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贾诩对此毫无异议。既然主公真心要在草原操练兵马,作为臣子当然支持。毕竟燕国未来的将领,都得从小培养起。
刘凤突然想起几位年轻将领才提此议。这些新人虽不适合独当一面,但当个副将绰绰有余。
头一个想到太史慈。这位孝子虽要侍奉老母,但出征三个月倒也无妨。况且他初入军旅尚需历练,正好借草原之战磨砺军旅本领。
其次是周泰。让这员猛将屈就水师实在可惜。
再就是周仓。他在燕国安居大半年后,见昔日黄巾弟兄都过上好日子,便跟着老兄弟们一起投了军。刘凤很欣赏这个忠义汉子——能为关羽扛一辈子青龙刀,最后还随主殉葬。虽成不了名将,但做个忠勇副将再合适不过。
军队不能全是名将,得有中坚将领支撑。如今关羽、张飞等大将云集,反倒中层将领青黄不接,正是该培养的时候。至于基层将领,更不必担忧。
军中悍将皆乃当世翘楚,有此虎狼之师,大局可定。
案前烛影摇曳,郭嘉轻抚竹简:\"主上,具体章程已商定妥当。\"
\"善,依计行事。\"刘凤颌首应允。
郭嘉与贾诩当即离席施礼:\"臣等告退。\"二人转身时衣袂带风,靴声铿然渐远。
此等机密要务,除君臣四人与当事人外,余者皆不得与闻。刘凤特意在文书上加盖火漆印信。
所谓\"草原筹措\"之计,实难登大雅之堂。蓟城名士云集,若听闻要以兵戈取资于藩属,恐惹清议沸腾。须知鲜卑王庭遣使俯首时,可是执臣子之礼进贡的。
刘凤转向身侧:\"子龙,速去军营传张飞、褚飞燕入宫。\"
\"遵命!\"赵云抱拳领命,甲叶铮鸣间已大步流星跨出门槛。
永宁殿内,张飞正摩拳擦掌。自平刚一役后,他被勒令在蓟城整训新军多时,此刻听闻要领军出征,浓眉都要飞出额角。
\"主公放心!\"蒲扇般的手掌把铠甲拍得山响,\"那些劫道的马匪,俺定叫他们见识什么叫燕赵男儿!\"
刘凤见他这般模样,既欣慰又不得不正色提醒:\"翼德莫要轻敌,此番要剿的'马匪',实乃公孙瓒帐下白马精锐所扮。\"
张飞闻言非但不惧,反将铁甲拍得更响:\"管他白马黑马,在俺丈八蛇矛前都是死马!\"
“翼德,速去筹备出征讨贼事宜!”刘凤对张飞下令道。
张飞闻言立即起身抱拳:“末将这便去安排!”说完转身大步离去。
刘凤将目光转向殿内的褚飞燕,详细说明了与众军师制定的【草原奇袭方案】。
“飞燕对此计有何见解?”刘凤正色道,“若心存顾虑,本王绝不强求。”
毕竟袭扰草原并非光明正大之举,若将领严守道义,难免心生抵触。此事若传扬出去,确实有损声名。
褚飞燕虽素来沉稳,却未必没有刚烈血性。
但见他毫不犹豫抱拳应命:“主公放心,末将定当全力达成军令!”
