,张继科的反手防御稳、反击狠。他把这些选手的反手技术特点记在笔记本上,想着到了国家队,要向他们好好学习,把他们的优点融入自己的“太极刺客,三盘合一”体系。
研究完比赛录像,屈正阳开始收拾行李。他把训练服、运动鞋、球拍、战术笔记、家人送的礼物一一放进行李箱——训练服要多带几件,国家队训练强度大,衣服容易脏;球拍要带两副,一副常用的,一副备用的;战术笔记要带好,里面记着他的训练心得和对手分析;家人送的礼物要带在身边,看到它们,就像看到家人一样,能给他力量。
收拾完行李,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屈正阳躺在床上,却没有一点睡意——他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马上就要去国家队了,紧张的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跟上国家队的训练节奏,能不能在国家队站稳脚跟。
他深吸一口气,想起了家人的支持、队友的鼓励、教练的指导——这些都是他的动力。他在心里对自己说:屈正阳,别紧张,别害怕,你已经做好了准备。到了国家队,好好训练,好好努力,争取早日成为国家队的主力,成为真正的“太极刺客”,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