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家姐妹甄姜与甄宓看得入神,尤其是甄姜,望着幕布上大皇子的剪影,眼中闪烁着仰慕的光芒。
戏至 ** ,一位气度不凡的青年悄然来到戏台前。看着熟悉的剧情,他眼底浮现追忆之色。临近尾声时,说书人突然发现人群中的青年,神色骤变。青年微笑着摆手示意,说书人这才继续表演。
当故事演绎到大皇子平定草原、驱逐匈奴至漠北时,全场掌声雷动。戏班众人突然跪拜行礼:\"参见大皇子殿下!\"百姓们这才惊觉,原来故事的主人公就在身边,纷纷跪地 ** 。
刘耕颔首示意众人起身,戏班却仍战战兢兢跪着。他恍然明白:在百姓心中,汉室威严依旧。这些艺人演绎皇子事迹,确实犯忌。
\"演得不错。\"刘耕将商铺钥匙递给班主,\"街头表演终究简陋,这间铺面就给你们做戏台吧。\"戏班众人感激涕零,连连叩谢。临行前,刘耕又勉励几句,正要率亲卫离开时,忽然察觉到一道炽热的目光——甄姜正凝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暗叹:\"原来他就是大皇子!\"
人群中,刘耕从容而立。四周百姓热切的目光汇聚在他身上,这位年轻皇子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气度。
甄姜凝视着近在咫尺的身影,昔日听闻的皇子事迹与眼前之人渐渐重叠。她不觉怔怔出神,连身旁妹妹甄宓狡黠转动的明眸都未曾察觉。
\"姐夫!姐夫!\"银铃般的童声骤然响起。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扎着双髻的小女童正踮脚挥手。刘耕目光越过蹦跳的甄宓,落在她身旁的少女身上——瓜子脸莹白如玉,杏眸凝着水光,眉间灵秀之气跃动如初春嫩柳。
怔忡间,甄宓已像只欢快的小鹿奔至刘耕跟前。护卫王越正欲阻拦,却被刘耕抬手制止。那小丫头仰起粉雕玉琢的脸蛋,虽只八岁年纪,已能窥见日后惊世之姿。
\"为何唤我姐夫?\"刘耕屈指轻弹她眉心。
甄宓扭头指向满脸通红的姐姐:\"阿姐要嫁殿下呀!\"话音未落,甄姜已慌慌张张将妹妹拽回身后,连声告罪。绯红从她耳根蔓延至颈间,像揉了晚霞的细瓷。
刘耕朗笑离去时,甄姜仍痴望着那道背影。衣袖忽被人轻扯,低头正对上妹妹困惑的明眸:\"姐姐怎不去追姐夫?\"甄姜轻咬唇瓣,眸中星河微微黯了下去。
\"父亲不是说要给你提亲吗,有喜欢的人就大胆告诉父亲呀!\"小甄宓说完,甄姜脸上露出喜色。这次来幽州前父亲确实答应过会替她安排婚事。
甄姜立刻拉着妹妹回到收拾妥当的北平甄府。此时正在筹备幽州产业的甄逸见到长女前来,会意地笑道:\"姜儿别急,为父正有此意。不过大皇子身份尊贵,你嫁过去最多只能做侧室,可愿意?\"
甄姜毫不犹豫地点头。在她心中,能嫁给大皇子这样的英雄,即便没有名分也心甘情愿。
得到女儿同意后,甄逸带着备好的聘礼前往城中城堡。他早已通过曹操获得皇帝特许的婚书,虽然女儿不能做正妻,但以商贾之女的身份能嫁给皇子已是殊荣。况且大皇子尚未娶妻,甄姜作为第一个嫁入的女子,地位自然不同。
当甄逸来到巍峨的城堡前,守卫并未阻拦——刘耕早已知晓甄家抵达北平的消息。走进金碧辉煌的会客厅时,甄逸恍若置身皇宫。待见到气质非凡的刘耕,更确信眼前之人注定不凡。
\"草民甄逸拜见大皇子殿下!\"
刘耕摆手示意。得益于系统辅助,他已掌控大汉三州及周边广袤疆域,昔日谨小慎微的穿越者如今尽显 ** 气度。甄逸的到来让他略感意外:历史的轨迹已然改变,袁绍提前占据冀州却未能获得甄家支持,而那位本该成为袁家媳妇的甄宓,如今才年仅八岁。
