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上午,林眠刚结束一轮二十分钟的“系统维护”(在旁人看来是闭目养神),内线电话就响了起来。是总裁办吴总监亲自打来的,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客气:
“林经理,您好。赵总想请您现在到顶层办公室来一趟,有点事情想和您聊聊。”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技术部。刚刚平息下去的关于林眠的讨论,再次被点燃。老板召见!在这个敏感时期,这次召见充满了无限遐想空间。是福是祸?是要嘉奖他“火种计划”的卓越贡献?还是要清算他“煽动”周末团建流产的“罪行”?
小李等人忧心忡忡,而王主管则在办公室里,带着一种混合着嫉妒和期待的矛盾心情,盼望着林眠被训斥甚至开除。
林眠本人倒是很平静。他整理了一下并无需整理的衬衫,对小组成员投来的担忧目光回以“无事”的眼神,便从容地走向电梯。
顶层,总裁办公室。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都市景观,昂贵的红木办公桌后,赵总端着那杯标志性的威士忌(尽管是上午),脸上带着一种试图显得和蔼,却因不常使用而显得有些僵硬的笑容。
“林经理,来了,坐。”赵总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真皮沙发,语气温和得令人不适。
林眠依言坐下,姿态放松却不失分寸,目光平静地迎向赵总审视的眼神。
“林经理最近可是我们公司的风云人物啊。”赵总开场带着调侃,但眼神锐利,“‘火种计划’干得漂亮,替公司省了不少心,连老钱(财务总监)都在会上夸你呢。”
他绝口不提周末的团建风波,也不提之前的监控和枕头禁令,仿佛那些不愉快从未发生。
“分内之事。”林眠回答得言简意赅。
“呵呵,过谦了。”赵总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进入了正题,“今天请你来呢,主要是想跟你取取经。你看啊,你们小组这次表现出的效率,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不瞒你说,我很好奇。”
他顿了顿,仔细观察着林眠的表情,试图捕捉任何一丝波动,但后者依旧平静如水。
“我就在想啊,”赵总继续用推心置腹的语气说道,“这种高效率,肯定不是偶然。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的工作方法或者管理心得?你知道,公司一直在追求卓越,如果能将你这种高效的方法论总结出来,推广到全公司,那对我们整体的战斗力,将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啊!”
图穷匕见。
不再是打压,不再是质疑,而是迂回的探究和试图“复制”。
老板终究是老板,他关心的永远是利益和效率。当他发现无法用常规手段压制或理解林眠时,便转换思路,试图将这种“异类”的高效,转化为公司的资产,将其“体制化”。
这套说辞冠冕堂皇,充满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公司发展的“关切”,让人难以拒绝。
林眠心中了然。【ZZZ系统】快速分析了赵总的真实意图:
【目标:获取宿主高效工作模式的表层方法论,进行规模化复制。】
【深层动机:1.提升整体效率(首要);2. 理解并控制不可知因素;3. 将潜在威胁转化为可控工具。】
【风险:系统核心(睡眠)无法复制,强行推广可能导致东施效颦,引发反效果。】
【应对策略:提供部分真实但非核心的“方法”,强调个体差异性与系统性支持。】
“赵总过誉了。”林眠沉吟片刻,仿佛在组织语言,“其实谈不上什么独特的方法论。主要还是在于清晰的规划、合理的分工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他给出了一个非常“正确”且安全的答案。
“哦?具体说说?”赵总显然不满意这种套话,追问道。
“比如在‘火种计划’中,我们首先花了大量时间理解需求和拆解任务,确保每个组员都目标明确。”林眠开始抛出一部分真实但非核心的做法,“我们将大任务拆解成小模块,并行开发,并建立了清晰的接口规范,减少沟通成本。同时,我们尽量保护开发时间不受无效会议和临时需求的打扰。”
这些都是现代软件工程中提倡的,但真正能做到的团队少之又少。
赵总听着,微微点头,但眼神显示他并不觉得这有多“独特”。这些道理,谁都懂。
“还有呢?”他追问,“我注意到,你们小组似乎……嗯……比较注重劳逸结合?”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了“睡觉”这个词。
“是的。”林眠坦然承认,“我们认为,保持专注和清晰的头脑至关重要。短暂的休息有助于恢复精力,长远来看能提升整体效率,减少因疲劳导致的错误和返工。”
他再次将话题引向了效率和结果,这是老板最能听进去的语言。
“有道理,有道理。”赵总点头,但眉头微蹙,显然觉得这个“劳逸结合”还是太抽象,不够“方法论”。“那……有没有什么更具体的……工具?或者流程?比如你们用的什么项目管理软件?有什么特别的沟通机制?”
他试图将林眠的成功归结为某种可复制的“技术”或“工具”。
林眠摇了摇头:“工具只是辅助。核心还是在于人和思路。就像同样的厨具,在不同厨师手里,做出来的菜味道也不同。”
他巧妙地将皮球踢了回去,暗示高效的关键在于“人”和“思路”,而非外在形式。
赵总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感觉自己在跟一个滑不溜手的哲学家谈话,对方说的每句话都很有道理,但就是抓不住实质。
他意识到,从林眠这里,恐怕很难套出那种可以立刻下发全公司、要求强制执行的“效率守则”。这个年轻人的核心能力,似乎是一种更内在的、无法简单复制的思维模式和节奏掌控力。
这让他有些失望,但也更加确信林眠的价值——以及难以掌控性。
“好吧。”赵总最终笑了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你的思路很有启发性。公司很需要像你这样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年轻人。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你的。”
他站起身,做出了送客的姿态。
林眠也起身,礼貌告辞。
走到门口时,赵总仿佛不经意地又说了一句:“对了,公司接下来有个非常重要的‘玄武计划’,关乎明年的战略布局。我觉得,你的能力完全可以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做好准备。”
这既是许诺,也是新的、更重的压力测试。
林眠脚步未停,只是微微颔首,便开门离去。
看着重新关上的办公室门,赵总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思索。他拿起酒杯,抿了一口。
“清晰的规划……减少干扰……劳逸结合……”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词,眼神明灭不定。
这些道理,他何尝不懂?但在追求极致增长和竞争压力的驱动下,他和他所建立的公司文化,早已习惯了用加班时长和高压态势来换取短期内的“高效”。林眠的出现,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种模式的潜在问题和另一种可能性。
但他能改变吗?或者说,他愿意改变吗?
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赵总按下内部通话键:“吴总监,把‘玄武计划’的初步资料准备一下,我要亲自跟进。”
而离开顶层的林眠,在电梯里看着镜面中自己平静的倒影。【ZZZ系统】的评估结果在意识中浮现:
【本次交互达成预期目标:稳住高层,避免直接冲突,传递部分无害信息。】
【新任务“玄武计划”已标记,风险与机遇并存。】
【老板认知处于矛盾状态:既想利用,又感失控。】
【维持现状策略不变,继续以成果说话。】
回到工位,面对组员们探询的目光,林眠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没事,常规谈话。”
然后,他便拿起茶杯,走向茶水间,仿佛刚才只是去楼上散了趟步。
老板的再次召见,如同一场暗流涌动的博弈。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明确的指令,却为下一场更大的风暴,埋下了伏笔。
【林眠的睡前日记 】
老板召见,意图复制“方法论”。
提供表层逻辑,隐藏核心系统。
强调个体差异与系统性支持,堵死简单复制路径。
新任务“玄武计划”预示更高强度压力测试。
高层处于观察与利用的矛盾期。
今日进行了高风险信息管控。
清空缓存。
晚安。希望试图复制睡眠的人,能先学会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