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亮心理防线的松动,像一道裂开的堤坝,虽然尚未完全崩溃,但压力的水流已经渗透而出。他不再像最初那样死硬,开始在一些细节上闪烁其词,试图为自己辩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经验丰富的审讯者知道,突破只在旦夕之间。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江南的局势骤然再次紧张起来。
这一次,不再是金融市场的暗流涌动,也不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而是直接、剧烈的底层动荡。
先是溧水县,数百名被煽动起来的佃户和市民,扛着锄头棍棒,围堵了县衙和清丈工作组的驻地,高喊“清丈不公,逼死百姓”、“朝廷加赋,不让活路”等口号,要求停止清丈,驱逐工作组。
几乎同时,金坛、句容两县也爆发了规模稍小的类似事件。愤怒的人群砸毁了工作组丈量田亩的标尺和部分文书,与维持秩序的衙役发生了推搡冲突,数人轻伤。
消息以八百里加急送到金陵时,朝堂刚刚开始新一天的议事。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
“臣早说过!清丈扰民,必生事端!”一位御史立刻跳出,语气中带着近乎幸灾乐祸的痛心。
“陛下!太子殿下!民变非同小可!应立即下令暂停清丈,安抚百姓,查办激起民变的官员,以平民愤!”
“此乃汹汹民意,不可强压啊陛下!”
保守派的官员们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群起而攻,纷纷要求朝廷退让。
朱标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深知民变的严重性,若处理不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龙椅上的朱元璋面沉如水,没有立刻表态,目光扫向林奇和负责清丈事务的官员。
林奇出列,声音沉稳,压过了嘈杂的议论:“陛下,殿下。三县同时发生民变,且口号统一,目标直指清丈,天下岂有如此巧合之事?此绝非自发民意,乃是有心人精心策划、煽动操纵,企图以民变胁迫朝廷,营救其同党,阻止清丈!”
“林大人此言差矣!”立刻有人反驳,“若非清丈确有不当之处,百姓岂会轻易被煽动?”
“就算有人煽动,那也是因为朝廷新政给了他们口实!”
朱标深吸一口气,看向朱元璋:“父皇,儿臣以为林先生所言有理。清丈乃公平赋役之策,绝非加赋。此时若退,则正中奸人下怀,朝廷威信扫地,新政前功尽弃!然民变亦需妥善处置,以免百姓受苦,酿成大祸。儿臣恳请父皇,允儿臣与林先生及诸位大臣,商议一个稳妥的处置方案。”
朱元璋微微颔首,声音不容置疑:“准。但记住两条:第一,清丈国策,绝不能因胁迫而废。第二,无辜百姓,绝不能受池鱼之殃。如何做,你们议个章程出来。”
退朝后,朱标、林奇、毛骧以及兵部、刑部要员立刻齐聚东宫偏殿。
“情况危急,必须立刻行动。”朱标开门见山,“毛指挥使,你立刻派得力人手,持东宫手令,快马前往三县,接管当地防务,弹压骚乱,但切记,首要目标是驱散人群,抓捕为首煽动者,非万不得已,不可对普通百姓动武!”
“臣遵旨!”毛骧领命,立刻出去安排。
“先生,”朱标又看向林奇,“舆论之上,我们该如何应对?”
林奇早已思虑周全:“殿下,立刻做三件事。第一,请陛下明发谕旨,重申清丈是为均平赋役,绝非加赋,此次试点地区,赋税减免一成之政策不变!将此谕旨即刻张贴三县及周边府县,瓦解谣言。”
“第二,请《大明日报》发行特刊,详细解读清丈政策,刊载试点地区自耕农、佃户因赋税公平而实际受益的案例,与围堵衙门的‘民众’形成对比。”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林奇目光锐利,“请毛指挥使的人在控制局势后,立刻公开审讯抓获的煽动者,问清其受谁指使,得了多少银钱,将幕后操纵之人的险恶用心,公之于众!让百姓看清,谁才是真正不让他们活路的人!”
“好!”朱标重重一拍案,“便依先生之计!孤亲自去请旨!”