刘耕脑海中浮现出甄宓的模样,不禁联想起后世曹植为这位皇嫂所作的传世名篇《洛神赋》。若非甄宓年纪尚小,他倒真想结识这位名动天下的绝代佳人。
与甄逸一番深谈后,这位商贾竟倾尽家财押注在刘耕身上。此次会面让甄逸下定决心,要将整个家族命运与这位大皇子牢牢绑定。
刘耕对甄逸的选择毫不意外,在东汉末年,商贾世家必须依附诸侯才能生存。这些富甲一方的家族虽掌握巨额财富,社会地位却连普通农户都不如。正因如此,历史上翼州甄家投靠袁绍,徐州糜家选择刘备,而曹操则得到了挚友卫兹的鼎力相助。
这些商贾虽身份卑微,却能给诸侯提供巨大支持——充足的资金粮饷,正是组建强大军队的关键。随着甄家正式归附,刘耕自然欣然接纳。虽然他麾下资源不断发展,但若能获得甄家支持,必能缓解当前资源消耗过快的困境。
商议即将结束时,甄逸突然取出曹操急送而来的圣旨。\"主公如今坐拥三州之地,民心所向,霸业可期。然主公尚未成家,这万里江山将来由何人继承?即便主公有扫荡寰宇之能,若无子嗣承继,终究留有遗憾。\"
说着,甄逸将汉献帝刘协的赐婚圣旨呈上。\"微臣斗胆,小女姜儿年方十六,正值婚配之龄。她对主公仰慕已久,故微臣恳请曹司空促成此事,望主公纳小女为妾,以绵延后嗣。\"
看着圣旨上谦卑的措辞,刘耕不由莞尔。面对这位极力推荐爱女的老丈人,他终究收起了责备之意。
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自身势力扩张过速,以至于尚未寻得一位温婉贤淑的女子结为连理。
加之古时君王若后继有人,臣子们自然愈发忠心耿耿。刘耕亦不愿目睹毕生所创基业在他百年之后土崩瓦解。
更何况甄逸仅为爱女求得侧室名分,此事倒也无可厚非。
\"本王准了,岳父且去筹备婚仪诸事吧——\"
听闻刘耕应下亲事,甄逸当即喜不自胜,急忙返家报喜。
此时闺阁中的甄姜正郁郁寡欢。
今日难得面见仰慕已久的储君殿下,偏生被小妹甄宓搅局,不仅未能促膝长谈,反倒留下潦草印象。
正懊恼间,满面春风的甄逸已踏入门槛。
见父亲神色欢欣,甄姜暂且按下愁绪——想必是投效殿下之事已成。
未料甄逸张口便道出秦王允婚的喜讯。
霎时甄姜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姜儿还发什么愣?\"
\"待为父择定吉日,定让你风风光光嫁入秦王府!\"
\"你可是要做王妃的人啊!\"
直至父亲高亢的声音传来,甄姜方如梦初醒。
原以为与殿下缘分已尽,岂料父亲竟真求得这段姻缘。
回过神来的少女当即雀跃着奔向母亲院落,急欲习学新妇之道。
甄逸则开始张罗长女嫁妆,翻检黄历选定佳期。
当婚仪筹备如火如荼之际,秦王将大婚的消息已传遍四海。
各路诸侯闻讯反应迥异。
毗邻幽州的冀州城内,此刻正翻涌着诡异气氛。
\"轰——!\"
\"甄逸老贼安敢辱我?!\"
袁绍暴怒的嘶吼震彻府邸,器物碎裂声不绝于耳。
这位诸侯此刻恨不能生啖甄逸血肉。
廊下的郭图瑟瑟蜷缩——当初正是他力保甄逸,此刻连劝解的勇气都消尽了。
可谁能料到,甄逸这老狐狸竟突然举家逃窜,把郭图坑得不轻,最后只能靠甄家先前送的珠宝才勉强平息了袁绍的雷霆之怒。
然而更荒谬的是——
甄氏一族前脚刚逃出冀州,不到月余便传出消息:甄逸将长女甄姜许配给了秦王刘耕。
逃便逃了,偏要投奔袁绍的眼中钉刘耕;
观望便观望了,却在踏入幽州后立刻向刘耕效忠,甚至将嫡女送去做妾。
\"**!!辱我太甚!!!\"
袁绍暴怒捶案,整座厅堂都震得嗡嗡作响。
此时田丰已官复原职,与沮授交换个眼神,皆看出主公那点心思——分明想即刻发兵幽州。
可刘耕今非昔比:
既是皇长子,又是受封秦王。若选在大婚时兴兵,岂非自绝于天下?
