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食堂扒拉完两口午饭,高建国连嘴都顾不上抹,骑着他那辆二八大杠,一路风驰电掣地奔向四中。
教导处里,烟雾缭绕,呛得人睁不开眼。
高建国刚一脚踏进去,就看见一个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文雅的中年男人。
那人一见他,立刻掐了烟,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你就是高洋的父亲,高建国同志吧?”
高建国点点头。
对方立刻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言辞恳切地说道:“高大哥!我是宋军的爸爸,宋卫平。这次真是多亏了你家高洋仗义出手,才没让我家那混小子吃大亏!太感谢了!真的太感谢了!”
一听这话,高建国下意识地把腰杆挺得笔直,胸膛里那点为高洋人父的虚荣心瞬间爆棚。
他抽出手,学着电视里大领导的样子,潇洒地一摆,故作云淡风轻:“嗨,区区小事,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那说话的神态和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昨天那场恶战,是他高建国在三楼窗台亲自坐镇指挥的。
两人正客气着,教导处的门又再次被推开。
分校校长李晓光、教导主任老邹,还有昨天还嚣张跋扈的侯教练,几个人鱼贯而入,各自找位置坐下。
侯教练紧挨着李晓光,耷拉着脑袋,像个犯了错的小学生,神情局促不安。
一场关于祖国花朵们互殴后如何善后的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
宋卫平作为省文化厅的干部,这种场面对他来讲,简直是小菜一碟。
他先是站起身,对着李晓光和老邹微微鞠了一躬,满脸歉意。
“李校,邹主任,实在是对不住。我家那孩子太不懂事,给学校添了这么大的麻烦,我这当爹的,先给各位领导赔个不是。”
姿态做足,宋卫平话锋一转,眉头拧成了个疙瘩,忧心忡忡地说道。
“昨天晚上回家,宋军那孩子吃完饭就吐了。”
“我们不放心,连夜送去了医院,医生说脑子可能有点轻微震荡,需要留院观察几天。”
“所以今天,我还得厚着脸皮来学校,给我家宋军请个假。”
说完,他转头看向高建国,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老高啊,你家高洋怎么样了?我这一早上都惦记着高洋。”
“说到底,他也是为了我们家宋军才卷进来的,让你家孩子受委屈了,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啊。”
“高洋这孩子,真是太有正义感了!等忙完这阵,我一定带着我们家那小子,亲自上门道谢!”
宋卫平这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
三言两语,就把宋军塑造成了受害者,把高洋捧成了见义勇为的少年英雄。
看似句句在道歉,实则每个字都像小榔头,不动声色地敲打着对面的侯大志。
侯教练一张脸憋成了紫色,几次想张嘴辩解,可高建国和宋卫平已经很默契地形成了攻守同盟。
一个唱红脸,嘘寒问暖,彰显大度。
一个唱白脸,痛陈“灾情”,暗示对方下手太重。
你来我往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直接把侯教练后面的话全堵死在喉咙里,只能坐在那儿,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眼看局面要失控,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晓光清了清嗓子,出来打圆场。
“两位家长,先消消气。”
李晓光慢条斯理地开口,声音不高不低,却有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这次的事情,影响确实不好,学校肯定要严肃处理。但都是四中的学生,手心手背都是肉。”
“我和大校昨天连夜开了个会,研究了一下。”
“处理意见是这样的:所有参与打架的同学,都给予记过处分。”
“但是,一个月后,只要表现良好,处分就撤销,只是口头通报,绝不入个人档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宋卫平。
“宋军同学,作为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需要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当着全体师生的面,做一次深刻的检讨。”
“这既是对他自己的警示,也是给全校学生敲个警钟,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事件。”
“老高、老宋。你们看这么处理如何?”
高建国和宋卫平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满意”二字。
随即双双点头,表示尊重学校公正的处理结果。
另一侧的侯教练,起初还一脸不服。
可当他的目光和李校长那深邃的眼神在空中交汇时,他像是被戳破的气球,瞬间蔫了下去,默默地点了点头。
最后,在李晓光那行云流水、刚柔并济的“太极推手”之下,三位父亲放下各自的芥蒂,缓缓伸出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现场画面也算感人,颇有“雅尔塔三巨头”,为人类命运作出英明定策后,那强有力的一握。
走出校门,高建国和宋卫平已经互留了电话号码,熟稔地称兄道弟起来。
临别前,两人在校门口又一次紧紧握手,还使劲上下晃了两下,活像失散多年的老战友胜利重逢。
儿子们在学校里打生打死,当爹的在教导处里一番交锋,最后竟像港片里的社团大佬一样,握手言和,还顺便发展出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黄昏的余晖悄然洒落在窗前,宣告着傍晚的来临。
高洋看看墙上的挂钟,关上电脑,拿起桌上的英语书,一边背着单词,一边等待即将回家的李淑霞。
李淑霞进门脱鞋时,一眼便瞧见端坐在书桌前的高洋,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地背着英语单词。
李淑霞莞尔一笑,眼中满是欣慰之色。
她静静地凝视着儿子的背影,恍惚间觉得儿子仿佛一夜长大。
变得乖巧懂事了。
就在这时,家中的电话突兀地响起。
李淑霞赶忙拿起话筒,是高建国打来的。
高建国告知娘俩今晚有应酬,不回家吃饭。
李淑霞忍不住埋怨了两句,随后又关切地嘱咐丈夫少喝点酒。
刚放下电话,还没等她缓过神来,电话铃声便再度响起。
这次是儿子的同学郝大宝打来的。
郝大宝在电话那头说道:“阿姨,现在是晚自习大课间时间,我们打算一会儿去你家看望下高洋。您方便吗?”
李淑霞连忙说:“方便方便。你们有几个人?”
郝大宝回答,“有八个人,阿姨”。
李淑霞想了想,继续说道:“那早点过来,阿姨前几天包了不少饺子,你们过来一起垫垫肚子再回去上课。”
挂了电话,李淑霞立刻走进厨房,熟练地起锅烧水,准备煮饺子。
与此同时,她来到高洋房间,告诉他,一会儿同学会借着大课间休息时间过来看他。
自己要招待孩子们吃点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