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京城,晚风带着几分清爽,京西夜市刚亮起灯笼,便已人声鼎沸。英台正坐在镜前整理衣饰,门外突然传来清脆的孩童笑声——弘历穿着一身宝蓝色锦袍,蹦蹦跳跳地跑进来,拉着她的衣袖撒娇:“额娘,您答应过要带弘历逛夜市的,今日可不能反悔!”
英台笑着捏了捏他的脸颊:“怎会反悔?不过今日还有两位贵客同行呢。”话音刚落,胤禛便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一身常服的康熙,褪去了龙袍的威严,多了几分寻常百姓的温和。弘历见状,连忙跪地行礼:“孙儿参见皇爷爷!”
康熙笑着扶起他,眼中满是慈爱:“起来吧,今日咱们祖孙三代,再加你额娘,一同去瞧瞧这京西夜市的热闹。”四人未带过多随从,只让两名侍卫远远跟着,便悄然出了四爷府,朝着夜市方向走去。
刚走到夜市入口,喧嚣的人声与食物的香气便扑面而来。只见街道两侧挂满了红灯笼,三百多个摊位沿着街道依次排开,卖小吃的商贩吆喝着“糖葫芦、豌豆黄”,卖手工艺品的摊主则展示着木雕、漆器,还有西域商人捧着各色香料,引得路人驻足围观。
康熙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满是惊讶:“朕只听闻夜市繁华,却没想到竟热闹到这般地步!比当年的上元灯会还要盛几分。”英台笑着解释:“如今百姓日子宽裕了,夜里也愿意出来逛逛,商户们也乐意多守些时辰,一来二去,夜市便越来越兴旺了。”
弘历早已被不远处的糖画摊吸引,拉着康熙的手便往那边跑:“皇爷爷,您看那个!能画出龙的模样呢!”糖画师傅见来了客人,当即舀起融化的糖稀,手腕轻转,不多时便画出一条栩栩如生的糖龙。弘历捧着糖龙,吃得眉开眼笑,康熙看着他的模样,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四人沿着街道慢慢逛着,胤禛指着不远处的海产摊位:“那里卖的便是倭国运来的海参、鲍鱼,如今价格亲民,寻常百姓也能买些尝尝鲜。”康熙走上前,拿起一只海参细看,摊主见状连忙介绍:“这位爷,这是刚从倭国运来的鲜货,用盐水泡发后炖鸡汤,滋补得很!如今朝廷减免了关税,咱们卖得便宜,买的人也多!”
逛到中段,英台带着众人走进一家卖丝绸的铺子,掌柜的见来了客人,连忙拿出最新的江南丝绸:“这是今年新出的云锦,上面绣的是倭国的樱花纹样,是咱们特意请江南绣娘绣的,卖得可好了!”康熙拿起一匹丝绸,指尖拂过细腻的纹路,感叹道:“如今不仅海货能运来,连纹样都能融合两国特色,真是难得。”
沿途不时有百姓认出胤禛与英台,纷纷拱手问好,见他们身边跟着一位气度不凡的老者,虽不知是康熙,却也礼貌地行礼。康熙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轻声对胤禛与英台说:“从前朕总在宫中听奏报,说百姓安居乐业,今日亲身体验,才知所言非虚。这夜市不仅是热闹,更是大清盛世的缩影啊!”
走到夜市尽头,四人在一家茶馆坐下,点了几碟点心与茶水。弘历趴在窗边,看着楼下往来的人群,兴奋地说:“皇爷爷,下次弘历还要来!这里有糖画、有丝绸,还有好多好玩的!”康熙笑着点头:“好,下次皇爷爷再带你来。”
起身准备返回时,康熙望着满街的灯火与人声,感慨道:“英台当初提议办夜市,朕还担心只是一时热闹,如今看来,这不仅是百姓消遣的去处,更是民生兴旺的见证。减免农业税、用夜市收入养吏,每一步都走得极对,往后还要多些这样的好法子,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英台与胤禛躬身回道:“谢父皇(皇阿玛)夸赞,这都是托父皇(皇阿玛)的福,才有如今的太平盛世。”四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轻拂,灯笼的光晕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伴着远处传来的欢声笑语,构成一幅温馨而热闹的盛世图景。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夜市的街道上,康熙、胤禛、英台与弘历并肩而行,弘历捧着糖龙笑得开心;摊位前,百姓们与商户讨价还价,脸上满是笑意;茶馆里,四人看着窗外的繁华,眼中满是欣慰。玉佩在光影中泛着温暖的光,像是在为这份“帝后巡市、共享盛世”的温馨,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痕迹早已消散在时光长河里,只留下满街灯火与百姓欢颜。从夜市的繁华到帝后的巡访,从减免赋税到吏治清明,大清用每一个贴近民生的举措,编织着盛世的图景。这份跨越皇室与百姓的温暖,这份藏于烟火气中的太平,终将成为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印记,让“国泰民安”的荣光,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