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暗夜降临:恐惧笼罩约克郡
1975年10月30日,英国西约克郡利兹市的夜晚笼罩着一层诡异的寂静。28岁的威尔玛·麦卡恩(wilma mccann),一位有着四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名 性 工作者,在这个夜晚永远地消失了。第二天清晨,她的尸体在一个废弃的房子附近被发现,头部遭受重创,身上有3组刀伤,死状凄惨。验尸官的报告显示,这些刀伤十分特别,行凶者似乎不慌不忙地用凶器在受害者身上搅来搅去,然后退后欣赏自己的\"杰作\"。这不是普通的冲动犯罪,而是一起精心策划的暴行,显示出行凶者有着非常严重的心理失常。
警方很快赶到现场,但他们的初步判断却为整个案件的调查埋下了隐患。由于发现尸体的地方靠近当时的红灯区,警方迅速得出结论:这起命案与卖淫有关。尽管没有直接证据,但警方和媒体很快将受害者描述为\"追求享乐的女孩\",暗示她的不检点行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种带有偏见的判断不仅影响了公众对案件的看法,也直接影响了后续调查的方向。
这起命案在当时被称为\"炸鱼薯条谋杀案\"——就像今天的微博热搜一样,只在报纸上停留了两三天,随后就被人们遗忘,报纸甚至被用来包裹炸鱼和薯条。没有人能想到,这仅仅是一场长达五年噩梦的开始,一个更加恐怖的连环杀手即将在约克郡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二、罪恶升级:\"开膛手\"的真实面目
随着时间推移,类似的命案接二连三地发生。1976年1月,第二名受害者艾米莉·杰克逊(Emily Jackson)的尸体被发现,同样是一名性工作者,同样的死状凄惨。警方开始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极度痛恨妓女的连环杀手,将其比作百年前专杀妓女的\"开膛手杰克\"。
然而,警方的调查工作进展缓慢。由于缺乏有效的线索和证据,案件几乎停滞不前。更糟糕的是,警方内部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他们对女性受害者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同情,这直接影响了调查的效率和方向。在警方眼中,这些受害女性的身份似乎成为了她们\"该死\"的理由。
1977年6月,第五起命案发生,这次的受害者是一名16岁的少女杰恩·麦克唐纳(Jayne macdonald)。与之前的受害者不同,杰恩不是妓 女,而是一名住在家里、有着超市工作的普通女孩。她的死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让原本漠不关心的民众开始感到恐慌。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警方仍然坚持他们的偏见,认为杰恩可能是在半夜行走时被凶手误认为是 妓 女。
杰恩的死亡让整个英格兰北部的女性陷入了恐惧之中,天黑后她们不敢单独出门。而此时的警方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他们向全城女性发布了宵禁令,通过限制女性的夜间自由来\"保护\"她们。这一决定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抗议,许多女性和女权组织愤怒地质问:为什么要让女性为男性的罪行付出自由的代价?
三、法网疏漏:警方的致命失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更多的命案不断发生,受害者既有 性 工作者,也有普通女性。凶手的作案手法越来越残忍,他会先用铁锤猛击受害者头部,再用螺丝刀狂插胸部和腹部,随后肆意殴打脚踢。这种残酷的杀人手段成为了\"约克郡开膛手\"的标志。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凶手彼得·威廉·苏特克利夫(peter william Sutcliffe)曾多次被警方盘问,但由于一系列的失误,警方总是与真相擦肩而过。有一次,一名名叫玛塞拉·克拉克森(marcella claxton)的受害者向警方提供了详细的凶手描述,并据此制作了拼图照片。然而,侦探们坚持认为她的攻击者是黑人,而不是他们正在寻找的人。这种固执的偏见让警方错过了抓住凶手的最佳时机。
随着受害者人数的增加,警方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不得不通过媒体向凶手发出呼吁:\"我们抓不到你了,你赶紧自首吧。\"这句话不仅暴露了警方的无能,也让公众对执法机构的信心降到了冰点。
在一次关键的调查中,警方发现了现场的车辙印、受害者身上的鞋印,以及一张限量发行的5元英镑钞票。这张钞票全英国只有不到6000人拥有,凶手很可能就在其中。然而,这些重要线索却被警方忽视或处理不当,使得苏特克利夫能够继续逍遥法外,继续他的杀戮狂欢。
四、真相大白:恶魔的最终落网
1981年1月2日,命运的转折点终于到来。警方发现苏特克利夫驾驶着一辆被盗的汽车,于是将其拦下。当时,他的车上还有24岁的性工作者奥利维亚·里弗斯(olivia Reivers)。在附近,警方发现了一把锤子和一把刀,这些正是\"约克郡开膛手\"惯用的凶器。
随后的审讯中,苏特克利夫很快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这个在家人和朋友眼中温和友善的男人,竟然是那个让整个约克郡陷入恐惧的连环杀手。1981年5月,苏特克利夫在伦敦被判终身监禁,20年不得假释。法官建议将假释期限延长到至少30年,以确保这个危险的罪犯不会过早地回到社会。
苏特克利夫的被捕让整个约克郡松了一口气,但人们的恐惧和愤怒并没有因此消散。当公众得知这个连环杀手曾多次被警方盘问却被释放时,对警方的不满和质疑达到了顶点。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在拥有如此多线索的情况下,警方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抓住凶手?
