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祝公远夫妇对祝英台自然而然的关爱。
看着祝英齐虽嘴上打趣却难掩对妹妹的回护。
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早逝的母亲。
若母亲还在世,看到他终于要娶妻,娶的还是自己心仪的女子。
定会像高氏这般,忙前忙后,喜笑颜开吧?
一丝淡淡的怅惘和思念掠过心头。
但很快便被眼前这温馨融洽的场景所驱散。
他更加确定,要将这份温暖,牢牢地握在手中。
早膳便在的温馨气氛中结束。
用罢早膳,马文才便起身向祝公远夫妇告辞。
“世伯,伯母,文才这便返回杭州,筹备婚事。
期间若有任何事宜,随时派人传信即可。”
祝公远捻须含笑:“贤侄放心去便是,这里一切有我们。”
马文才又看向祝英台,目光专注而柔和:“英台,保重身体。”
祝英台在他目光注视下,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算是回应。
马文才这才心满意足地带着马石观砚等人,离开了祝府。
马蹄踏过积雪的街道,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朝着杭州方向而去。
他需要回去,亲自督办他的婚礼,他要给他的新娘,一个举世无双的盛大典礼。
而就在马文才离开上虞不久,一只不起眼的信鸽。
也扑棱着翅膀,朝着北方飞去,它将跨越千山万水。
将“马祝联姻,婚期定于十二月初八”的消息,带回它的来处——太原郡守王府。
较于南方湿冷阴寒的冬日,北方寒风凛冽如刀,卷着细碎的雪沫,抽打在太原郡守王府那高耸的灰墙之上。
书房内,地龙烧得通红,却驱不散那股子压抑的沉闷。
王弘面沉如水,端坐于主位,手中握着一根紫檀木戒尺,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面前,跪着的正是他那不成器的儿子王蓝田,衣衫略显凌乱,脸上带着几分惶恐与不忿。
“孽障!瞧瞧你干的好事!”
王弘猛地将戒尺重重拍在身旁的小几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震得几上的茶盏都跳了跳,“那范阳卢氏的婚事,何等好门第!”
“就因你房里这个不清不楚的东西,还有那些不知所谓的流言,硬生生给搅黄了!”
“如今还有哪家高门贵女肯下嫁于你?”
他越说越气,胸口剧烈起伏,目光如刀子般剐向垂手侍立在一旁、腹部已高高隆起的心莲。
王弘的怒火并非全因儿子不争气。
他早已查明,那“流言”背后,以及卢氏突然反悔,皆有马家的手笔!
这竖子,先是在尼山书院设计将他儿子赶出,断了他与江南士林的一些联系。
如今又处处与他王家作对,明着暗着下绊子,阻挠他依附的五皇子势力在江南的布局。
新仇旧恨,早已让他将马家父子恨之入骨。
他原本还想徐徐图之,为五皇子在江南徐徐铺路,现在看来,对马家,已无必要再隐忍!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
一名心腹幕僚悄步而入,躬身将一枚细小的竹管呈上:“主公,上虞急信。”
王弘强压怒火,接过竹管,取出内里纸条。
当他的目光扫过那“马祝联姻已定,纳采礼成,婚期十二月初八。”
一行字时,瞳孔骤然收缩,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好啊!好一个马文才!
动作如此之快!竟不声不响地与上虞祝家联了姻!
这无疑是给马家在江南的势力又添了一重坚实的保障!
“马德望!马文才!欺人太甚!”
王弘猛地将纸条攥紧,咬牙切齿,那纸条在他掌心瞬间皱成一团。
一旁跪着的王蓝田,被父亲突如其来的盛怒吓了一跳。
忍不住偷偷抬眼,瞥见了那纸条上的零星字样——“祝府”、“联姻”。
他愣了愣,有些茫然地嘀咕道:“祝府?祝家……有女儿吗?我在尼山书院几年,怎从未听闻?”
他印象里,祝英台一直是个清秀却碍眼的“男子”,常与梁山伯、马文才混在一处。
一直沉默的心莲,听到这里眼中却闪过一丝异光,祝英台马文才你们的好运到头了!
她扯了扯王蓝田的衣袖,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煽动的意味,清晰地说道。
“少爷,奴家知晓。那祝家确实有位小姐,名唤英台。在书院时……她一直是女扮男装。与马家联姻的……想必就是她了。”
“什么?”
王蓝田如遭雷击,猛地瞪大了眼睛,脸上先是难以置信。
随即化为一种被愚弄的愤怒和恍然,祝英台是女的?
难怪……难怪马文才那厮在书院处处维护她!
原来如此!
“爹!祝家这是混淆视听,扰乱纲常啊!”
“马家明知如此还敢联姻,这不正是现成的把柄吗?我们正好可以借此参他们一本!
王蓝田这番急智之言,倒是让盛怒中的王弘神色一动。
脸色稍霁,瞥了儿子一眼,冷哼一声:“总算还有点长进,没蠢到家!”
然而,心莲却并未停下。
她看出王弘虽觉此计可行,但似乎并未完全满意。
她咬了咬唇,再次开口,声音依旧轻柔,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冷静。
“老爷,少爷,奴家……奴家还有一个想法,或许……更为稳妥,还能把祝家变成为老爷的助力。”
王弘闻言,眉头一皱,对这个来历不明、心思叵测的女子,他本能地不喜且戒备。
根本不想听她多言,拂袖便欲斥退。
“爹!”王蓝田却急忙拉住父亲的衣袖。
他早已被心莲的枕边风和偶尔显露的“急智”所折服,连忙劝道。
“心莲她一向有些主意,您不妨听听?或许真有妙计呢?”
王弘看着儿子急切的模样,又看了看垂首而立、看似柔弱却隐隐透着心计的心莲。
心莲感受到那目光的压力,背脊发凉,却强自镇定,缓缓说出那思忖已久的毒计。
“老爷,您想,那祝家在上虞地界称得上富甲一方。”
“与其只是弹劾他们混淆视听,不如……不如请老爷设法,为少爷……求娶祝家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