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子龙端起酒杯,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三位同志,我敬你们一杯。”
三人明显一怔,但看到瞿子龙是和书记一起来的,态度立刻热络起来。尤其是刘启,金表在灯光下晃得人眼花。
但还是连忙举杯。中山装男子客气地说:“瞿同志客气了,我是南瓜电视机厂的陈友发。”
“市汽车运输总站邓定峰。”制服男子简短地自我介绍。
“刘启,做点小生意。”金表青年咧嘴一笑,露出一颗金牙,\"今年评了个万元户,沾光来吃顿饭。\"
三人态度客气,眼神中却带着探究——老马和老徐今早都上过领奖台,这个同伴叫他小瞿的虽然没获奖,却是和市委书记一起进来的,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好奇。
几杯酒下肚,气氛渐渐热络起来。老瞿头充分发挥自己\"社牛\"的特质,很快就和三人打成一片。
“邓总,”瞿子龙给邓定峰斟满酒,“你们运输公司有没有淘汰下来的摩托车发动机?我想淘个二手货玩玩。”
邓定峰挑了挑眉:“摩托车发动机没有,报废的汽车发动机倒是有几台,你要不要?”语气中带着几分揶揄,显然是想试探这个年轻人是不是在信口开河。
瞿子龙不慌不忙地抿了口酒:“汽车发动机就算了。不过要是有合适的旧车,倒是可以考虑买一辆。”
饭桌上顿时安静了几秒。
八十年代初,能买得起车的人凤毛麟角,哪怕是辆旧车。邓定峰眯起眼睛,重新打量起这个年轻人:“我们单位确实有几辆准备淘汰的车,你要真有兴趣,吃完饭可以去看看。”
“那太好了!”瞿子龙眼睛一亮,“反正运输公司离这儿不远,要不咱们吃完饭就直接过去?”
马韬和徐刚都被瞿子龙的这急性子样惊了惊,他俩都知道一个多月前,这小子还连父亲的医药费都交不起,瞿家他们也都去过,可以用家徒四壁形容,只一个多月,又开店,又承包荒山,还养了两百多号人,这又买车了?现在干个体有这么挣钱的吗?
刘启突然插话:“瞿老弟,你要摩托车发动机的话,我店里倒是有几台,不过都是进口货,价格可不便宜。”他搓了搓手指,金表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瞿子龙顿时来了精神:“刘哥,你店在哪儿?”
“就在花园西路,挺好找的,门前马路边有棵大榕树,整条路唯一的一家,‘启动电机’,我常年在那儿。”刘启笑着说,“吃完饭我就回去,你随时过来都行。”
“那说定了!”瞿子龙兴奋地说,“我先跟邓总去看车,完事就去你那儿。”
三人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这个年轻人言行举止间透露出的底气,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他的背景和底气。
就在这时,徐刚捅了捅瞿子龙:“子龙,现在去敬酒还是?”
瞿子龙抬眼一看主桌前的敬酒队伍已经消失,点头跟着徐刚一行人走过去。
这样的宴会一开始很少有单挑敬酒的,多数是敬一整桌,敬酒人干杯,桌上的人随意。
但当徐刚他们这桌敬了一杯后,瞿子龙却被留下了。
这时附近的几桌人注意到前面几拨人敬酒时,领导们只是象征性地抿一小口。但当轮到瞿子龙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范书记和明师长同时站了起来,紧接着整桌领导都跟着起身,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大厅里瞬间安静下来,随即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瞿子龙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刺在自己背上——惊讶的、嫉妒的、探究的...他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心里却明白,自己已经成了全场的焦点。
“子龙啊,改天记得一定来部队打靶。”明师长压低压不下的洪亮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寂静。
敬完主桌,瞿子龙又来到清江县领导那一桌。
姜斌热情地拉着他的手:“子龙啊,我们吃完饭就直接回县里了,你要不要一起走?”
经过磨合,现在姜书记已经把瞿子龙同志、子龙同志、小瞿顺利过渡到子龙这一称呼。
“谢谢姜书记,我明天在市里还有点事,就不跟您一起回去了。”瞿子龙婉拒道。
姜斌露出遗憾的表情。来时的路上,这个年轻人的风趣谈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加满意了,他隐约中捕捉到这伙子脑子里有大货,如果能榨出些许,估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样啊...”姜书记想了想,“我们这次开了四辆车来,要不留一辆给你用?”
“不用不用,”瞿子龙连忙摆手再三推辞,“我们坐大巴回去就行,不麻烦您了。”
回到座位时,瞿子龙正好听到邓定峰在恭维陈友发:“陈厂长,你们电视机厂前途无量啊!现在谁家不想买台电视机?”
陈友发却苦笑着摇头:\"邓总说笑了。大牌子、进口货一进来,我们的'南瓜牌'就卖不动了。库存积压严重,我看啊,明年就更难了...”
刘启皱眉疑惑道:“不应该吧,难?你还受表彰?”从他又一次露出金表,可以看出,这就是一句猫哭耗子的假疑惑。
这次陈友发还是摇头苦笑,却没再说话,一口喝干杯中酒。
瞿子龙不禁感慨。多走四十年,又天天刷手机,他太清楚八十年代电视机行业的兴衰史了。那些曾经遍地开花的地方小厂,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陈厂长,”陈默看着这个和善,喝酒也不耍滑的老大哥,接过话茬,“想要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又要坚持自主研发。”
陈友发惊讶地看着他:“小瞿同志懂得不少啊。”
“据我所知,”瞿子龙侃侃而谈,“沪市电视机厂82年引进日本生产线后,产能提高了三倍。徽省那边84年还研发出了国内首台字幕机......”
陈友发眼睛瞪得老大,显然没想到一个小青年会对电视机行业如此了解。
“你说得都对,”陈厂长叹了口气,“但引进国外技术谈何容易?光是外汇额度就卡得死死的...”
瞿子龙深表同情地点点头。他明白,在这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着体制僵化、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而像南瓜电视机厂这样的小厂,想要突围更是难上加难。
就在这时,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子龙对工业生产这么有研究?”
瞿子龙回头,看到范书记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