五、恶魔的内心世界:彼得·苏特克利夫的心理分析
彼得·威廉·苏特克利夫于1946年6月出生在西约克郡的宾利。他曾当过卡车司机和掘墓人,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变成一个冷血杀手的。在1975年10月结婚不到一年时,他就实施了第一次杀戮。
苏特克利夫后来告诉警方,他对 性 工作者产生了强烈的仇恨,这是他杀害威尔玛·麦卡恩的理由。据心理专家分析,这种仇恨可能源于他对母亲的复杂情感。苏特克利夫从小对母亲十分依赖,但自从发现母亲外遇后,他的精神支柱开始崩塌,对行为不检点的女性产生了极度厌恶感。这种心理扭曲最终导致他相信杀死妓女是上帝对他的指示。
在法庭上,精神病学家米尔恩博士(dr. milne)作证说,苏特克利夫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区分现实与幻觉,被夸大妄想所驱使而杀人。米尔恩博士将苏特克利夫1967年的掘墓经历描述为\"原发性精神分裂症体验\"和\"精神分裂症诊断中最关键的症状\"。
然而,苏特克利夫的精神状态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2015年,法医精神病学家大卫·何(david ho)在接受bbc采访时解释说,苏特克利夫接受的治疗不太可能完全治愈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而仅仅是使患者能够控制他们的症状。何博士表示:\"我不认为他的精神障碍已经完全治愈,但我认为它可能已经达到了症状得到控制的阶段。\"
六、血色遗产:案件的深远影响
苏特克利夫的罪行给英格兰北部蒙上了长达5年的阴影,许多妇女和女孩在天黑后不敢出门。他的行为不仅夺走了13条生命,还试图杀害另外7人,这些受害者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从16岁到42岁不等。
然而,这起案件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暴露了英国警方内部存在的严重性别歧视和效率低下问题,引发了公众对执法机构的广泛质疑。在案件调查期间,警方曾多次与苏特克利夫接触,但由于一系列失误,包括将寻找嫌疑人的重点放在错误的区域,使他能够继续杀戮。这些失误成为了英国警务史上的重大污点。
这起案件也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改变了公众对性工作者的看法,引发了关于女性安全和权利的全国性辩论。苏特克利夫的\"杀错人\"行为——杀害了并非性工作者的16岁少女杰恩·麦克唐纳——使整个英格兰北部的女性在天黑后不敢单独出门,社会安全感降到了冰点。
在警务改革方面,约克郡开膛手案成为了一个转折点。它促使英国警方重新评估他们的调查方法和组织结构,推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正如作家汤姆·伍德(tom wood)所指出的,1935年的鲁克斯顿案首次将法医学确立为刑事调查的主流,而苏特克利夫案带来的变化比其他任何案例都要多。
七、迷雾重重:未解之谜与争议
尽管苏特克利夫已经认罪并被判处终身监禁,但围绕这起案件的许多问题仍然没有答案。2022年,一部名为《约克郡开膛手:秘密谋杀》的ItV新剧将20多起未解决的谋杀和未遂谋杀与彼得·苏特克利夫联系起来。该剧重新审视了几起案件的证据,并质疑为什么苏特克利夫从未被视为嫌疑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位前侦探声称,苏特克利夫可能还谋杀了另外8人。这一说法引发了公众对案件真相的重新关注,也让受害者家属再次陷入痛苦和疑惑之中。
2023年,一部名为《长长的阴影》的七集系列剧深入探讨了这一有缺陷的调查过程。该剧揭示了警方在寻找连环杀手过程中的失误,以及这些失误如何导致了更多女性的死亡。
即使在苏特克利夫死后,关于他的讨论仍然没有停止。2020年11月13日,苏特克利夫因感染新冠肺炎在医院去世,终年74岁。他的死亡引发了公众的复杂反应,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解脱,也有人认为他应该为自己的罪行付出更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