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瑞亭父子深谈后的第三日,胤禛在朝会上正式奏请康熙,希望能赦免大阿哥胤禔与二阿哥胤礽,让他们脱离圈禁,迁居京郊的和亲王府,与家人团聚。朝堂上虽有少数官员担忧,却被胤禛一句“如今大清国泰民安,民心所向皆为安稳,手足相残的旧事,不应再困着他们”说服。康熙看着阶下意气沉稳的儿子,又想起这些年兄弟二人的转变,终是颔首准奏:“便依你所言,让他们出来吧,往后好好过日子,也算全了咱们皇家的手足情分。”
旨意传到和亲王府时,胤禔正坐在窗前修剪盆栽——圈禁这些年,他性子收敛了许多,不再似往日那般张扬,反倒多了几分沉静。听到侍卫宣读的圣旨,他手中的剪刀“哐当”落在桌上,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眼眶瞬间泛红。胤礽赶来时,看到的便是他对着盆栽发呆的模样,二人相视一笑,过往的隔阂与竞争,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三日后,胤禔特意换了身新制的藏青长衫,带着一坛陈年佳酿,前往雍亲王府。府门前的石狮子旁,胤禛早已等候,看到他走来,笑着迎上前:“大哥,许久不见,你倒是清瘦了些。”胤禔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可不是嘛,在里面待久了,连风都是闷的,如今出来了,才觉得这京城的天,都比往日蓝些。”
走进王府的暖阁,英台早已备好了精致的茶点,看到胤禔,笑着道:“大哥一路辛苦,快坐下喝杯热茶暖暖身子。”胤禔坐下后,目光扫过暖阁内的陈设——墙上挂着的南洋航线图,案上摊着的台湾商会账册,处处透着大清的兴盛气象。他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反而抬眸看向胤禛,语气带着几分认真:“老四,我今日来,有句话想问你——你把我和老二都放出来,就不怕我们还对皇位虎视眈眈,将来给你添麻烦,甚至……抢你的位置?”
这话一出,暖阁内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英台正要开口,却被胤禛抬手拦住。他看着胤禔眼中的探究与释然,缓缓开口:“大哥,当年你被圈禁时,我曾去看过你一次,那时你说,若能再看一眼草原的日出,便此生无憾。如今你出来了,可还想去草原看看?”
胤禔一怔,没想到他会提起旧事,随即点头:“自然是想的,只是……”“只是觉得如今身份不同,怕不合适?”胤禛接过他的话,语气温和,“我已让人备好车马,待春暖花开,便陪你去草原,去看看阿尔泰如何打理部落,去看看牧民们如今的好日子。你再想想,若真为了皇位争来斗去,让草原再起纷争,让百姓再受苦难,这皇位,还有什么意义?”
他起身走到窗前,指着远处的京城街道:“大哥你看,如今街头的百姓,谁不是忙着种地、通商,谁不是盼着日子越过越红火?当年咱们兄弟相争,苦的是百姓,乱的是江山。如今我若还怕你争皇位,便是还没放下过去,也辜负了父皇的信任,辜负了天下百姓的期盼。”
胤禔看着胤禛的背影,又看向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手中的茶杯微微颤抖。这些年圈禁的日子里,他早已想通,皇位再尊贵,也抵不过百姓的安稳,抵不过手足的情谊。他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胤禛身边,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老四,是大哥错了,当年是我太糊涂,如今……多谢你肯信我,肯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
胤禛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都是兄弟,说什么谢不谢的。往后你若想为大清做事,无论是去草原帮阿尔泰,还是去台湾帮胤禟打理通商,都随你。咱们兄弟同心,才能让大清的日子,越来越好。”
英台看着二人和解的模样,笑着端来刚温好的佳酿:“既然大哥想通了,咱们今日便喝几杯,也算为大哥接风洗尘。”三人围坐在桌前,酒杯相碰,笑声落在暖阁里,与窗外传来的鸟鸣声缠在一起,格外悦耳。
小星禾手中的玉佩,此刻映出的画面里——雍亲王府暖阁内三人举杯欢笑,京郊和亲王府胤礽正与家人整理行囊,草原上阿尔泰正带着牧民准备春耕。玉佩的光与阳光交织,像是在为这份手足和解的温情,为这份国泰民安的盛世,送上最长久的祝福。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中彻底消散,留下的只有皇室亲眷的同心相守,与天下百姓的安乐生活。从兄弟间的解疑释忧,到朝堂上的宽恕包容,从四海通商的繁荣,到边疆的安稳和睦,大清用“信任与放下”的温情,用“护民与守土”的担当,将每一份情谊都化作了盛世的基石。这份藏于王府欢笑、市井烟火中的荣光,终将在大清的土地上长久停留,书写着永不落幕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