在他眼中,对付塞外胡虏本就不需讲究手段。这位低调的将领虽不重名利,却也有自己的傲骨。
看着同期的关羽、张飞、臧洪等人皆已身居高位,要说心中全无波澜也是假话。他自知内敛的性格注定难似同僚那般耀眼夺目。
其实他向来不喜张扬,对虚名并不看重。但军中威望关乎根本,若始终停滞在牙门将之位,终究脸上无光。
如今主公将此重任相托,正是极大的信任。虽说只率五千轻骑出塞,但可轮换兵马。假以时日,军威自然与日俱增。
见褚飞燕并未推辞,刘凤暗自庆幸,这【草原征讨方略】便就此敲定。
刘凤展颜笑道:\"甚好!飞燕果真不负所望。此番征战所得,你可独取两成军资,另有两成分赏将士,余下六成须纳归国库。\"
\"飞燕啊,关于这【草原征讨方略】,务必严守机密。征战途中更要谨记几项要事。\"
刘凤随后详细交代了诸多细节:何处可攻、何地需避,征讨需把握的分寸,以及战利交接的具体章程,皆说得清楚明白。
褚飞燕凝神静听,神情专注。此番难得独领一军出征,虽是乔装马匪袭扰草原,他仍决心将王命办得妥帖漂亮,也好让文武同僚见识他褚飞燕独当一面的将才。
刘凤起身行至褚飞燕身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爱卿愿担此重任,孤心甚慰。\"
\"说来此事确非光明正大,然若能顺利实施,于我幽州百姓生计,于三军操演练兵,皆有莫大裨益。\"
\"虽不能明表战功,但爱卿这份默默建立的勋劳,日后众人必当知晓,青史亦会铭记。\"
褚飞燕肃然应道:\"为王上分忧乃臣本分,岂敢居功。\"
他心中虽喜,却难免遗憾此等战功不能昭告天下。转念听得王上所言,顿觉此事确系利国利民之举,胸中块垒渐消。
刘凤又轻拍其肩:\"飞燕且去整备兵马,明日卯时便率五千精兵秘密开拔。\"
天色微亮,褚飞燕便率五千兵卒离城,明面上宣称入山操练,实则是前往草原劫掠。
这批新军仅携带七日粮草,所用兵器皆为边军淘汰的旧制装备。为确保行军无误,刘凤特意安排熟悉草原的商队伙计随行引路,以免大军迷失方向。
与此同时,张飞统领五千黄金火骑兵疾驰出城,直奔边疆剿灭那支胆敢挑衅大汉的马匪。队伍后方,流沙商会组织的庞大商队紧随而行,名义上是草原贸易,实则为接应褚飞燕所劫物资。
一切部署井然有序。
***
晨光初现,张飞已率黄金火骑兵奔袭边疆,意图有三:
其一,遮掩褚飞燕五千大军的真实动向;
其二,护送流沙商队至指定位置,以便接收战利品;
其三,以迅雷之势突袭那支由【白马义从】伪装的马匪,攻其不备。
得益于【隐秘卫】的情报优势,草原动向尽在掌握。而公孙瓒尚不知阴谋败露,犹自以为朝廷未察其遣【白马义从】假扮马匪、截杀乌桓使臣之事。
几日后,公孙瓒得知刘凤派遣五千黄金火骑兵清剿边境马贼时,想必仍会暗自得意,以为自己的计谋尚未败露。
草原劫掠与 ** 计划部署完毕后,刘凤便无需再亲自过问。幽州作为大汉最贫瘠的州郡,仍需五六年韬光养晦方能有所改观。
政务有荀彧、郑玄等能臣操持,军务由郭嘉、贾诩等谋士与关羽、赵云等将领协理。刘凤只需决断要务,细枝末节皆交由属下处置。他深谙治国之道,绝不效仿诸葛亮事必躬亲以致蜀汉后继无人。在乱世中,唯有执掌兵权才是立身之本,其余不过锦上添花。
这段时日,刘凤或携王妃享受闺房之乐,或率众将 ** 取乐。赵云自受师兄点拨后,日夜研读兵书。虽任骑都尉需操练兵马,仍坚持修习韬略。这位年轻将领立志不靠师兄荫庇,誓要凭真才实学成为燕国首席大将。
要成为第一名将,光靠勇猛是不够的,必须兼具卓越的军事谋略。
研读兵法典籍并非简单的照本宣科,需要在实战中反复验证,更需要名师指点引路。否则难免重蹈赵括纸上谈兵的覆辙。
