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攥着鼠标的手绷得发白,屏幕上“异常文件访问记录”的弹窗像道刺眼的伤口。小林把监控截图铺在蓝图板上,指尖颤抖着指向那个穿快递服的男人:“他进来的时候说送文件,我接过快递转身签字的功夫,他就蹭到了苏姐的工位旁,我还以为他只是路过……”
小张猛地捶了下桌子,图纸边缘的咖啡渍被震得晕开:“都怪我,刚才我去茶水间泡咖啡,没盯着门口!要是核心参数真被城建拿去了,我们这半个月的心血不就白费了?”
工作室里的空气像灌了铅,只有电脑主机的嗡鸣声在反复拉扯神经。苏晚深吸一口气,伸手按了按眉心——现在慌没用,得先搞清楚丢了什么。她刚要拨通技术人员的电话,玻璃门突然被推开,带着夜雾的冷风裹着熟悉的气息涌进来,顾沉舟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身后跟着两个穿黑西装的技术人员。
“先别慌。”顾沉舟的声音比平时沉了几分,却像定海神针般稳住了乱作一团的众人。他走到苏晚的电脑前,目光扫过屏幕上的访问记录,“我带了顾氏信息安全部的人,他们能恢复完整的访问日志,还能查到U盘的读取轨迹。”
技术人员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数据线一插上苏晚的主机,屏幕上就跳出来一串代码流。苏晚凑过去看,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文件夹边缘:“他们是不是把所有参数都拷走了?核心筒的受力分析图、新材料的配比数据,还有智能系统的算法模型……”
“别急,正在查读取范围。”技术人员敲键盘的速度快得几乎出现残影,“从日志来看,对方只访问了未加密的基础文件夹,加密文件夹里的核心数据没被触碰——您设置的双重密码防护起作用了。”
苏晚悬着的心猛地落下半颗,后背却已经沁出冷汗。她想起上周给核心数据文件夹加密时,小张还笑她太谨慎,说没人会盯着小工作室的方案偷,现在看来,这份谨慎成了最后的防线。
“未加密文件夹里有什么?”顾沉舟递过来一瓶温水,瓶盖已经拧开。苏晚接过水,指尖碰到他的指腹,一丝暖意顺着冰凉的指尖窜上来。
“是初始版的荷载计算表、常规材料清单,还有地下车库的初步布局图。”苏晚调出文件夹内容,眉头又皱起来,“这些虽然不是核心,但城建拿到手,能猜到我们的设计思路,甚至可能在竞标会上抢先抛出类似的方案框架。”
技术人员突然抬头:“顾总、苏设计师,查到U盘的溯源了——这个U盘登记在‘城建集团行政部’名下,使用人是王总的远房侄子,叫李伟。刚才他已经把读取到的文件发给了城建的技术总监。”
“好,把这个证据固定下来。”顾沉舟拿出手机,拨通总助的电话,语气冷得像冰,“立刻联系法务部,调取李伟的身份信息和文件传输记录,另外,查一下城建最近的材料采购清单,看看他们有没有突然跟进真空绝热板的采购——如果他们要抄方案,肯定会提前备料。”
挂了电话,顾沉舟转头看向苏晚,目光里没有责备,只有冷静的分析:“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刻报警,以商业窃密为由阻止城建参与竞标,但流程至少要三天,可能赶不上周五的竞标会;二是我们连夜优化方案,把他们偷走的基础框架彻底推翻,让他们抄去的东西变成废案。”
苏晚的目光落在蓝图板上的“30%成本节省”标注上,心里突然有了主意。她拿起马克笔,在基础材料清单旁画了个大大的叉:“我选第二个。他们偷的是初始版方案,正好给了我们升级的机会。既然要做,就做到让他们连抄都跟不上。”
顾沉舟眼里闪过一丝赞许,他把椅子拉到苏晚身边,两人的肩膀隔着一拳的距离,目光同时落在蓝图上:“你想怎么优化?需要什么资源,我来协调。”
“首先是材料升级。”苏晚指尖点在“真空绝热板”的标注上,“之前我们选的是单层真空板,现在可以换成‘真空+纳米气凝胶’复合板——这种材料的导热系数能再降0.01w\/(m·K),虽然成本会增加2%,但节能率能提升5%,而且防火等级更高,符合最新的建筑消防规范。”
她顿了顿,又指向智能系统区域:“另外,智能能耗监测之前做的是静态模型,只能按时间段调整,现在我们可以加个‘动态预警模块’,接入顾氏员工的打卡系统,根据实时办公人数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和灯光亮度,这样又能再省3%的能耗成本。”
小张眼睛一亮,立刻拿出计算器:“如果这样算,总成本虽然比之前多了2%,但长期能耗节省能提升8%,而且消防等级升级,后期不用再做改造,反而更划算!”
