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四年,春。
长安城柳絮纷飞,梨花如雪。
李淳罡已不惑之年,可容貌仍如二十少年,肤若凝脂,目如点漆,发黑如墨,无一丝白。他自修《吕氏春秋相面术》中的“驻颜篇”,以“观天象、调气息、养神光”之法,逆改命格,青春永驻。
“驻颜篇”有云:
“人之衰老,非岁月所致,乃心神耗散,精气外泄。若能守神于内,观星于外,调息于中,自可返老还童。”
他每日寅时起身,面朝东方,吞吐紫气,静坐三刻;午时观日影,测阴阳流转;子时仰望北斗,以神光接引星力。久而久之,体内自有清气循环,百病不侵,容颜不改。
他相人之术,已达“隔墙观命”之境。
人未近,他已知其生辰八字;人未言,他已晓其心事隐秘。
他甚至能“观项链”——贵人佩戴之物,皆藏气运。一眼望去,便知其福祸长短。
曾有一贵妇携金项圈求见,问吉凶。李淳罡观其项圈:金光黯淡,内有黑丝缠绕。
他道:“此物不祥,乃亡夫之遗物,你佩戴已久,已沾其怨气。若不除之,三月内必有血光。”
贵妇不信,归家后仍佩戴。三日后,其子坠马,头破血流,险些丧命。她惊惧万分,将项圈投入井中,自此病愈。
消息传入宫中。
一日,内侍传旨:“圣上召神相入宫,为八位皇子相面。”
李淳罡不敢违逆,整衣入宫。
金殿之上,八位皇子分列两侧,皆锦衣玉带,气度不凡。玄宗端坐龙椅,头戴冕旒,目光如炬,不怒自威。
“听闻你相术通神,今日朕考你一考。”玄宗开口,声如洪钟。
李淳罡稽首:“臣不敢欺天。”
他逐一观相。
长子琮:鼻梁中断,如刀劈两半,主早夭,不宜储君。他断言:“此子寿不过三十,若为太子,国必不稳。”
次子瑛:眉压眼,眼露凶光,法令纹直入嘴角,主性刚烈,终遭构陷。他道:“此子有才无德,易招小人妒忌,恐难善终。”
三子亨(即后来的肃宗):耳厚垂轮,如佛耳,目有神光,鼻梁高耸,天庭饱满,主大贵之相。他断:“此子有中兴之命,然需历劫方成。”
四子琰:唇薄如纸,齿露如犬,眼神游移,主心术不正,终将失德。他言:“此子好色贪权,若掌大权,必败国纲。”
其余诸子,亦各有评断。
玄宗听罢,面色微沉。他本宠爱次子瑛,欲立为太子,然李淳罡之言,如冷水浇头。
他忽问:“朕之江山,能传几世?”
李淳罡心头一震。
他早知此问难答,然天命在前,不可欺瞒。
他凝神静气,观玄宗面相:
龙颜虽贵,但法令纹入嘴,主子孙忤逆;
眼下青黑,如卧蚕,主晚景凄凉;
印堂有断纹,如刀刻,主骨肉相残;
发际线后移,主心血耗尽。
他犹豫再三,终低声道:
“陛下龙体康健,
然……
晚年恐有骨肉相残之祸,
归宿……或在饥寒之中。”
殿上死寂。
风穿廊而过,吹动珠帘,叮咚作响。
玄宗怒极反笑:“好个神相!你咒朕饿死?”
他拍案而起,龙袍翻飞:“来人!拿下!”
殿外御林军涌入,刀光闪烁,将李淳罡团团围住。
李淳罡早有预感,袖中藏一道“遁地符”,乃《吕氏春秋相面术》中所载秘法。他口中默念《遁地诀》:
“地母在下,吾神在上,
乾坤倒转,形影无踪,
遁!”
话音未落,他身形一晃,竟如水入土,穿墙而去,只余一片青烟。
玄宗震怒,拂袖离殿,下令通缉: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但凡藏匿者,诛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