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淑霞终于煮完最后一锅饺子,她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走到茶几前坐下。
只见郝大宝两个腮帮子塞得鼓鼓的,他费力地咽下嘴里的饺子后,冲着李淑霞高高地挑起大拇指,满脸夸张地拍起马屁。
“阿姨,您这饺子包得可真是太好吃了,比我妈包的好吃不知道多少倍!您要是不嫌弃,我干脆过来给您当儿子,你把高洋给我妈算了。”
听到这话,高洋放下筷子骂道:“你来我家蹭饺子吃,还想把我打发到你家去?难道让我去吃你妈做的带鱼炖酸菜吗?”
众人听后,顿时大笑起来。
要说做饭难吃的郝大宝他妈,那在四中校园里可真是如雷贯耳。
郝大宝他妈不但做饭难吃,而且还特别热衷于自己研究新菜系,研究出来的成果,全试验在亲儿子身上。
郝大宝中午带的饭盒常常装着些让人闻所未闻的“黑暗料理”。
像那鸡蛋炒豇豆,好好的两样食材,也不知道怎样的脑子灵光一现,就搭配到了一起,那味道别提多怪异。
还有西红柿炒五花肉,光听名字就让人上吐下泻,吃起来的感觉跟皇上赐死,满门抄斩没什么区别。
更离谱的是那雪碧鸡翅,家里有可乐她不用,非要特立独行地放雪碧。
那鸡翅做好之后,白色的鸡肉居然泛着诡异的绿光。
看着就让人毛骨悚然,根本不敢下嘴,这种可怕已经不是满门抄斩,而是挖坟鞭尸,挫骨扬灰的级别。
有一次,郝大宝她妈给他中午备了油炸带鱼和排骨炖酸菜两道菜。
两菜同装一个饭盒,午间从食堂热饭箱取出加热后的饭盒。
这俩菜在一起一搅合,直接就诞生了一道杀伤力超强的“郝大宝他妈的料理”——带鱼炖酸菜。
打开饭盒的一瞬间,一股浓烈刺鼻的酸菜腥气“嗖”地就冲了出来,弥漫在整个教室里。
全班被熏得纷纷外逃,捂着鼻子骂郝大宝。
这以后,“郝大宝他妈的料理”就此扬名立万。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厨艺如此糟糕的郝大宝他妈,居然能养出郝大宝这般的胖子。
可见,在吃的方面,郝大宝是极容易满足的。
所以,他可能就是天生的泔水圣体,什么都爱吃,吃什么都胖。
李淑霞笑意盈盈地坐在桌旁,看着儿子的同学们有说有笑。
彼时的氛围喜乐融洽,桌上的饺子,也随着大家的欢声笑语,一盘盘地逐渐减少着。
这时,图夕忽然撅起了嘴,一脸委屈地向李淑霞告状。
“阿姨,您刚才给我盛的那一盘饺子,我就吃到一个,全被他们给抢光了,高洋还捂着我的嘴不让我说。”
李淑霞听了,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赶忙看了看眼前那几个要见底的盘子,又好气又好笑。
只见她动作麻利,一把打掉郝大宝手中的筷子,随后利落地把几个盘子里剩余的饺子,都汇集到一个盘子里。
然后端到图夕面前,温柔地说:“图夕,这些现在都是你的,你慢慢吃,阿姨在这儿替你看着他们,我倒要看看,他们谁还敢抢。”
高洋见状,连忙起身装作若无其事地去拿橘子,一边走还一边望着天花板,“这事儿跟我没关系啊。我可没抢,妈,你是知道的,我饭量不大。”
李勇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一本正经地说道:“阿姨,我承认错误,我确实抢了。”
“可这也不能全怪我,实在是您包的饺子太好吃了。这要是大宝他妈的饺子,我宁可饿死自己我都不吃,全都让给图夕吃。”
这话一出口,众人紧接着又是一阵大笑。
在欢声笑语中,二百个饺子被吃得干干净净。
挚友们又每人吃了几个橘子,最后,心满意足地准备起身告辞。
高洋站在门口,脸上带着“你们可别再来了”的嫌弃,热情地推搡着王文、李勇等人离去。
郝大宝摸了摸自己圆鼓鼓的肚子回头仗义地问道:“明早用我接你不?”
“你要方便就七点在我家小区前等我一下。我要是七点没到,你就走。”
“行。明早你家要是有剩饺子,给我带几个。”郝大宝舔了舔嘴唇,严肃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赶紧走,不用你接我了,我自己走。”高洋不由分说的把郝大宝推出大门。
“走多累啊!你看你这人,护食。”
郝大宝扒着门框,还想和高洋商量下。
“赶紧滚!滚!”
高洋不容分说地一脚把郝大宝踹出门。
热闹的屋子,随着众人的离开,瞬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众人回到学校,踩着铃声走进校门。
当走到收发室前,郝大宝像被钉子钉在原地,停下了脚步。
收发室门外常年放着一个半人高的大纸壳箱,里面是堆积如山的学生信件,像一座永远也清理不完的坟包。
郝大宝在那厚厚的信堆里随手抓起一把,凑到鼻子前,像神农尝百草一样,闭着眼使劲闻了闻。
随即,精准地挑出几封散发着香味的信封,熟练地揣进怀里。
大家心里门儿清,他这是准备作案了。
郝大宝偷信并没什么恶意,纯粹是留到晚自习,当课外书看。
高三的郝大宝此时已不满足于《阿拉蕾》、《灌篮高手》、《电影少女》这些日本漫画给他带来的快感。
他开始热衷于看情书了,还是别人的情书!
至于郝大宝偷信这事儿,还要从图夕说起。
一日,图夕看完一本叫《查令十字街84号》的美国小说,心里头对远方那未知的友谊,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
十七岁少女向往那种与一个从未谋面之人,通过文字的桥梁,逐渐深入彼此灵魂深处,直至熟悉对方一切的奇妙关系,就如同书中所描绘的那般令人心驰神往。
高洋听了图夕这不着边际的想法,目光不自觉地在她胸前停留了一秒,一脸坏笑地给她出“馊主意”。
“你去翻翻晚报的报纸夹缝,那地方天天有招募笔友的,随便找个人写信试试呗。”
高洋就是随口一胡咧咧,图夕听完,竟把这馊主意当成了妙计。
她还真就在晚报夹缝里,寻觅到一位自称辽大中文系大二的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