“但纳米气凝胶供应商那边,我们之前没对接过,不知道能不能在三天内拿到样品参数和报价。”小林皱着眉,手指飞快地在手机上翻找供应商名单,“我之前在行业展上见过一家做这个的,叫‘中科新材料’,但没留联系方式……”
“中科新材料的总经理是我大学同学。”顾沉舟拿出手机,直接拨通了电话,“老陈,我是顾沉舟,需要你们纳米气凝胶复合板的最新样品参数和批量报价,现在发我邮箱,另外,明天一早送一批样品到苏晚工作室,加急。”
电话那头不知道说了什么,顾沉舟轻笑一声:“谢了,下次约酒。”挂了电话,他看向苏晚,“参数半小时内到,样品明天早上八点到,不影响方案调整。”
苏晚心里一暖,原来他说的“协调资源”不是空话,而是真的能立刻打通关键环节。她拿出笔记本,开始列优化清单:“小张,你负责重新计算核心筒的受力——复合板比之前的真空板轻15%,核心筒的荷载能再减5%,你把这个数据加进受力分析图里;小林,你联系顾氏It部,对接员工打卡系统的接口,确保动态预警模块能正常接入;我来调整成本清单和ppt,把升级后的优势突出出来。”
顾沉舟没走,他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一边看苏晚修改方案,一边偶尔帮着对接资源——法务部发来李伟的文件传输记录,他转发给苏晚备份;中科新材料的参数到了,他先帮着核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甚至在小林对接It部遇到阻碍时,他一个电话过去,顾氏It总监亲自牵头协调。
工作室的时钟一圈圈转,咖啡喝空了好几罐,窗外的夜色渐渐被晨光染成淡蓝色。苏晚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把最终版成本清单保存好,转头看向顾沉舟——他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她修改的ppt上,眼底有淡淡的红血丝,显然也陪了一夜。
“都改完了?”顾沉舟直起身,递过来一份热三明治,“刚才让总助买的,趁热吃点。”
苏晚接过三明治,咬了一口,温热的馅料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大半疲惫。她看着ppt首页“科技+环保+动态优化——顾氏总部新址升级方案”的标题,心里终于踏实下来:“升级后的方案,比之前多节省了3%的长期能耗,而且消防和安全等级都有提升,就算城建抄了我们的初始版,也根本比不过这个。”
顾沉舟点点头,拿出手机调出一张截图:“总助刚发来的,城建昨天下午紧急向供应商订了一批真空绝热板,数量正好跟我们初始方案里的用量一致。看来王总还以为拿到了制胜法宝。”
“那竞标会上,我们要不要拿出他们窃密的证据?”小张凑过来问,眼里带着点愤懑。
顾沉舟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沉吟道:“暂时不用。证据留到最后,要是他们敢在竞标会上抄方案,我们再当众拿出来,让他们不仅赢不了标,还要在行业里丢尽脸面。”
苏晚心里一动,抬头看向顾沉舟——他做事不仅有魄力,还懂策略,既不主动挑事,也绝不任人欺负,这种沉稳让她莫名觉得安心。
正说着,苏晚的手机突然震了一下,银行App推送的到账通知跳出来:“您尾号8762账户收到转账元,备注:天使投资款。”
她握着手机的手顿了顿,转头看向顾沉舟。他正低头看着法务部发来的文件,侧脸在晨光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苏晚心里的猜测又冒了出来——之前李律师说委托人“不想让优秀的设计被资金埋没”,现在看来,这个委托人,十有八九就是眼前这个人。
“怎么了?”顾沉舟抬头,正好对上她的目光,“出什么事了?”
“没……没什么。”苏晚赶紧把手机收起来,心跳却快了几分,“就是投资款到账了,正好能用来支付新材料的样品费用。”
顾沉舟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一下,没再多问,只是把一份文件推到她面前:“这是顾氏法务部拟的《保密补充协议》,签了这个,以后你们工作室的核心数据可以接入顾氏的安全云存储,不会再出现这次的问题。”
苏晚拿起协议,逐条看下去——协议里只提了数据安全保障,没提任何附加条件,甚至写明“顾氏不得因存储权限干涉工作室设计决策”。她抬头看向顾沉舟,他眼里没有逼迫,只有纯粹的信任。
“谢谢。”苏晚拿起笔,在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笔尖落下的瞬间,她突然觉得,这份信任比那500万投资更让她触动——他尊重她的专业,也保护她的心血,这种“不越界的支持”,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有力量。
上午九点,中科新材料的样品准时送到。苏晚和小张立刻拿着样品去实验室做检测,数据显示,复合板的导热系数和防火等级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甚至比预期的还要好。小林也打来电话,说顾氏It部已经完成了动态预警模块的接口调试,模拟运行效果非常好。
工作室里的气氛终于轻松起来,小张抱着检测报告欢呼:“太好了!这下我们的方案就是独一无二的,城建就算想抄,也没地方抄!”