皇帝的谕旨和东宫的命令以最快速度发出。
**江南三县,局势一度十分紧张。**
被煽动的人群情绪激动,与增援而来的官兵对峙。混在人群中的一些地痞流氓趁机打砸,试图将事态扩大。
关键时刻,毛骧派出的锦衣卫精锐和一小队京营官兵赶到现场。他们没有一味强压,而是首先宣读皇帝谕旨,明确“清丈不减赋”,并展示了减免赋税的具体文书。
紧接着,带队军官高声宣布:“陛下有旨,只严惩煽动民变之首恶,胁从不同!尔等皆是大明子民,莫要受奸人蒙蔽,枉送性命!现在散去,概不追究!若再滞留,以谋乱论处!”
强大的武力威慑加上清晰的政策宣导,动摇了大部分被裹挟的百姓。许多人开始犹豫、后退。
混在人群中的核心煽动者见状急了,试图鼓动冲击,立刻被眼光毒辣的锦衣卫锁定、突入人群、强行拿下!
为首几人被当场按住,从他们身上搜出了鼓鼓的钱袋和统一口径的谣言纸条。
“看到没有!他们拿钱办事!你们被当枪使了!”军官举起搜出的银钱和纸条,高声怒吼。
真相大白于眼前,聚集的民众顿时哗然,羞愧、愤怒的情绪交织,人群迅速溃散。
局势被迅速控制住。
随后,在当地县衙门口,举行了简单的公审。被抓获的煽动者在恐惧和证据面前,很快供出了指使者——多是当地的一些混混头子或不得志的文人,而再往上追溯,资金则来自那几个熟悉的、与粮库案涉事钱庄有关联的商号。
虽然依旧没能直接指证最顶层的幕后黑手,但足以将这次“民变”定性为“受人指使的恶性事件”。
**消息传回金陵,朱标和林奇都松了一口气。**
“幸好处置及时,未酿成大祸。”朱标心有余悸。
林奇却道:“殿下,困兽犹斗,他们这是狗急跳墙了。此次失败,只会让他们更加疯狂。我们需加快速度,在王元亮身上取得决定性突破。”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噩耗从诏狱传来。
王元亮,在严密看守下,竟**暴毙身亡**了!死因初步诊断为“突发心疾”。
“心疾?”朱标接到毛骧的禀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早不突发晚不突发,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诏狱的太医是干什么吃的?!”
毛骧跪在地上,头埋得很低:“臣失职!已控制当日所有值守狱卒及当值太医,正在严查。只是……只是王元亮一死,线索……”
线索又断了。而且是在即将取得突破的前夜,以如此蹊跷的方式断了。
愤怒和失望笼罩着东宫。
林奇沉默片刻,道:“殿下,对方在诏狱内部都能下手,其能量远超我等想象。王元亮之死,恰恰证明我们打对了地方,他们害怕了。人虽死,但之前查到的资金流水、货物清单、以及北疆送来的证物仍在。我们还可以从山西票号和广丰粮行的关联网络继续深挖。”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送来了一份来自北平的例行公文。
朱标心烦意乱,本想搁置,林奇却心中一动:“殿下,或是燕王殿下那边又有什么消息?”
朱标这才展开一看,是朱棣呈送的一份关于边境部落动向的普通报告,但在报告的附件中,却夹带着一份看似不经意的“礼物”——一份其麾下将领“偶然”从一伙被剿灭的马贼老巢中搜出的、与汉人商人往来的**密码信函副本**及其**破译方法**。
朱棣在附言中轻描淡写地写道:“此物颇为蹊跷,似是商人间之暗语,弟愚钝,难以尽解,想着皇兄或有用处,便一并送来。”
林奇接过那密码信函和译法,只看了一眼,瞳孔便微微一缩。
这密码的结构,与之前裕泰钱庄截获的密信,**高度相似**!
“殿下!”林奇猛地抬头,“燕王殿下又送了一份大礼!这密码……或许能帮我们解开之前的一些谜团,甚至……找到新的方向!”
绝处逢生!
朱标黯淡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他看向北方,由衷地感叹了一句:“四弟这次,真是帮了大忙了!”
虽然核心证人死亡,但新的破译工具和可能存在的新线索,让几乎陷入僵局的调查,再次透露出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