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实在抵不住曾小文的热情邀约,便跟着他往家走去。
曾小文家就在那片菜地旁边,是座朴实的农家院落,土坯墙,茅草顶,看着却宽敞结实。
最惹眼的是他家那个用竹篱笆围起来的大后院,里面可谓“鸡鸭成群”。
大大小小的鸡、鸭、鹅或在空地上踱步啄食,或挤在角落的食槽边争抢,叽叽嘎嘎叫个不停,好不热闹。
隋安儿一看到这场景,眼睛顿时亮了,心里那点自己养家禽的念头又不自觉地冒了出来。
可几乎是同时,一阵风恰好从后院方向吹来,带来一股浓郁的家禽粪便和羽毛混杂的气味,着实算不上好闻。
她下意识地微微蹙了下眉,心里立刻庆幸:还好自己听了苏春意的话,打消了自家养鸡鸭的念头。
这味道确实冲人,若是养在自家小院里,别说喜洁的林郎中,就是自己一家人,恐怕真要被熏得吃不下饭、睡不安稳了。
曾小文的妻子牛春华是个手脚麻利、笑容爽朗的妇人,见曾小文带了这么多客人回来,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开热情的笑容。
一边在围裙上擦着手,一边忙不迭地招呼大家:“哎呀,来客了,快请进,快请进,屋里坐,屋里坐。”
她手脚勤快地将堂屋里的几条长凳都搬了出来,让大家在院子里坐下歇息,又赶紧去灶房倒了几碗温水出来。
没等大家喝口水歇匀气,牛春华已经风风火火地系紧围裙,对曾小文说:
“当家的,你陪着客人说话,我去抓只鸡来收拾了,晌午就在家吃饭。”
说着就雷厉风行地走向后院,没多大会儿功夫,就听后院传来一阵鸡飞狗跳的扑腾声和几声短促的鸡叫。
曾小文笑着对有些不好意思的秦阳几人摆摆手:“别客气,乡下地方,没啥好招待的,就是些自家出的东西,你们尝尝鲜。”
牛春华显然是个做菜的好手,手脚极其利落。
她没有做费时费工的炒菜,而是准备做一锅当地特色的火腿木瓜鸡。
只见她将处理干净的土鸡斩成大小适中的块,又去梁上取下一只黑黢黢、油亮亮的火腿,割下一大块肥瘦相间,色泽嫣红的上方(火腿最精华的部位,位于火腿中段),切成薄厚均匀的片。
大灶里的火烧得旺旺的,铁锅烧热,倒入少许菜籽油,先将几片肥火腿下锅,刺啦一声,浓郁的油脂香气瞬间被激发出来。
她用锅铲慢慢煸炒,直到肥火腿里的油都被煎出来,变得金黄焦香,才捞出来备用。
锅里留着底油,热度正好,她将切好的葱段、姜片、蒜瓣和干辣椒段倒入锅中,快速爆炒。
辛辣浓郁的香味立刻充满了整个灶房,飘到院子里,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食欲大动。
香味炒出来后,她把鸡肉块倒进锅里,大力翻炒。鸡肉在热油中迅速变色,炒干水分后,表面出现了一层诱人的金黄焦壳。
这时,她把之前煎好的肥火腿和另外切的瘦火腿片一起倒入锅中,继续翻炒,让鸡肉充分吸收火腿特有的咸香和腊味。
翻炒了几分钟,鸡肉和火腿的香味已经完全融合,她抓了一大把杀鸡前就泡好的酸木瓜片撒进去。
接着,她掺入足量的热水,水量刚好没过锅里的食材,盖上厚重的木头锅盖,转为中小火,慢慢地炖煮起来。
曾小文也没闲着,他在堂屋角落里支起了一个泥炉子,里面烧上红彤彤的炭火。
炉子支好,锅里的鸡也炖得差不多了。牛春华掀开锅盖,一股极其霸道的酸香夹着肉香的热气“轰”地一下冒出来,弥漫在整个空间,让所有闻到的人都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
曾小文将鸡肉舀到了一口陶锅里,随后将陶锅架到了炉子上。
牛春华接着往陶锅里撒入切好的大葱段,再稍煮两分钟,最后撒上一大把翠绿的香菜末和细小香葱碎。
一锅汤色浓郁微白、红绿点缀、香气扑鼻的火腿木瓜鸡就完成了。
众人围着炉子坐下,牛春华拿来一摞粗瓷碗,先给每人舀了满满一大碗汤,汤里还有几块鸡肉和火腿。
隋安儿小心地吹了吹气,尝了一口,眼睛瞬间就亮了。
这汤口感层次极其丰富:酸辣浓郁,鲜香爽口,回味悠长。
其独特的酸味就来自酸木瓜,这种木瓜酸中带着一种清新的果香,非但不涩口,反而极大地刺激了味蕾,让人口舌生津,胃口大开。
鸡肉因为是自己家养的土鸡,肉质紧实却不柴,鲜嫩甜美,嚼劲十足。而火腿的加入更是点睛之笔,赋予了汤底深沉而醇厚的咸香和腊香味,与鸡肉的鲜美、木瓜的酸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
炖煮后的汤汁集合了所有食材的精华,看起来色泽浓郁,喝起来却酸爽开胃,毫无油腻之感。
一碗热汤下肚,只觉得从胃里暖到四肢百骸,通体舒坦,食欲也被彻底激发出来。
喝完汤,吃完碗里的肉,每个人都觉得浑身暖洋洋的,额角微微冒汗,十分畅快。
牛春华又给每人盛了一碗“二掺饭”,这饭是用白米混合着磨细的玉米面一起煮成的饭,口感比纯白米饭更粗糙些,却带着浓浓的玉米香气,格外顶饱实在。
接着,她又端来一篮子水灵灵,洗得干干净净的自家蔬菜,有撕成小块的菘菜、削皮切块的土豆、还有嫩生生的青菜叶子,一股脑儿下进还在咕嘟冒泡的鸡汤锅里。
蔬菜吸饱了酸鲜浓郁的汤汁,变得软糯入味,既解了肉的腻,又增添了一份清甜。
这顿饭,每个人都吃得心满意足,额头发汗,肚子里踏实又暖和,最后都忍不住吃撑了。
隋安儿和苏春意帮着牛春华收拾碗筷,阿土娘则负责照顾着秦瑶和安禾。
隋安儿对那带来独特风味的酸木瓜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边洗碗边忍不住向牛春华打听起这酸木瓜来。