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瞿子龙脸上露出了畅快的笑容:“第一代闯将,出厂价六千!”
“可以,来签合同,我先付款百分之三十,再采购下一批订单的时候结算余款。”孙科长很满意,这个价格的确已经很低,甚至比国外进口那些丑陋的单缸摩托还要便宜。
瞿子龙摇摇头道:“闯将的零售价不得低于九千,每年不得超过三十天优惠期,优惠力度不得低于八千.....”
“这个也没问题!”孙科长没等瞿子龙说完就打断,这个条件可以理解,如果零售商随意调价,会把闯将的市场完全打乱,影响机械公司的发展。
瞿子龙继续说道:“采购需要当场结清货款!”
孙科长面色一变,显得很不愉快:“瞿总,这是不相信我们百货大楼的信誉呀?”
瞿子龙摆手解释:“孙科长误会了,贵单位一次采购两百台,我很高兴也很感激,但是百分之七十就是八十四万!如果像百货公司这样的采购商有十家,就是八百多万,再如果,这一批次的摩托,最后一辆摩托是在三年后卖完,孙科长还觉得我们公司还有采购原材料和发工资的钱么!”
孙科长脸色连续变化,瞿子龙说的这些都是实情,但是谁家也怕货款积压,百货公司也一样:“瞿总,我们公司是国有企业,也是云西销售业务最好单位,我们采购方案一直都是这个模式,从来没有烂过一笔账,”说完,吸了一口烟,手指在烟灰缸上轻轻弹烟灰,慢悠悠说道,“而且,我们整个系统的采购方案都是同一模式!”
意思很明显,如果全款采购,闯将在全省百货公司都没有订单。
瞿子龙没有解释,伸出手:“孙科长再考虑一下,或许先采购60台也是可以的,反正清江到云西也就两天的路程,只要孙科长一个电话说补货,这边马上打包送货!”
孙科长在瞿子龙说话的时候一直思考,还想找个理由再压一下瞿子龙,但闯将他真是太喜欢了,相信只要把摩托往百货大楼一摆,顾客就会源源不断,关键是利润空间太大了,一台摩托三千,两百台就是六十万,基本是百货大楼其他所有货物的半年利润的总和。
想到这,他伸出手,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采访和刘处长的调研,为“闯将”注入了一剂最强的助推剂。而省百货大楼的订单,则标志着清江机械,真正意义上,闯入了市场的大江大河。
1986年5月25日。
市电视台的黄金档新闻,以及随后推出的《聚焦访谈》特别节目,在整个南开地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镜头里,清江机械公司那堪比未来工厂的环境、精神抖擞的员工、尤其是那三辆惊艳绝伦的“闯将”摩托和那条完全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自动化生产线,以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呈现在了千千万万观众面前。
主持人杨简芬在节目中的解说词,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惊叹与赞誉:
“观众朋友们,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敢相信,在我们南开市下属的清江县,竟然隐藏着这样一家拥有世界级先进制造水平的企业!它的管理、它的技术、它的产品,无不预示着我国工业的未来已来!”
报纸上的长篇通讯,更是由于小宁执笔,文采飞扬,多个零的突破,多个不可思议,将清江机械公司描绘成了一个充满奇迹的“工业乌托邦”,字里行间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与自豪。
一夜之间,“清江机械”、“闯将摩托”、“龙华集团”成为了全市乃至周边地区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清江机械公司的电话被打爆,询问加盟、采购、采访的络绎不绝。
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有一个人,她的心潮澎湃,远非职业性的兴奋所能概括。那就是杨简芬。
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杨简芬便找了个由头—— “节目反响空前热烈,台里希望做一期瞿总的个人专访深度报道”,再次驾车来到了清江。
这一次,她没有带庞大的采访团队,只身一人,精心打扮过,穿着一身得体又不失柔美的职业套装,出现在了龙华集团总部的楼下。
她的心跳,在见到瞿子龙的那一刻,不由自主地加速。
瞿子龙还是那样,简单的白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小臂,身姿挺拔,眼神沉静而深邃,完全不像一个只有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反而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掌控一切的气场。
杨简芬步履轻盈地上前,笑容得体,声音温和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欣喜:“瞿总,没打扰您吧?台里对上次的专题报道反馈特别好,都说没想到我们清江藏着您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领导特意派我再来做个深度专访,我可是肩负着‘重任’来的。”
瞿子龙微微颔首,神色平静,伸手示意请进:“杨老师辛苦了,请进。报道的成功,是你们团队专业能力的体现,龙华只是提供了素材。”
二人边走边说。
杨简芬语气有些俏皮:“您太谦虚了。为了这篇报道,我们团队可是熬了好几个大夜。不过,能看到这么好的社会反响,一切都值了。说起来,瞿总,我这算不算是为清江、为龙华立了一功?您于公于私,是不是都该稍微表示一下,比如……赏光让我蹭顿饭?”
说完,略带俏皮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期待,但不过分。
瞿子龙何等人物,后世天天刷短视频,还要陪老婆子刷短剧:都市爱情、职场奋斗、家庭伦理、校园青春,狗血的、豪门恩怨......哪个类目没看几部?
杨简芬那看似职业化的笑容下,眼底一闪而过的炽热和探寻,如何能瞒过他的眼睛?他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依旧是那副温和而疏离的客气:“当然,当然,感谢您的专业和付出。吃饭当然没问题,你远道而来是客,地方你来定。”
午餐选在了清江县城一家新开的、相对安静的餐馆。
席间,杨简芬巧妙地将话题从工作引向个人:“说真的,瞿总,做完您的报道,我内心感慨了很久。看您的侃侃而谈,格局那么大,完全想不到您才二十一岁。我特别好奇,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让您在这个年纪就有了这样的视野和定力?”
瞿子龙目光平静,回答沉稳:“时代机遇好,加上家里长辈教导严格,比较早接触实务,慢慢摸索出来的。谈不上什么特别的经历。”语气轻描淡写,将个人成就归因于环境和基础,避免深入个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