可惜燕国缺少皇甫嵩、朱儁、卢植这样的兵法大家,赵云只能独自在战场上摸索积累。不仅是赵云,整个燕国的将领都缺乏正规的军事培训体系。
东汉时期尚未设立军事学院,武将们通常自学兵书后在军中逐步实践。刘凤早有创办军事学院的构想,只是当前幽州事务繁杂,天下局势未明,故而暂未付诸行动。
他心中已有详细规划,待时机成熟便要建立军事学院。这样做有诸多益处:
其一,提升将领军事素养;
其二,培养将领指挥才能;
其三,传承老将作战经验;
其四,培育忠君爱国思想;
其五,打造绝对忠诚的精锐之师。
当然,现在谈军事学院为时尚早。这个新生事物必将遭到文官反对。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自古兵法武艺都是父子、师徒相授,若公开传授恐致名将遍地,抬高武将地位,引发天下动荡。
不过对燕国而言,这些担忧都不足为虑。
燕国施行军政分立制度,军界势力绝无可能干预朝政,至少在他坐镇之时无人能越雷池半步。
他始终牢牢掌控着军中大权,帐下将领皆是对其誓死效忠的死士。
提升军人社会地位正是刘凤乐见其成的局面。时值汉室倾颓的乱世,武装力量才是立身之本。唯有抬高将士地位,才能激发三军血性,吸引更多壮志青年投笔从戎。
更何况!刘凤绝不相信培养出大批受过军事教育的将才,就必然会导致山河动荡。军事天赋不同于寻常学识,并非人人都具备统帅之资。正如童渊将军的传承者,也并非个个都能成就将帅之才。
至于身后子孙基业,他自会构建完善制度体系,确保帝国权柄平稳交接。若届时万事俱备,继承者仍无力执掌江山,那便与黄土之下的他再无干系。
毕竟待到身归九泉之时,哪还有余力过问后世子孙的兴衰成败。
张飞亲率五千黄金火骑兵昼夜兼程,很快便抵达边疆草原地带。先锋斥候小队经过周密侦察,迅速锁定那支伪装成马匪的白马义从部队。
晨光熹微之际,张飞挥动丈八蛇矛,胯下战马嘶鸣着率领大军突袭敌营。将士们手持机关连弩万箭齐发,顷刻间射倒大片敌军。待到箭雨停歇,骑兵们即刻换持精钢长枪展开冲锋分割。
这场精心策划的突袭战役,不消半刻便鸣金收兵。张飞勒马立于战场 ** ,对副将廖化沉声道:\"速速清点伤亡,统计战果,收整辎重。\"
\"得令!\"廖化抱拳领命,随即调转马头组织士卒打扫战场。
营地中驻扎着约两千余名士兵,或许是连日来的捷报让他们放松了戒备。我军趁其不备发动奇袭,战事进展格外顺利。
此役共收降敌兵千人,其中多数尚在睡梦中便束手就擒。其余千名敌军在箭雨与铁骑的冲击下悉数歼灭。
虽敌军规模不大,但战利品却异常丰硕。营中清点出大批金银细软、奇珍异宝,以及成群的牛羊骏马。
显然这股敌军不仅拦截往来蓟城与乌桓王庭的使节,更兼做着劫掠商旅的勾当。只可惜他们尚未将赃物运回邀功,便落入了我军之手。
望着堆积如山的缴获物资,张飞抚须开怀。按照军制,将士们可分得四成战利。周围黄金火骑兵的士卒们个个喜形于色,盘算着给家中妻小添置新衣。
廖化捧着物资清单,喜不自禁道:\"将军首战告捷,歼敌上千,俘获千人,我军却未损一兵一卒。更获如此丰厚的战利,王上见报必当大加赞赏。\"
张飞接过清单略扫一眼,淡然道:\"区区小胜何足挂齿?我黄金火骑兵乃天下精锐,以五千铁骑突袭两千敌军,取胜本是理所应当。\"
\"若此等战役尚有折损,或未能克敌制胜,那才真该汗颜。此等微末之功,实在不值一提。\"
周仓说你小子在战场上捞了不少好处,连老婆都娶了,怎么还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