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第一波“玄蜂”吸引了敌方大部分火力,双方陷入惨烈消耗战时,第二波四百架“玄蜂”悄然从侧翼迂回。
它们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利用友军制造的电磁干扰掩护,如同幽灵般切入战场,集中火力猛攻敌方一艘落单的巡洋舰。
密集的火力瞬间覆盖了该舰的护盾,仅仅三十秒,护盾过载崩溃。紧接着,数架特别改装、携带着重型弹头的“玄蜂”突破了近防炮火,毅然撞向巡洋舰的关键部位。
这一次,亮起的是更加惨白、更加耀眼、仿佛能净化一切的光芒——氢弹被引爆了。那光芒如此刺目,甚至暂时压过了战场上的其他所有光源。一个比核爆更加巨大的能量球体急速膨胀,恐怖的伽马射线暴和高速粒子流如同无形的死神镰刀,横扫一片。氢弹的毁灭性能量不仅将那艘巡洋舰瞬间蒸发为基本粒子,其释放的极端高温甚至将邻近的两艘小型敌舰也熔成了扭曲的残骸。
然而,当类似的核突击试图针对敌方那艘如山岳般的母舰时,绝望的景象出现了。无论是核弹还是氢弹,在其巨大的舰体护盾前被提前引爆,那足以毁灭小行星的能量,仅仅在其幽暗的护盾上激起了几圈微不足道的涟漪,如同石子投入深不见底的古潭,瞬间便被吸收、消散,未能伤及其分毫。母舰依旧以恒定不变的速度,冷酷地向前推进,仿佛人类的终极武器不过是些许尘埃。
与此同时,九十台“刑天”机器人并未盲目冲锋。它们根据预定程序,在战场的关键位置分散开来,启动了“铁幕”式区域防御矩阵。蓝色的能量力场如同坚固的礁石,暂时阻挡了敌方能量武器的直射,为穿梭其间的“玄蜂”提供了宝贵的掩护和喘息之机。它们肩部的“夸克”粉碎炮则如同死神的点名,每一次充能完毕的怒吼,都能对敌舰造成可观的伤害,甚至直接击穿小型护卫舰的舰体。
而那些混编在突击群中的“工蚁”工程机器人,则执行着最危险的任务。它们利用体型小巧和机动灵活的优势,躲避着密集的炮火。一旦有机会靠近敌舰,便会如同附骨之疽般贴附上去,动用激光切割器破坏舰体表面的传感器和炮塔,甚至在关键时刻,启动自毁程序,用高爆能量核心在敌舰装甲上炸开一个触目惊心的缺口。少数成功贴近敌方中型舰只的“工蚁”,更是毫不犹豫地引爆了自身携带的战术核弹,在敌舰厚重的装甲上撕开致命的裂口,引发连环殉爆。
战斗激烈而残酷。无人单位们配合默契,战术执行精准无误,仿佛一支拥有统一意志的军队。它们用钢铁、火焰和能量,在冰冷的太空中构筑了一条用死亡编织的阻击带。交换比在初期甚至一度达到令人惊讶的1:3(以“玄蜂”为单位计算)。
但是,实力的差距是绝望的。敌人的数量仿佛无穷无尽,护盾技术远超预估,主力舰的强大火力更是足以碾压一切。尤其是那艘巍然不动的母舰,偶尔发动的精准点射,便能轻易蒸发一整队“玄蜂”或者直接击穿“刑天”最坚固的防御矩阵。 随着时间的推移,“玄蜂”的数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锐减,“刑天”机器人也在敌方重点关照下接连爆炸解体,“工蚁”更是损失殆尽。
四十八小时后,最后一波“玄蜂”在发动了决死冲锋后,信号彻底消失在传感器上。五十五小时后,最后一台“刑天”机器人在用粉碎炮轰爆了一艘突击舰后,被来自旗舰的一道主炮余波彻底湮灭。
无人作战力量,全军覆没。
它们用自身的彻底毁灭,兑现了“不惜一切代价”的承诺,将敌军的抵达时间,拖延了超过二十四小时。
伊甸近地轨道 & 地面
在这宝贵的、用无数钢铁生命换来的时间里,“盘古”号如同一个高效的蜂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一艘艘登陆艇、运输船如同忙碌的工蜂,在伊甸地表和“盘古”号之间往返穿梭。航天港人山人海,却秩序井然,人们在士兵和志愿者的引导下,沉默而迅速地登上通往生存的飞船。哭泣、告别、鼓励……种种情绪被压抑在高效的流程之下。
终于,在阻击线彻底沉默前,“盘古”号满载着十万移民,关闭了所有对接口。庞大的舰体开始转向,引擎开始预热,准备驶向未知的深空。
地面上,古月仰望着开始移动的“盘古”号,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怆与一丝微弱的希望。他知道,儿子斯南将带领这十万人走向吉凶未卜的未来,而他自己,以及留在地面的数万人,将面对注定到来的命运。
星空的裂痕已然无法弥补,入侵者的阴影彻底笼罩了伊甸。文明的火种虽然勉强保存下一部分,但它的家园,已危在旦夕。“盘古”号化作一颗银色的星点,逐渐加速,消失在漆黑的深空背景中,而它的后方,那片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太空战的星域,冰冷的外星舰队,正如同死亡的潮水,向着伊甸星球,汹涌而来。
“盘古”号最后的引擎光晕,如同风中残烛,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上闪烁了一下,彻底消失不见。
伊甸星球的近地轨道,从未如此空旷,也从未如此令人窒息。
临时指挥中心内,死一般的寂静。巨大的全息星图上,代表“盘古”号的光点已然远去,而另一侧,那片代表死亡与毁灭的、密密麻麻的猩红光点,正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吞噬着最后一点阻击部队的微弱信号,向着伊甸星球的图标,步步紧逼。
古月站在原地,仿佛一尊瞬间风化的石像。他望着星图,目光似乎穿透了合金墙壁,穿透了大气层,落在了那片刚刚沉寂下来的、儿子斯南战斗过的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