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锦囊之后的几天,晋阳公主李明达的生活表面上一如既往,依旧是那个在父皇兄长的宠爱下,偶尔娇憨、偶尔感春悲秋的深宫少女。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深处有一簇小小的火苗已被点燃,日夜不息地燃烧着,催促着她去探索那个神秘而未知的世界。
她将锦囊藏于妆匣最底层,用几件不常佩戴的珠花掩盖。那枚墨玉玉佩则被她用一根细细的金链穿了,贴身佩戴,冰凉的玉璧紧贴着温热的肌肤,仿佛一个无声的秘密伙伴,时刻提醒着她那份奇遇的真实。
修炼的机会需要小心翼翼地创造。她借口近日睡眠不安,需静心养性,将寝宫内夜间值守的宫女安排在外间,非传唤不得入内。白日活动范围也更多地局限于自己的宫苑,尤其偏爱后院那处偏僻的、种有几株老梅的角落,假意赏花或习画,实则是在寻找无人打扰的时机。
第一次尝试修炼《素心莲华诀》,是在一个月色清朗的夜晚。她屏退左右,独自坐在内室窗边的软垫上,就着烛光,再次仔细研读那鲛绡上的心法口诀。口诀文字古奥,但辅以东方墨留下的红笔注解,意思倒也清晰。它要求修炼者盘膝静坐,意守丹田,调整呼吸,由缓至深,想象自身如莲花蓓蕾,含苞待放,引天地间一缕温和之气入体,循特定经脉缓缓运行。
晋阳公主依言而行。起初,心中杂念纷飞,一会儿想着那青衣人的模样,一会儿担心被外人察觉,呼吸难以平稳。但她天性聪慧,更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几次失败后,便强迫自己沉下心来,排除杂念,只专注于口诀的描述和自身的呼吸。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她心神渐趋空明之际,小腹丹田处突然生出一丝极其微弱的暖意,如同冬日的炭火余烬,虽不炽热,却真实可感。这丝暖流随着她深长的呼吸,竟真的开始沿着口诀所述的路线,极其缓慢地流动起来,所过之处,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感,仿佛干涸的土地得到了甘霖的滋润。
“成了!”晋阳公主心中一阵狂喜,几乎要叫出声来,连忙稳住心神,不敢懈怠,继续引导那丝微弱的内息运行了一个小周天。待收功时,虽觉精神略有疲惫,但周身暖洋洋的,头脑却异常清明,往日因困居宫闱而产生的些许郁结之气似乎都消散了不少。
内功初入门径,给了她极大的信心。接下来,她开始偷偷练习《流云十三式》。没有剑,她便拔下头上的一根玉簪。玉簪质地坚硬,末端尖锐,虽不及真剑顺手,却也勉强可用。
在后院老梅树下,她对照着图谱,一招一式地比划。起手式“云起天边”,要求身姿舒展,意态悠闲。她起初动作僵硬,步伐凌乱,玉簪挥舞起来全无图谱上那般飘逸之感。但她并不气馁,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仔细体会图谱旁注解的要点:“重心微沉,气贯指尖,意动身随……”
渐渐地,她找到了些许感觉。脚步变得轻盈,手臂的挥动也开始带上了一丝流畅的韵律。那根普通的玉簪在她手中,仿佛渐渐有了灵性,划破空气时发出细微的嗡鸣。她沉浸在一种新奇的感觉中,忘却了时间,忘却了身处何地,只觉得身体前所未有的协调与自由,仿佛真的化作了天边的一缕流云,可以随心所欲地舒卷飘荡。
几日修炼下来,她虽无人指点,进展却颇为神速。内息日渐充盈,身体也觉轻健了许多。练习剑法时,偶尔福至心灵,竟能隐约感受到招式之间那种无形的“势”的流转。她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本能地觉得欢喜,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新大门。
每一次修炼,她都如同进行一场神圣而隐秘的仪式。结束后,必会仔细检查周围,确保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然后将玉簪重新簪好,抚平衣裙,恢复成那个端庄娴静的公主模样。只有眼底深处那抹愈发清亮的光彩,和贴身佩戴的那枚日益温润的墨玉,无声地诉说着她生命中正在发生的、不为人知的蜕变。星火已燃,只待风来,便可成燎原之势。而这第一缕微风,正悄然在这深宫禁苑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