顾沉舟看了眼手表,对苏晚说:“距离竞标会还有两天,你们今天好好休息,明天再最后核对一遍方案细节。我已经跟竞标会的主办方打过招呼,会场会加派安保,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苏晚点点头,送顾沉舟到门口。他走到玻璃门旁,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她:“竞标会那天,我会提前半小时到会场,我们再顺一遍答辩流程。还有……”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眼底的红血丝上,“今晚别再熬夜了,身体垮了,再好的方案也没用。”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连忙点头:“我知道了,顾总。谢谢您今天……帮了我们这么多。”
“不用谢。”顾沉舟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转身走进晨光里,“我们是合作方,不是吗?”
看着他的车消失在路口,苏晚才转身回工作室。小林凑过来,挤了挤眼睛:“苏姐,顾总对我们也太好了吧?又是调技术人员,又是帮着对接供应商,还特意让我们接入顾氏的安全云——你说,他是不是……”
“别瞎想。”苏晚打断她,却忍不住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刚才银行到账的通知还在屏幕上亮着,“他是看重我们的方案,不想项目出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竞标会的答辩准备好,别辜负他的信任。”
话是这么说,心里的某个角落却像被晨光晒暖了,软乎乎的。苏晚走到蓝图板前,看着升级后的方案图纸,突然觉得,这次的危机不仅没打垮他们,反而让方案变得更完美,也让她和顾沉舟之间,多了种超越“合作方”的默契。
然而,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傍晚的时候,苏晚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屏幕上的文字像淬了冰:“苏晚,识相点就主动退出竞标会。你要是敢上台答辩,明天早上,你工作室欠供应商材料款的证据就会出现在行业论坛上——到时候,没人会再跟你合作。”
苏晚握着手机,指尖冰凉。她立刻把短信转发给顾沉舟,没过两分钟,顾沉舟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语气比早上冷了好几度:“王总这是狗急跳墙了。你别担心,欠材料款的事我已经让总助处理了,今天下午就把所有欠款结清,他没机会拿这个做文章。”
“可他还会用别的手段吗?”苏晚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心里有些不安,“竞标会还有两天,他要是再耍什么花样……”
“放心,我已经让法务部和安保部盯着他了。”顾沉舟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敢再动歪心思,我就让他不仅丢了项目,还得承担商业窃密的法律责任。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心准备答辩,其他的事交给我。”
挂了电话,苏晚看着手机屏幕上顾沉舟的名字,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她走到蓝图板前,拿起马克笔,在方案首页的“升级优势”旁又加了一条:“动态优化方案,可应对突发政策调整”——这是她早上突然想到的,万一竞标会当天出现政策变动,这个优势能让方案更有竞争力。
工作室的灯重新亮起来,苏晚打开ppt,开始模拟答辩流程。小张和小林也凑过来帮忙,偶尔提出修改意见。夜色渐深,方案越来越完善,竞标会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苏晚知道,这场仗还没结束。王总不会善罢甘休,竞标会上肯定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但她不再害怕——她有最完善的方案,最靠谱的团队,还有那个会在她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她的人。
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落在蓝图上“科技+地产融合”的标注上。苏晚合上电脑,心里默默想着:顾沉舟,谢谢你。竞标会上,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而此时的顾氏集团顶楼办公室里,顾沉舟看着法务部发来的“城建商业窃密证据链”,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眼神冷下来。总助站在旁边,低声说:“顾总,王总刚才联系了竞标会的评委张教授,想请他吃饭,被张教授拒绝了,还把通话录音发给了我们。”
“很好。”顾沉舟把证据链保存好,“把这些证据整理好,竞标会当天备用。另外,明天早上让张教授来公司一趟,我想跟他聊聊项目的政策适配性——苏晚的方案里加了应对政策变动的设计,我得让评委提前知道这个优势。”
总助点头应下,转身离开。顾沉舟拿起手机,翻出苏晚早上发来的“动态优化方案”截图,嘴角微微上扬。他想起昨晚她趴在桌前修改方案的样子,眼里带着专注的光,像株在风雨里顽强生长的花。
“苏晚,”他轻声念出这个名字,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竞标会那天,我们一起赢。”
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像星星落在地上。一场围绕着顾氏总部新址项目的较量,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竞标会的舞台已经搭好,王总的阴谋、评委的态度、方案的最终呈现……所有的悬念,都将在两天后的竞标会上,一一揭晓。而苏晚和顾沉舟之间,那份在专业交锋中慢慢滋生的情愫,也将在这场硬仗里,迎来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