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透过车窗,把高速路两侧的银杏染成暖金色时,苏晚靠在副驾驶座上,指尖轻轻划着手机里的照片——是昨天在金鸡湖拍的全家福,妈妈披着浅粉色丝巾笑眼弯弯,爸爸举着相机的手还带着点拘谨,顾沉舟则悄悄揽着她的腰,眼底的温柔藏都藏不住。
“在看什么?笑得这么甜。”顾沉舟的声音从方向盘后传来,余光瞥见她嘴角的笑意,指尖轻轻打了个方向盘,避开前方的货车。
苏晚把手机递过去,屏幕亮着全家福:“你看爸的表情,好像有点紧张,是不是怕你把他拍丑了?”
后排的爸爸听到,忍不住笑了:“还不是你妈,非要让我站在中间,说‘一家之主就得在c位’,我都多少年没拍过这么正式的合照了。”
妈妈赶紧反驳:“怎么叫正式?咱们一家人出来玩,拍张合照多好,以后老了翻相册,还能想起今天的日子。”她凑过来看手机,指着苏晚的头发,“你看你,风把头发吹乱了,沉舟还帮你别到耳后,多细心。”
苏晚的脸颊悄悄发烫,伸手把手机收回来,转头看向窗外——成片的银杏掠过,像一场金色的雨。顾沉舟察觉到她的小动作,嘴角弯了弯,悄悄把空调出风口调向她那边:“别对着风吹,一会儿头疼。”
车子快下高速时,妈妈突然拍了拍苏晚的肩膀:“对了!昨天买的桂花糕,得给张阿姨和李阿姨各送两盒,她们上次还帮咱们收过快递;还有你王叔叔的毛笔,别忘了让你爸送过去,他念叨好几天了。”
“知道啦妈,”苏晚点头,转头看顾沉舟,“咱们先把爸妈送回家,再去工作室看看样品,好不好?小林说今天定制笔记本的样品能到。”
“好,”顾沉舟把导航调成爸爸家的地址,“正好顺路,送完爸妈,咱们去工作室对接完,再回家做晚饭。”
车子驶进小区时,邻居张阿姨正拎着菜篮子回来,看到他们赶紧迎上来:“哎哟,晚晚和沉舟回来啦!阿姨听说你们去苏州了,拍的照片好看吗?”
妈妈赶紧从后备箱拿出两盒桂花糕,塞给张阿姨:“刚回来,这是苏州的特产,你尝尝,比咱们这儿的甜。照片拍了不少,回头洗出来给你送过去。”
张阿姨接过桂花糕,笑得眼角皱起:“谢谢你们!上次你们工作室遇到事,我还替你们着急,现在好了,订单都接到苏州去了,真厉害!”
苏晚笑着道谢,心里暖得发慌——原来工作室的事,邻居们都记在心里,这种被牵挂的感觉,比接到大订单更让人踏实。
帮爸妈把行李搬上楼,妈妈就忙着把苏州带回来的碧螺春装进小罐:“这个给你爸的老同事送一罐,那个给你舅舅送一罐,都是明前的好茶,别送错了。”
顾沉舟帮爸爸把相机放进书房,回来时手里拿着一张照片——是上次婚礼时,苏晚和爸妈在银杏林的合照。“叔叔,这张照片洗出来了,挂在客厅怎么样?正好跟苏州的全家福凑一对。”
爸爸接过照片,看了半天,点头说:“好!挂在沙发上面,客人来了就能看到,比挂那些山水画好看。”
苏晚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忽然想起第一次带顾沉舟回家时的场景——当时她还紧张得手心冒汗,怕爸妈不喜欢他,现在却像一家人一样,讨论挂照片、分伴手礼,这种自然的融洽,比任何甜言蜜语都让她安心。
“咱们该走了,”顾沉舟看了眼时间,“小林说样品十点到,别让她等急了。”
妈妈赶紧把两盒桂花糕塞进苏晚手里:“带过去给小林尝尝,小姑娘帮你忙这么久,也该补补。路上慢点,晚上要是忙,就别回来做饭了,我给你们送过去。”
“不用妈,”苏晚接过桂花糕,“我们忙完就回来,想吃您做的番茄炒蛋了。”
车子驶往工作室的路上,苏晚给小林发消息:“我们快到了,样品到了吗?”
小林秒回:“早到啦!晚姐你们快来!厂家还送了面料小样,比上次的更软,我觉得特别适合做‘青芜’第二季的抱枕!”
顾沉舟看着她眼睛亮起来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看你急的,一会儿到了慢慢看,别又像上次那样,把样品拿反了还没发现。”
“那都是多久以前的事了!”苏晚噘着嘴,却悄悄把手里的桂花糕抱得更紧——那是妈妈特意给小林留的,还说“小姑娘爱吃甜,多放了点桂花”。
工作室楼下,小林已经举着样品站在门口,浅绿色的卫衣上沾了点面料纤维,却笑得格外灿烂:“晚姐!顾哥!你们看这个笔记本,扉页印了客户的logo,金色的,特别显档次!还有这个面料小样,摸起来像云朵一样软!”