待两位谋士连番劝阻,袁绍终是铁青着脸,像吞了死苍蝇般备下贺礼送往幽州。
各州诸侯反应不一:
曹操、陶谦、刘表、袁术等仅遣使送礼;
小诸侯们却纷纷动身前往幽州道贺。
此刻的刘耕正在城堡批阅公文。
自平定幽州胡患、横扫匈奴后,慕名投效者如过江之鲫。奈何婚期在即,这些人才的官职只能延后安排。
随着吉日临近,整个幽州张灯结彩。
治下百姓自发庆贺,他们单纯得很——谁让自家吃饱穿暖,便心甘情愿替你敲锣打鼓。
大婚之喜
刘耕殿下大婚的消息传遍各地,百姓们纷纷庆贺,幽州、交州、青州处处洋溢着喜悦。
北平城内,文武官员齐聚城堡。刘耕身着喜服,在礼官孔融的主持下,婚礼井然有序地进行。
甄家的送亲队伍缓缓穿过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祝福的百姓。抵达城堡时,刘耕早已在门前等候。甄姜透过轿帘,望着英挺俊朗的夫君,不由含羞带笑。
……
翌日清晨,甄姜欲起身服侍刘耕更衣,却被他温柔劝止。晨光洒落,刘耕望着新婚妻子的睡颜,心中涌起无限柔情。昨夜的洞房花烛,虽因醉酒未能细看,但此刻的她更令他心动。
待侍女入内照料妻子后,刘耕整理衣冠,前往议事厅。如今帐下人才济济,既有旧部荀彧、颜良文丑等人,亦有新归顺的公孙瓒、赵云等猛将,更有孔融、太史慈前来相助。
“夫君~”
“好好歇着。”刘耕笑着安抚妻子,目光坚定。
昔日壮志未改,而今更添守护家人的责任。待江山一统,大汉旗帜必将插遍寰宇!
(本卷终,征程再启)
刘耕帐下如今虽汇聚了众多能臣猛将,但相较其未来的宏图霸业,这些人才仍显不足。新征服的疆土急需能吏治理,为此刘耕采纳荀彧之谏,颁布《招贤令》——凡有专长且品行端正者,皆可赴幽州任职。
此令一出,顿时震动大汉。要知道,这个王朝长期被世家门阀把持,这些高门望族才是帝国真正的掌权者。而刘耕不仅先后铲除了幽州、青州的豪门势力,如今更以这道政令,彻底站到了世家的对立面。
\"狂妄!\"
\"天下读书人尽出世家,难道指望寒门愚夫帮他匡扶汉室?\"
\"简直愚不可及!\"
\"从今往后,再不会有世家支持他,且看这位大皇子如何一统江山!\"
各大世家的族长们听闻消息后,无不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知识垄断在世家手中,真正的寒门人才寥寥无几。就在他们等着看刘耕能招到什么歪瓜裂枣时,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的脸——应征者络绎不绝,北平城的街道排起了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