苏晚接过笔记本,指尖拂过扉页的金色logo——字体圆润,和银杏叶的线条呼应,浅棕色的封面泛着柔和的光,比设计稿上的效果还好。“太好看了!”她抬头看向顾沉舟,眼里满是兴奋,“客户肯定会喜欢的!”
顾沉舟接过面料小样,捏了捏厚度:“这个面料确实不错,比上次的更耐磨,做抱枕不容易变形。小林,你跟厂家说,就定这个面料,让他们先做五十个样品,下周咱们给客户送过去。”
“好嘞!”小林拿出笔记本记下来,忽然看到苏晚手里的桂花糕,眼睛一下子亮了,“这是苏州的桂花糕吧?上次晚姐说特别甜,我早就想尝尝了!”
“给你的,”苏晚把桂花糕递给她,“我妈特意给你留的,说你爱吃甜,多放了桂花。”
小林拆开包装,咬了一口,甜香瞬间漫开:“好吃!比我上次在网上买的还甜!晚姐,你们下次去苏州,能不能带我一起啊?我也想看看拙政园的银杏林。”
“当然可以!”苏晚点头,“下次春天去看海棠花,咱们一起,住上次那家民宿,院子里的桂花春天也香。”
顾沉舟看着她们聊得热闹,悄悄走到旁边,给妈妈发了条消息:“妈,样品没问题,我们忙完就回家吃晚饭,您不用送过来。”
妈妈很快回复:“好!番茄炒蛋已经备好了,就等你们回来炒。沉舟,路上开车慢点,晚晚别让她总看手机,伤眼睛。”
顾沉舟笑着把手机递给苏晚,她看完消息,心里软得发慌——妈妈总是这样,连她看手机的小事都记在心里。
下午三点,三人把样品和面料细节确认完,顾沉舟提议去附近的小馆子吃午饭。“我知道有家鱼香肉丝特别好吃,”他看着苏晚,“上次你还说比家里的下饭,今天咱们去尝尝。”
小林举双手赞成:“好啊!我早就想吃鱼香肉丝了,上次晚姐说的时候,我就馋了!”
小馆子里的鱼香肉丝刚端上来,酸甜的香味就飘满了桌子。苏晚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满足地眯起眼睛:“就是这个味道!比我妈做的还酸一点,更下饭!”
顾沉舟帮她盛了碗米饭,笑着说:“喜欢就多吃点,下午不用回工作室,咱们回家陪爸妈吃晚饭。”
吃完饭,三人分开,苏晚和顾沉舟开车回家。路过超市时,顾沉舟停下车:“咱们买箱牛奶吧,家里的快喝完了,妈说你早上爱喝热牛奶。”
苏晚跟着他走进超市,看着他熟练地拿起低脂牛奶——他记得她最近控糖,特意选了低糖款。“顾沉舟,”她忽然说,“你怎么什么都记得?我自己都忘了家里牛奶快没了。”
顾沉舟把牛奶放进购物篮,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你的事,我都记得。就像你记得我不吃香菜,记得我喝咖啡要加两勺糖一样。”
苏晚的心跳轻轻漏了一拍,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忽然觉得“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记住彼此的小习惯,是把对方的喜好刻进日常里。
回到家时,妈妈正在厨房炒番茄炒蛋,香味飘满了客厅。爸爸坐在沙发上,正把苏州的照片插进相册,看到他们回来,赶紧招手:“晚晚,快来看,这张枫叶的照片洗出来了,比手机上还好看!”
苏晚走过去,看着相册里的枫叶——红得透亮,边缘还沾着点晨露的痕迹,是顾沉舟特意帮她拍的特写。“好看!”她转头看顾沉舟,“下次咱们去太湖,一定要拍更多照片,把相册装满。”
“好啊,”顾沉舟点头,走进厨房帮妈妈端菜,“等‘青芜’第二季上线,咱们就带爸妈去太湖,住带小院的民宿,晚上在院子里吃小龙虾。”
妈妈笑着把番茄炒蛋端上桌:“好!我早就想去太湖了,听说那里的荷花夏天开得特别好,还能采莲蓬。”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番茄炒蛋,聊着苏州的趣事,聊着工作室的计划。灯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窗外的银杏叶偶尔飘进来一片,落在桌角,像给这场温馨的晚餐添了点秋的诗意。
晚上,苏晚和顾沉舟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看着架子上的多肉——佛珠的珠子更圆了,红边月影的叶缘泛着浅红,是顾沉舟白天帮它浇了水。“你看,”苏晚指着多肉,“它们好像比上次更精神了,是不是知道咱们从苏州回来了?”
顾沉舟笑着把她揽进怀里,下巴抵在她发顶:“是知道咱们回来了,所以要好好长,陪咱们过冬天,过明年的春天。”他顿了顿,轻声说,“苏晚,有你,有爸妈,有工作室,这样的日子,就是我想要的一辈子。”
苏晚靠在他怀里,看着远处的路灯亮成一片,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场从苏州开始的秋之旅,不是结束,而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新起点——有家人的牵挂,有彼此的陪伴,有匠心坚守的事业,未来的每一个日子,都会像这秋夜的月光一样,温柔而绵长,把平凡的日常,酿成最甜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